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7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5091816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7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7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7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7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7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7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7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7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下面是我整理的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7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以供参考。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1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师导入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本课是围绕哪一个意思写的呢?(围绕爬山虎的脚写的)从哪儿看出来的?(题目)默读课文,想一想哪几段是围绕爬山虎的脚的。(35自然段。)二、总结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1、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呢?作者首先确定了要写的是什么。(板书)爬山虎这种植物在我国各地都有,为绿化祖国,美化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一般看到的只是那满墙碧绿的叶子,从小到大,从红到绿,又从绿

2、到红,最后掉光。有人也曾感到奇怪,不知它们为什么能那样牢固地铺在垂直的墙壁上,不管多大的暴风雨也不会把它们打落下来。但却很少有人扒开那密密的叶子仔细观察研究一下。本文的作者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写出了这样生动有趣的文章。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2、要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不光要想好自己要写的是什么,还要根据要写的意思选择好内容。(板书:选择好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要写爬山虎的脚,选择了哪些内容呢?请三个同学分别读3、4、5自然段,大家想:每段主要说了什么? 分小组讨论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请各组选派代表说一说:第3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爬山虎什么样;第4自然段写了爬山虎是

3、怎样爬的;第5自然段写了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作者选择好了要写的内容,还要安排好写的顺序,这样才能表达得更清楚,更有条理。本文的作者是怎样安排顺序的呢?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默读第3自然段,共有几句话。(6句)2、这6句话分别说了哪几个意思?(一、二句写了作者发现爬山虎有脚;三、四句写了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和形状;第五句写了爬山虎脚的颜色。)3、指导朗读:当作者发现爬山虎是有脚的,知道了爬山虎之所以能在墙上爬的秘密后,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非常惊喜。) 学生小声练习读出惊喜的语气。 教师范读:第一句中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要读出疑惑的语气。第二句中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要读

4、出惊喜的语气,尤其是有脚的三个字语气更要强烈。4、在书上画出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注意要画准确。(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要通过看图或投影让学生清楚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什么地方。弄清茎、叶柄、反面这几个关键词语的意思。要给学生直观印象。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加上手势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5、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在书上画下来。(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学生看图加深理解,产生直观印象。作者在这里还用了一个比喻: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换句话说:爬山虎的脚就像六七根蜗牛的触角;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的脚什么样。6、爬山虎的脚是什么颜色的?(像新叶子

5、一样,也是嫩红的。)7、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8、再请两个同学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语气。(第二句要读出惊喜的语气。后面几句要读得像解说员一样,介绍要清楚。)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请一个同学读第4自然段,然后请其他同学说一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爬山虎的脚是怎么往墙上爬的。)2、读这段中的第三句话: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句中的这样指的是怎样爬?从上文找答案,划在书上。(前面的两句话。)全班一齐读一读。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4、请两个同学用动作演示:面向黑板站好,用手巴住黑板,然后十指弯曲,手臂和身子慢慢贴到黑板上。再用同样

6、的动作一下一下往上爬。全班同学齐读(或背诵)这一部分。说说手指、臂、身子、黑板在演示中好比是什么。5、每个同学都要边背边演示动作。6、齐读最后一句话,说说为什么看到那些细小的脚就会使人想起蛟龙的爪子?(太像了。)当两种事物很相像的时候,就可以用比喻句来形容。请同学们把这句话改成比喻句。(爬山虎那细小的脚就像图画上蛟龙的爪子。)把比喻句中的就像换一个词,句子内容不能变,可以换成哪些词?学生练习说句子。(好像、像、犹如、如同、像似的)五、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1、一人读,其它同学说说这一段主要说了什么?(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和没触着墙的结果不同。)2、看投影: 填空。 回答问题: 灰色的脚指什么?原

7、来是什么颜色? 从哪儿能看出爬山虎的脚扒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六、再读课文三、四、五段,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爬山虎的脚的七、从全文来看,作者是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来写的,但为什么还要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爬山虎的叶子(分小组讨论)原因有三:1、因为平时人们看到的都是爬山虎的叶子,课文就从人们的认识规律入手,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熟悉。2、爬山虎这种植物最吸引人的地方和对人类最有贡献的部分就是叶子。3、用叶子来衬托爬山虎脚的重要,如果没有爬山虎的脚,就不会有绿得那样新鲜,看着那样舒服,铺得那样均匀,荡漾得那样好看的绿叶。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2关于爬山虎

8、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请同学们看实物1、你看到了什么?2、有什么特点?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

9、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脚的样子; 脚的形状; 颜色。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找出爬的动作词;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10、)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四、学习第五自然段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作者运用

11、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五、发散思维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3本节课整体上下来还比较顺,课堂结构完整,形式多种多样,读的部分我设计了大声自由朗读、默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在课堂环节上我设计了边读边做标记、小组讨论、学生演示、播放动画视频等多个环节。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高、积极回答问题。我着重设计了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环节,先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内的演示,到

12、讲台前我的示范演示,PPT中播放视频动画演示。这样一来就一步一步的让学生理解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而且印象深刻。上课之前我就一直在对第2自然段描写叶子的部分做纠结,自己觉得这部分设计的内容过多,应该把重点放在35自然段上,所以对第2自然段的处理上不够细致,很多词语应该再细致一点,如:拂、漾等词,都能体现叶子飘动时的柔美。小组展示环节可以分层次进行,由开始一个人演示,到小组组内成员一起演示,那样演示的效果会更好。通过这次讲课,我又对一些环节有了新的想法,我会把课再进行更准确地设计,争取课堂的高效与完整。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4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

13、内容。一、复习导入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二、讲读第三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 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三、讲读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3、小结: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四、讲读第五自然段1、齐读第五自然段。2、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

14、要意思是什么?明确: 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 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2、读后思考: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六、指导背诵三、四、五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2、指名背诵。七、总结这篇课文采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爬山虎会爬的秘密。八、布置作业1、用“舒服”、“均匀”造句。2、课后3、4题。九、板书设计爬山虎的脚1、教师注意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变化的观察方法和抓住特点细致入微的描写的表达方法,从而了解爬山虎的叶子、脚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时要有认真、仔细的态度。2、注意运用教学软件,投影片等现代教学手段来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5教学目标:1、 学习课文三至五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2、 理解重点词句,指导学生积累语言。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学准备: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爬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