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设区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大纲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5090264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设区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福建省设区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福建省设区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福建省设区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福建省设区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设区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设区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大纲(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设区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大纲.本大纲的适用范围本大纲为指导性文件,适用于指导和规范福建省辖区内的各殶区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做到简明扼要、适用范围大,本大纲提出的要求和技术方法是最基本的。各殶区市可参照本大纲制定本市的“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基础较好的殶区市,可以参照本大纲制定更加详细和完整的“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各设市城市和县在编制本辖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时,也可以参照本大纲的有关内容制定“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2规划范围和期限规划范围为全辖区。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规划基准年为04年,同时收集200年数据作为比较参考。3。规划编制的主要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99年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204年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 2002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2004年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200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若干意见 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205年福建省环保局关于印发“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20年关于环保“十一五”规划有关指标的测算要求(草稿)05年4。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十一五”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为目的,以建设生态

3、省为目标,以循环经济为理论,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54工程),“围绕经济抓环保、抓好环保促发展”,全面推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2规划的基本原则4。2。1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为根本,以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主线,以强化执法和司法监督、提高环境管理能力为保障。.2突出政府职能“规划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政府既要依法行政,也要依规划行事”.规划应紧紧围绕各级环保部门的主要工作,对其他部门职责的内容不过多涉及,对企业、市场、社会

4、只提引导性要求。要通过指标和任务来规范政府的环境事权,尽可能明确和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政府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主导作用。围绕发展、突出为民、着力创新、项目带动、分类指导、重在落实.423实事求是,留有余地,解决本地区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充分考虑省情和本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和经济和技术的支撑能力,从环保工作基础和现实条件出发,解决本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规划指标要有可操作性,便于统计和考核;要经过努力可以完成.规划任务要有针对性,能够实施;政策和措施要实用,能够执行。规划应体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要重点关注重点区域性开发的环境问题。4。2。4夯实基础,依据可靠充分

5、利用统计、监测、专项调查资料和已有的科研成果,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目标一总量一项目一投资”四位一体(应相互配套)的编制技术路线,由敞开式规划逐步向闭合式规划转变。规划的目标、指标、项目、投资都要经过反复定量分析,应有论证材料。要建立规划的绩效评估机制,提高编制过程的社会和公众的参与度。42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并重的原则加强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环境管理论证。工业污染控制与节约资源、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紧密结合,实行污染源全过程控制,建立工业清洁生产体系。全面加快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实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做好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工作,有效防治市(县)污

6、染向农村转移,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对畜禽养殖进行有效的控制。4.2.注重衔接,统一联动规划要与本地区的“十一五”经济发展计划、“十五”环保计划、城市总体规划、重点城市环境全面标达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流域环保规划等相协调,充分利用福建省大气和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工作和福建省碧海行动计划的研究成果。要协调各方行动,体现全局一盘棋的思想,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任务,省市协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力争在几个特定领域取得实效.5.指标体系为了在2020年实现生态省的宏伟目标。各设区城市的“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的指标体系要以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的指标体系为骨架,根据各设区城市的具体情况,增加或调整部分指标作为补充

7、(如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审核等指标).具体见附件.指标值要和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省政府的指标值相协调。也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的指标体系相一致,不要另立一套。对于不属于环境保护的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的指标可不列入本规划.6。规划的重点“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要以“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核安全”三大领域为重点,编制好关系全局的重点环境保护工程的项目库,如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工程、放射性和辐射监管和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等.7。设区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

8、的主要内容总论 7。1.“十五环保工作的主要进展(含“十五”规划回顾)72“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形势和机遇1.3“十一五”规划的范围、期限和技术路线72环境保护目标 72.1总体目标7。具体指标.2。3主要任务7。3环境质量达标规划7.3。1环境质量现状.3。2污染源的分布和特征7。3.3主要环境问题与成因分析(主要超标点位、断面成因分析)3。4对策措施(含主要超标点位、断面的措施)7。生态环境保护规划7.4。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情况7。2主要生态问题与成因分析。3重点生态功能分区7.4对策措施7环境安全和辐射(核)安全 。5.环境安全和辐射(核)安全现状7.52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7。.3环境

9、安全应急能力建设7.5.4对策措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和重点工程计划7.6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7.62主要重点工程计划和项目77规划实施保证7.7。1分工负责、齐抓共管77。2强化环境管理7.7。3环境监察。74环境监测77环境保护资金筹集 76环境科技 77。1环境科技7.。6.2环境规划与标准.7.。3环境信息7.环保产业 7.7。8宣传教育7。7.9环保自身能力建设 7。791环保执法条件的改善 7。7。2环保人员的素质提高 。79。3环保设备仪器的建设 8。规划的有关技术问题8.环境质量达标规划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人民群众健康是规划的根本,因此环境质量达标规划是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

10、我省福州、厦门、泉州三市已完成了重点城市环境达标规划的编制,其它城市也可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重点城市环境达标规划编制大纲和城市环境质量全面达标规划审查技术要点进行编制。但面应该扩大到整个辖区,时间要求可适当延长。环境质量达标规划主要是水、气、声三要素达到相应功能区的要求和固体废物的处置,属于污染控制规划。重点是污染源的整治和污染源强的削减。8。环境容量地表水环境容量的计算以全省开展的福建省水环境容量研究为基准进行,对未达标的断面,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但不规定方法.各地可按实际情况选取有关模式进行.有关技术问题可与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刘建联系。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以全省开展的福建省大气环境容量研

11、究为基准进行,对未开展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的城市也可采用该模式进行计算,对有未达标站位的城市,可按实际情况选取有关模式进行,提出污染源削减方案。有关技术问题可与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刘怡靖联系。海域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暂不作要求,有条件的设区城市可作进一步的研究,对有未达标站位的海域,可按实际情况选取有关模式进行,提出污染源削减方案.其它内容可参考福建省碧海行动计划的有关资料进行。“十一五期间将以容量总量和目标总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总量控制。以容量总量为基础进行目标总量的分配。有关目标总量的值待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达后再进行分配,目前可暂缺。83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我省已完成生态环境区划的工作,为进行生态环境

12、保护规划打下了基础。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点是按照“分类指导、分区保护”的原则进行三区(特殊生态功能区、重点资源开发区、生态良好区)的保护,特别要加强自然保护区和重点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工作。要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地区进行调查,制定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计划,应确定重点地区和重点工程,有项目、有资金、有进度,切实做好生态保护工作。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区别,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以林业等部门为主的规划,以生态建设为主.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以保护为主的,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地区进行恢复,是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8。3.1生态环境现状。1。1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情况a自然生态保护生物多

13、样性保护c水土保持d造林绿化e自然保护区建设f农村生态保护g生态农业和生态示范区建设生态环境保育和建设成绩i矿山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1.2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目前我省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生态恶化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目前的主要生态问题,一是区域生态平衡严重失调。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一些重要湖泊、湿地日趋萎缩,江河水资源减少,林草植被退化,生态功能下降,洪涝灾害加剧;海洋和淡水渔业水域污染加重,水域渔业功能削弱;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导致生态破坏问题依然严重,环境恢复治理滞后。二是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野生动植物物种丰富区的面积不断减少,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恶化、种群数

14、量减少,种质资源及野生亲缘种丧失,珍贵药用野生植物数量锐减,珊瑚礁、红树林破坏严重,近海天然渔业资源衰退。三是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秸秆、畜禽粪便等各种养殖业的废物排放,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是当前农村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我省的生态恶化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点,一是积点连片,由原来的局部、小范围的生态破坏恶化逐步演变成区域性、大范围的生态恶化;二是从量变到质变,由原来以单要素为主的生态破坏,逐步发展成整个区域或流域生态的结构性破坏,功能退化甚至是完全丧失. a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低山丘陵的石漠化b原生环境遭侵害,生物多样性下降c土地资源破坏和浪费d森林生态功能衰退,珍稀野生动植物面临灭绝威胁e湿地破坏加剧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退化f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问题严重g农村面源污染,生态环境污染严重h矿产资源开发、交通工程建设等加剧生态破坏83。2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编号生态功能类型与重要生态功能区划分有关的生态环境类型1.1重要陆域生物多样性环境1.重要森林生态系统1。3重要陆生生物生境2重要渔业水域和水生生物群落与生境2。1重要湿地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