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习题4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5084630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药剂学习题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物药剂学习题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物药剂学习题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物药剂学习题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物药剂学习题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药剂学习题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药剂学习题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药物分布(一)是非题1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 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分布速度往往比消除慢。( ) 2由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理因素的差异,不同药物在体内具有不 同的分布特性,但药物在体内分布是均匀的。( )3. 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 度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 )4. 连续应用某药物, 当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 快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而引起蓄积。( )5. 蛋白结合率越高, 游离药物浓度越小。 当存在饱和现象或竞争结合 现象时,游离浓度变化不大,对于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不易发生用 药

2、安全问题。( )6. 药物体内分布主要决定于血液中游离型药物的浓度, 其次与该药物 和组织结合的程度有关。( )7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降低药物的分布与消除速度,延长作用 时间,并有减毒和保护机体的作用。( )8. 蛋白质大分子药物主要依赖淋巴系统转运,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 而避免首过作用。( )9. 胎盘屏障不同于血脑屏障。药物脂溶性越大,越难透过。( )10. 将聚乙二醇(peg引入到微粒的表面,可提高微粒的亲水性和柔韧性,以使其易于被单核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 )(二)选择题1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A. 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B. 无竞争性 C. 无饱和性D. 结合率取决于血

3、液 pH E. 结合型可自由扩散2. 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指A. 人体总体积 B. 人体的体液总体积C. 游离药物量与血浓之比 D. 体内药量与血浓之比E. 体内药物分布的实际容积3. 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 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 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 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 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 / 小时E. 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4药物与蛋白结合后A. 不能透过血管壁 B. 不能由肾小球滤过C. 不能经肝代谢 D 不能透过胎盘屏障5. 以下错误的是:A. 淋巴循环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减少首过作用B.

4、蛋白结合可减少首过作用C. 都对 D. 都不对6. 体内细胞对微粒的作用及摄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A. 胞饮、吸附、膜间作用、内吞 B. 胞饮、吸附、融合、内吞C. 膜间作用、胞饮、内吞 D. 膜间作用、吸附、融合、内吞8. 具有在各组织内均匀分布特征的药物A. 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比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高。B. 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几乎相等。C. 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低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D. 组织和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存在动态平衡9. 以下关于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A. 蛋白结合率越高,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B. 蛋白结合存在动态平衡,有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C. 药物与蛋白结合

5、后,可促进透过血脑屏障。D. 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10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主要取决于A. 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向脑内转运越慢。B. 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低,向脑内转运越慢。C.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结合率越高,越易向脑内转运。D.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结合率越低,越易向脑内转运。(三)填空题1. 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 运送至的过程。2. 某些药物连续应用时,常常由于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 ,导致组织中的药物有浓度逐渐上升的趋势,称 为。3. 人血浆中主要有三种蛋白质与大多数药物结合有关 ,

6、、_和。4. 药物的淋巴管转运主要和药物的 有关。分子量在 以上的大分子物质,经淋巴管转运的选择性倾向很强。5. 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主要取决于药物的 性,另外药物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液-脑脊液间的药物分配。6. 药物的组织结合起着药物的 作用,可能延长。7. 分布容积是指假设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 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 。(四)简答题1、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和组织蛋白结合对表观分布容积和药物消除有何影响?1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分布速度往往比消除慢。X2由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理因素的差异,不同药物在体内具有不同

7、的分布特性,但药物在体内分布是均匀的。X3. 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4. 连续应用某药物, 当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快时, 组织中的药物浓 度会逐渐升高而引起蓄积。X5. 蛋白结合率越高, 游离药物浓度越小。 当存在饱和现象或竞争结合现象时, 游离浓度变化 不大,对于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不易发生用药安全问题。X6. 药物体内分布主要决定于血液中游离型药物的浓度,其次与该药物和组织结合的程度有关。V 7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降低药物的分布与消除速度,延长作用时间,并有减毒和保护机体的作用。V8. 蛋白质大分子药物主

8、要依赖淋巴系统转运,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避免首过作用。V9. 胎盘屏障不同于血脑屏障。药物脂溶性越大,越难透过。X10. 将聚乙二醇(PEG引入到微粒的表面,可提高微粒的亲水性和柔韧性,以使其易于被单核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X(二)选择题1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AA. 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B. 无竞争性 C. 无饱和性D. 结合率取决于血液 pH E结合型可自由扩散2. 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指 DA. 人体总体积 B. 人体的体液总体积C. 游离药物量与血浓之比 D. 体内药量与血浓之比E. 体内药物分布的实际容积3. 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A. 表观分布

9、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 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 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 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 / 小时E. 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4药物与蛋白结合后 A B C DA. 不能透过血管壁 B. 不能由肾小球滤过C. 不能经肝代谢 D 不能透过胎盘屏障5. 以下错误的是: DA. 淋巴循环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减少首过作用。B. 蛋白结合可减少首过作用。C. 都对D.都不对6. 5- 氟尿嘧啶不同乳剂给药后,转运进入淋巴的量依次为: AA. W/O/W 型W/0型0/W型 B. W/0 型W/O/W型O/W型C. 0/W 型W/O/W型W/0型 D.

10、 W/0 型0/W型W/O/W型7. 体内细胞对微粒的作用及摄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DA.胞饮、吸附、膜间作用、内吞B.胞饮、吸附、融合、内吞C.膜间作用、胞饮、内吞D.膜间作用、吸附、融合、内吞8. 具有在各组织内均匀分布特征的药物BA. 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比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高。B. 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几乎相等。C. 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低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D. 组织和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存在动态平衡9. 以下关于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A BA. 蛋白结合率越高,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B. 蛋白结合存在动态平衡,有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C. 药物与蛋白结合后,可促进透过

11、血脑屏障。D. 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10. 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主要取决于B DA. 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向脑内转运越慢。B. 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低,向脑内转运越慢。C.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结合率越高,越易向脑内转运。D.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结合率越低,越易向脑内转运。(三)填空题1.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 运送至 各脏器组织 的过程。2某些药物连续应用时,常常由于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慢,导致组织中的药物有浓度逐渐上升的趋势,称为蓄积。3人血浆中主要有三种蛋白质与大多数药物结

12、合有关,白蛋白、a 1-酸性糖蛋白 和 脂蛋白。4药物的淋巴管转运主要和药物的分子量 有关。分子量在 5000以上的大分子物质,经淋巴管转运的选择性倾向很强。5.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主要取决于药物的 脂溶 性,另外药物与 蛋白的结合率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液-脑脊液间的药物分配。6粒径小于1_卩m的微粒,大部分聚集于网状内皮系统,被肝和脾中的单核巨噬细胞摄取,这也是目前研究认为微粒系统在体内分布的主要途径。7. 制备长循环微粒,可通过改善微粒的亲水性、增加微粒的 柔韧性及其空间位阻,则可明显延长微粒在血循环中的半衰期。&药物的组织结合起着药物的贮库 作用,可能延长 作用时间。9药物与蛋白结合除了受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剂量、药物与蛋白质的亲和力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外,还与动物种差、性别差异和生理和病理状态差异等因素有关:10.分布容积是指假设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 药量 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四)简答题1、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和组织蛋白结合对表观分布容积和药物消除有何影响?答:当药物主要与血浆蛋白结合时,其表观分布容积小于它们的真实分布容积; 药物主要与血管外的组织结合时,其表观分布容积大于它们的真实分布容积。而当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通常体内消除较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