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业效能实证研究”学习质量调研理化试卷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084178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学业效能实证研究”学习质量调研理化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三“学业效能实证研究”学习质量调研理化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三“学业效能实证研究”学习质量调研理化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三“学业效能实证研究”学习质量调研理化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三“学业效能实证研究”学习质量调研理化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学业效能实证研究”学习质量调研理化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学业效能实证研究”学习质量调研理化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业效能实证研究”学习质量调研理化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化 学 部 分 2012.04考生注意:1 本试卷化学部分含三个大题,共28题。2 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1 C12 N14 O16 Cl35.5 Br80六、选择题(本大题含20题,每题1分,共20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27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蔗糖溶于水 B铁生锈 C冰熔化 D气球充气变大28科

2、学家证实金星的大气层组成中含有硫化氢(H2S),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1C+1 D+229生活中可接触到许多物质,其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食盐 B醋酸 C酒精 D甲烷30目前我国的加碘食盐主要是添加碘酸钾(KIO3),碘酸钾属于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31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氧化镁 Mg2O B硫酸钾 KSO4 C汞 Hg D氢氧化钙 Ca(HO)23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A金刚石和石墨 B氧气和液氧 C冰和干冰 D水和双氧水33家庭中一些常见物品的溶液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食盐水pH=7 B牙膏pH=9 C肥皂pH=10 D食醋pH=3 34下列物质敞口放置,质量会减

3、轻的是A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浓盐酸 D碳酸钙35将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200mL。对此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6碳元素由游离态变成化合态的是 A木炭燃烧 B碳酸分解 C干冰升华 D石墨导电37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有关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熟石灰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 B烧碱可治疗胃酸过多 C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用途电光源 D用盐酸可以清除铁锈 38工业上通过反应SiO2+2CSi+2CO将自然界中二氧化硅转化为硅,该反应中A一氧化碳作还原剂 B二氧化硅发生了氧化反应C二氧化硅是氧化剂 D

4、碳发生了还原反应39物质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40右图是某物质一个分子的分子模型,其中“”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原子。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可能是COB该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C该物质中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D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41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有关CO、CO2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A构成:一个二

5、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42“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18 g H2O中含有1mol氢 B1 mol小钢珠中约有6.021023个钢珠CC60的摩尔质量为720 D1 mol O3中约含有1.8061024个氧原子43关于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的归纳错误的是A制取气体时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C称取5.0 g NaOH固

6、体时,必须放在称量纸上称量D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44不能有效去除杂质的方法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ACO(CO2)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洗气瓶,再用浓硫酸干燥BNaOH(Na2CO3)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CC(CuO)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DNaCl(泥沙)加水溶解、过滤、蒸发45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增加而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b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B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C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

7、逐渐增大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4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ABCD一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t时,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向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七填空题(本题含4题,共21分)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47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按照要求完成填空: 人类一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直接相关。空气中可供人类呼吸的气体是 (1) 。目前上海空气质量日报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 (2) 、二氧化氮。 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化学式:K2CO3),草木灰是农村常用的一种化肥,它属于 (3) (选填:氮肥

8、、钾肥、磷肥)。取草木灰浸出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到火焰呈 (4) 色。48水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命吸管”(如右图)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水净化器,里面装有网丝、注入活性炭和碘的树脂等。其中活性炭起到 (5) 和过滤的作用。 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探究水的组成,如图当接通直流电后可观察到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一段时间后两玻璃管上方聚集无色气体,甲、乙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经检验,甲气体是 (6) 。此实验说明水是由 (7) 两种元素组成。49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根据图示回答: P点的含义是(8) 。

9、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9) (填物质序号)。 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溶液质量为 (10) g。 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11) (填选项序号)。 ab=c a=bc abc b a c50右图是浓盐酸试剂瓶标签的部分内容。请回答: 欲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需要这种浓盐酸 (12) g,体积为 (13) mL。 用中所得稀盐酸与足量锌粒反应,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最多可得氢气的物质的量 (14) 51用作牙膏摩擦剂的轻质碳酸钙,工业上常用石灰石来

10、制备,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在“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5) 。 在“沉淀池”中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6) 。 投入到“反应池”中的石灰乳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 (17) (选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若在化学实验室里分离“反应池”中的混合物,该操作的名称是 (18) 。 本流程图中 (19) (物质)可以替代“碳酸钠溶液”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和节能减排。八简答题(本题含3题,共19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作答。52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e、f仪器的名称:e (1) ,f (2) 。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3

11、) (填字母A、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 用块状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 (5) 。 装置D可以用于气体收集,请用图中“g”或“h”填空:当收集可溶于水、比空气重的CO2气体时,采用排空气法,气体应从 (6) 通入。当收集难溶或微溶于水的气体(如H2、O2、CH4)时,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将气体从 (7) 通入。53教材p32学生实验: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以下是小强同学的实验方案,我们一起对实验分析、完善並归纳。【实验药品】铁片、铜片、银片、20%稀硫酸、CuSO4溶液、AgNO3溶液

12、、FeSO4溶液【提出假设】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FeCuAg【实验方案】取体积相等的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分别进行下列实验操作。序号步骤步骤实验操作将铁片、铜片和银片分别放入盛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稀硫酸的试管中将铁片分别放入盛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的试管中ABCDE【观察分析】 上述实验中能观察到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是 (8) (填字母A、B、C)。 我国古代“湿法炼铜”就是利用了实验试管D中的反应原理,请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9) 。该反应属于 (10)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方案完善】通过上述实验还不能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请你在此基础上补充一个实验帮助小强达到实验目的。 (11)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讨论归纳】根据上述实验探究过程,请你归纳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一般有:a (12) ;b (13) 54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实施和评价。 探究稀H2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当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 (14) 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确定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