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5086798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石潭记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石潭记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石潭记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石潭记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教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原二中八年级语文(下)教案 编制:韩淑霞 审核: 再编: 小石潭记一、 【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二、【学习重难点】通过推敲、揣摩、细细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三、教法与学法反复诵读,在朗读中体会作品的感情和意境,熟读成诵四、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柳宗元像和江雪。(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想毕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吧?让我们先一起读读这首诗。大家说说,这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情

2、感的是哪些字,谈谈理由? 明确:是“孤”和“独”。在一个十分寥廓、十分冷清、十分孤寂的背景下,有一个人在“钓寒江雪”,这个人就是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洵、轼、辙), 曾巩 王安石。“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其最好的文章,都是写于被贬时期,其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名篇。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个性调整: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篁( )坻( )嵁( ) 佁( )俶( ) 怆( ) 邃( ) 翕( ) 2、解释加粗的字词水尤清冽 _ 心乐之_ 佁然不动_俶尔远

3、逝_ 往来翕忽_斗折蛇行_ 鱼可百许头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 (三)合作交流,多边互动第一环节:走近小石潭: 1、整体感知:历史上很多文人都热衷于模山范水了,以寄情于景。其中写山水散文游记艺术成就最高的应该就是唐朝的柳宗元了,而最能代表柳宗元风格的就是这篇小石潭记。(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指名朗读,要求:其他同学在文中圈出

4、读错的字和难读的字。) (2)、听录音朗读。 (3)、组内讨论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A、看看作者都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水、石、树、鱼、源、岸、环境) B、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小石潭,并以“小石潭真!”为题,说说你对小石潭的印象。(静、清、绿、美) C、试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上题小石潭某一景物的特点。并引用原文说说你的理由,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点,你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填充: 这是一个 的小石潭。 例:这是一个环境凄清的小石潭。我是从“坐潭上悄怆幽邃”这些词语、句子看出来的。(怪石嶙峋、 树木青葱 、群鱼戏水、水清见底 、源头曲折、 岸势崎岖 ) 第二环节:走进文本 1、结合注释,讨论

5、探究。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小组探究、引导讨论发现小潭:(小组朗读第一自然段) A、作者写发现小潭,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请找出来。 明确: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

6、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B、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明确: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3、小组探究、引导讨论潭中景物:(小组朗读第二自然段) A、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B、潭水和游鱼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清和乐。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

7、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C、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4、小组探究、引导讨论小潭源流:(小组朗读第三自然段)问: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明确: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比喻,一

8、静一动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 小组探究、引导讨论潭中气氛:(小组朗读第四自然段) 3、 问: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透露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一切景语皆情语,写出了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个性调整: (四)创作提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从众多的古代诗文中,我们知道,人因景而生趣,景因人而生情。“以自身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面对相同的景物,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情;面对不同的景物,同一人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情。课文是一篇充满

9、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 2、拓展延伸:“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骚客竞相咏”,在浩瀚的古代诗文海洋中,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写景名篇。请说出你所知道的古代描写山水的名篇名句,并选一两句加以赏析。 作业设计: A把我们上课赏析的古诗文写景名句写到摘抄本上,并积累下来。 B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请拿起你手中的笔把我们家乡一处景致记下来吧! 个性调整: (五)检测反馈 展示收获1、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1)文中写水声

10、清脆悦耳的语句:_ _。(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 _。(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 _。(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 。 甲 读”潭中鱼可百许头乃记之而去。”和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3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参考答案 1(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3(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4 (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4、 (六)板书设计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洵、轼、辙), 曾巩 王安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