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3月教学质检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5086802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3月教学质检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3月教学质检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3月教学质检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一3月教学质检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一3月教学质检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3月教学质检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3月教学质检考试语文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3月底教学质检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9页,18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H卷 (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 卡上,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红楼梦作者新考(节选)陈林20世纪90年代初,周文康先生在红楼梦学刊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即红楼梦后四十回非后人续作的内证及其作者出生年月日考辨和“天德二月

2、坐本命”辨一一元妃“原型”生辰补考证。周先生在论文中提出,小说后 40回明写元春“生于甲申,死于乙卯, 存年四十三岁”是一个明显的常识性错误。考辨一文由小说第86回所写元春生辰八字命理入手,用逆推的方式考证其“原型人物”一一曹寅长女、曹雪芹的姑母曹佳氏的生辰八字, 周先生的结论是:“康熙三十一年壬申正月辛亥朔,十五日丁卯,则其生辰八字为:壬申岁 庚寅月丁卯日乙巳时。”在补考证一文中,周先生将他所推导出来的曹佳氏的生辰八字 与小说中算命先生对元春命理的论断相比照,认为两者“竟然基本相符,而且几乎不可思议的是,恰恰与其所论的元妃出生年月日时干支八字不合之处一一对应,岂不值得持高鹦(或其他什么人)续

3、补后40回之说者深长思之? ! ”遗憾的是周先生所持的八字命理和历法推算方法根本就是错误的。但是他的研究思路却给了我极大的启发。2003年我偶然得到了计算节气交接时刻的工具、照录清代历日数据的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以及 三命通会,来破解200年来困扰无数红楼爱好者、专家学者的谜 团。拙文关键在于揭示了 120回小说情节之中的确隐藏并暗示了一个从1706年到1724年的真实年代序列。在拙文中,这个真实年代序列的推出,首先在于确证了元春真实的生死日期; 然后以元春真实死亡日期为基准,可以梳理出120回情节的真实年代序列。从后 40回文本具体的描写来看,作者犯了一系列“明显的常识性的错误”。按照正确的数

4、值计算,元春只活了 31岁,而不是第95回所写的43岁;按照三命通会既定的“算命规则”,元春正确的出生时间绝不是86回所写的“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而是“某年正月(寅月)壬子日辛亥时”;从后40回文本提供的时间线索来看,元春正确的死亡时间也不是第95回所写的“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后的十九日” , 而是 “某寅年十二月立春后的年底或某卯年年初” 。 由于后 40回的作者将第5回中元春判词“虎兕(兔) 相逢大梦归”明确描述成了“寅年丑月立春交卯年寅月”这个特定时间。通过逐年查证自康熙最后一次南巡的1707年到程甲本刊出的1791年之间的历法资料,结合曹家史料进行综合判断,我们就可以发现:后

5、40 回所暗示的元春的真实死亡日期是“壬寅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723 年2月 4 日 )立春之后 (二十九日当天或雍正元年癸卯年正月初一) ” 。 由这个死亡日期逆推, 元春真实的出生时间就是 “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 (1692 年2月 18日 ) ,这个“八字”具有的命理特征才能最大程度地符合第 86回所写的算命内容,并且这个“壬子日”不是“大年初一”而是“正月初二” 。1 周文康两篇论文所要论证的观点是() 。A 红楼梦后40回明写元春“生于甲申,死于乙卯,存年四十三岁”是一个明显的常识性错误。B 曹寅长女、曹雪芹的姑母曹佳氏的生辰八字是: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正月辛亥朔,十五日丁卯。

6、 ”C.共有120回的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其后40回并不是高鹦或者其他什么人续写的。D.曹佳氏的生辰八字与元春命理相比照,两者“竟然基本相符”,甚至“干支八字不合之处一一对应” 。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所言周先生“研究思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后40回显露的明显错误进行辩证分析,寻找120回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内证”。B.从分析文学人物的生辰八字命理入手,并用逆推的方式考证其“原型人物”。C.寻找出续书作者“明显的常识性错误”,然后再推导出元春真实的生存时间。D.采用比照的方法,将对元春命理的论断与曹佳氏的生辰八字相比照来推导结论。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7、() 。A.周文康在红楼梦学刊上连续发表的考辨补考证两篇论文,正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缘起。B.作者认为周文康所持的八字命理和历法推算方法根本就是错误的,所以他推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C 作者认为梳理出120 回情节的真实年代序列,就可以确证元春真实的生死日期, 并考证出元春的“原型人物”。D.作者用后40回所暗示的元春真实死亡日期,推断出她的出生时间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题。(节选)祭十二郎文韩愈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 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

8、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国嫂 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 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 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 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

9、, 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 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日:“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 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天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天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天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 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 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天其嗣矣!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

10、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 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 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 无穷期叁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小呼_哀哉!呜呼哀哉!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日:“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 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 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

11、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 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然后惟其所愿。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得折汝以尽哀,敛不凭 其棺,穿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天;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12、有删改, 2016/2/13)4. 对划线部分的文字进行断句,最为恰当的是( )A、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B、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 来C、 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 /汝不果来 /是年 / 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 吾又罢去 / 汝又不果来H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 来5. 结合全文,有关下列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愈世称韩昌黎, 又称韩吏部。 谥号 “文” , 又称韩文公。 宋代苏轼称他 “文起八

13、代之衰” , 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B、 “汝”即你,多用于后辈。古汉语中表示“你”的称呼还有“尔、公、君、卿、足下”等。C、 “矣、呜呼”语气助词的运用强化了这一段情感发展变化的节奏,也准确地抒发了作者强烈的不愿相信、不能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失去亲人的悲痛感情。H殁在殡葬中的区别: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后,称呼也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禄,士死称不卒,庶人死称死。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称为殁。6. 、阅读全文,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

14、、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B。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虽没有铺排,但隐露出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 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 一往情 深,感人肺腑。C、由于作者情绪的激动以及生活经历的坎坷,所要书写的内容很多,所以文章往复重叠、散漫错综。D、全文构思巧妙。文章结尾叙写“两世一身,形单影只”的身世之悲再次衬托了内心的悲痛心情。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2) 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15、。(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苏轼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注】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所作。斑白的头发。常用以指老年人。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 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典出论语孔子曾问路于隐士长沮、桀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1)颔联中的“惶恐”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诗,此诗中包含地名“惶恐”的一联是, 。(3分)(2)首联对比极富特色,请赏析。(4分) 诗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2)在登高一诗中,诗人目睹苍凉的秋景,不禁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的 名句是“ , (3)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描述曾经色艺双绝的琵琶女,如今飘零沦落,独守着空船, 陪伴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