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思考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5084884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思考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有效方法,它能启发、诱导、激励人们去探索、开拓、发现、创造,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与特长。因此,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

2、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其创新的意识 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工作。如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好导入新课的方式,课始就吊起胃口;根据课程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境,把教学中死的知识用活的办法呈现出来;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唤起他们创新的意识。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其创新思维,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问难开始。教学中我

3、们要善于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问题,大胆提出问题,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二、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可以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谈,谁想说说谁想谈谈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只有这样让孩子们言论自由,让课堂成为百家争鸣的场所,在这样的

4、情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能撞击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场所。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其创新素质,因为课堂的主动权不能垄断在教师的手中,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中交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与习惯,引导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发现中学会发现。同时把课堂内容延伸到与之相连的现实生活或相关领域的新知识。还要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比较、研究、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处于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状态,疑难问题由学生分组讨论,多向交流信息而解决。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

5、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我在教学中常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机会,还特别创造条件,给后进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学生犯错误,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还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样学生的身心得到了解放,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 三、变教为导,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因为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

6、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新情景,导入新视角,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创设新情景,进行视角转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我在讲完皇帝的新装之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课文中的皇帝和大臣一样的人?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说:我妈妈新买的衣服别人都说漂亮,可我一点都不觉得漂亮。有的说:爸爸带我去拜访他的朋友,他的朋友都说我长高了,长得越来越漂亮了,可我觉得没什么变化。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已经领会了课文

7、所蕴含的意思,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从新的思维高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思维方式。数学教学中的求异思维一般指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它具有独特性、创造性、特别性等特征。创新的本身就是求异,无异便无创造。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的基础上,无论是知识的创新还是技术的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因此,全面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