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5090316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怎样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怎样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怎样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怎样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换角度: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什么?对人类有何影响?对策?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1)必须把建设“两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 庭。(2)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和机制。(3)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4)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的先进实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 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5)发展环保产业。(6)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

2、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7)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8)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及其产生的原因【2008 上海厅考笔试题】 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 多方面。(1)全球变暖。近100 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 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

3、0年前上升了 0.48。导致全球 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 co2 等多种 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 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 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 境。(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 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

4、能挡住 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 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 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 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到 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 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 60。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 平均减少了 1

5、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 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破坏的程度 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的多。(3)酸雨。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5.6 的酸性降水。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 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酸雨在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北欧及中欧,当时北欧的酸 雨是欧洲中部工业酸性废气迁移所至,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工业化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防治城市和工业的大 气污染,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增加烟囱的高度,这一措施虽然有效地改变了排放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但大气污染物

6、远距离迁移的问题却更加严重,污染物越过国界进入邻国,甚至飘浮很远的距离,形成了更 广泛的跨国酸雨。此外,全世界使用矿物燃料的量有增无减,也使得受酸雨危害的地区进一步扩大。全球 受酸雨危害严重的有欧洲、北美及东亚地区。我国在八十年代,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到九十年代中 期,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4)淡水资源危机。地球表面虽然2/3 被水覆盖,但是 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是淡水, 其中又有 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 1淡水中, 25为工业用水, 70为农业用水,只有很少 的一部分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然而,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界里,水却被大量滥用、

7、浪费和污染。加 之,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 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预测再过20一30年,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 将达46一52个,缺水人将达28一33亿人。我国广大的北方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北 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全国5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 米,这些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沿海和省会城市、工业型城市。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离不开水,人 们贴切地把水比喻?qu。t生命的源泉。然而,随着地球上人的激增,生产迅速发展,水已经变得比以往 任

8、何时候都要珍贵。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枯竭,地下水的耗尽和湿地的消失,不仅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 而且许多生物也正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河流改道、湿地干化和生态环境恶化而灭绝。不少大河如美 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5) 资源、能源短缺。当前,世界上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这 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所至。本世纪九十年代初全世界消耗能源总数约 100 亿吨标准煤,预测到2000 年能源消耗量将翻一番。从目前石油、煤、水利和核能发展的情况来看,要 满足这种需求量是十分困难的。因此

9、,在新能源(如太阳能、快中子反应堆电站、核聚变电站等)开发利 用尚未取得较大突破之前,世界能源供应将日趋紧张。此外,其它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在日益减 少,这些资源终究会被消耗殆尽。(6) 森林锐减。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 森林,到本世纪时下降为55亿公顷,到1976年已经减少到28亿公顷。由于世界人的增长,对耕地、 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据统计,全 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 对热带 雨林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

10、发展中国家,尤以巴西的亚马逊情况最为严重。亚马逊森林居世界热带 雨林之首,但是,到九十年代初期这一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比原来减少了11,相当于70万平方公里,平 均每5秒钟就有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此外,在亚太地区、非洲的热带雨林也在遭到破坏。(7) 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 念作了这样的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 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1996年6月17日第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防治 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发表公报指出: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

11、全球现有 12 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 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 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到 1996 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 3600 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 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 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 7 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到二十世纪末,全球将损失约1/3的耕地。在人类当今 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

12、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 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8) 物种加速灭绝。物种就是指生物种类。现今地球上生存着5001000万种生物。一般来说物种灭 绝速度与物种生成的速度应是平衡的。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这种平衡,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据世 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估计,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到2000 年地球上 1020的动植物即 50100 万种动植物将消失。而且,灭绝速度越来越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发出警告:现在鸟类每年灭绝一种, 在热带雨林,每天至少灭绝一个物种。物种灭绝将对整个地球的食物供给带来威胁,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 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预料和挽回的。(9)

13、垃圾成灾。全球每年产生垃圾近100亿吨,而且处理垃圾的能力远远赶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特 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已处于垃圾危机之中。美国素有垃圾大国之称,其生活垃圾主要靠表土掩埋。过去几 十年内,美国已经使用了一半以上可填埋垃圾的土地, 30年后,剩余的这种土地也将全部用完。我国的垃 圾排放量也相当可观,在许多城市周围,排满了一座座垃圾山,除了占用大量土地外,还污染环境。危险 垃圾,特别是有毒、有害垃圾的处理问题(包括运送、存放),因其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产生的危害更 为深远,而成了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环境问题。(10) 有毒化学品污染。市场上约有78 万种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

14、危害的约有3.5万种。 其中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约500余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今每年又有10002000种新 的化学品投入市场。由于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全球的大气、水体、土壤乃至生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毒害,连南极的企鹅也未能幸免。自五十年代以来,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事件日益增多,如果不采 取有效防治措施,将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物造成严重的危害。怎样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怎样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9 年湖北厅考笔试题】 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一、要加强农业基

15、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第二、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 业服务体系。第三、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第四、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第五、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第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

16、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 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第七、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 第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如果出题“怎样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2009 湖北厅考笔试题:怎样理解和贯 彻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的新方针新要求?。具体内容请参考“热点聚焦”之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 村改革发展总体思路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对于破解“三农”工作难题,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根本性的意义。1、重大意义:第一、加快形成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是我国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必然要求;第二、 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