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群文阅读课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5075443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群文阅读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六年级群文阅读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六年级群文阅读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六年级群文阅读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六年级群文阅读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群文阅读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群文阅读课(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月光曲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步阅读教材贝多芬齐白石画虾三变反映艺术的成就需要孜孜不倦的追求;街头艺术家诠释了艺术就在身边,重要的是我们勇于展示;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以散文的笔调写出季先生亲游泰姬陵的刻骨铭心的感受。不论是课文还是同步阅

2、读的课文,都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进而感受艺术的魅力,得到鼓舞和力量,受到美的熏陶。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11册第八单元课文:伯牙绝弦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贝多芬齐白石画虾三变街头艺术家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教学重点走进艺术的百花坛,感受艺术的魅力,得到鼓舞和力量,受到美的熏陶。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教具

3、准备:多媒体课件PPT教学步骤:1.导入谈话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节课,我们将一同走进美,走向艺术所传递的美(板书:艺术)。这节课,我们将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来走进艺术(出示课件)。艺术究竟是什么呢?(板书:?)相信通过我们精彩的阅读展示,会对艺术有不同的感受,更会让这棵艺术之树展示其独特的魅力。2.主题回顾走进第八单元的文章,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学生自主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明确本组单元文章的主题:伯牙绝弦:知音(艺术因为知音而迸发更多的灵感。)月光曲:情感(真正的艺术创作除了艺术的天分和执着的精神,更需要高尚的情感。)蒙娜丽莎

4、之约:魅力(艺术的美在于它有独特的吸引人的魅力。)我的舞台:神奇艺术的神奇吸引着我走进艺术的舞台)3.片断分享:(过渡):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八篇以艺术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四篇(通过知识树出示课件四篇文章题目)。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让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且填写了同步阅读卡片。请孩子们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可以读一读,再讨论讨论。4.学生汇报: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说主要内容。(注: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发现艺术的本质特点: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板书)5.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出主题(相机出示课件,完成知识树)贝多芬:执著(预想引导方式:贝多芬一生经历命运的磨

5、难,成就他成为最著名的音乐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齐白石画虾三变:创新(预想引导方式:从62岁到80岁,齐白石画虾的三变,让你体会到什么?)街头艺术家:展示(预想引导方式:艺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街头艺术家们以其不拘一格的表演方式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个真理,艺术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而是需要我们敢于)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感受(预想引导方式:正如季老先生所说:“只有你到了泰姬陵跟前,站在白色大理石铺的地上,你才会真正感受到,没有任何的照片和绘画能真正照出、画出泰姬陵的气势来。”而一切的关键在于我们能用心)6.片断赏析与精彩展示:(过渡)读了同步阅读教材中的这四篇关于艺术的文章,老师相信总有一些地方能

6、打动你们的心,能读一读或者讲一讲,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吗?提个小小的要求,在汇报之前,请你先说说是哪篇文章的什么地方。(引导学生按课交流)结合朗读重点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走进艺术:在分享中预想可能出现下面问题,重点关注其中的两至三个问题。贝多芬:经历如此磨难,会何贝多芬选择勇往直前?呈现方式:辩论如果你是贝多芬,你会选择退却吗?(让孩子结合文本进行交流)知难而退:人生苦短,应该安于现状。勇往直前:执著于艺术的人,必要时要甘心交会出个人的生命。辩论核心:对音乐的执著的爱,因为这样的爱才成就了艺术最可宝贵的执着之美。齐白石画虾三变:对于齐白石老人,为何在62时还要对艺术进行孜孜不倦的创新?引

7、发矛盾交点:生活中62岁的老人,应该是安享晚年,对于62岁的齐白石老人,为何仍一直寻求画虾的创新?(学生结合文本进行交流)核心关注:艺术的不朽魅力,让不满足成为进步的车轮。街头艺术家:当我羞涩于展示自我的才能这时,这些街头泊艺术家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呢?片断分享:爱音乐的人,不一定非得穿得正正式式,规规矩矩坐在剧院里才能欣赏,这样的艺术环境,多令人称羡!质疑:面对行人的挑剔,你会感觉怎样?(学生结合自己的现实经历交流。)想象:当你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情景描述,学生情感朗读(音乐起):当晨光曦微时,匆匆而走的上班的人,你优美的音乐让他们一天的工作都充满力量当暮色降临时,面对匆匆而

8、行的回家的人,你静静地奏起一曲回家的歌谣夜色已深,整座城市开始安睡,你的音乐与这静寂的城市一样缓缓流淌分享:情感朗读片断。核心关注:哪里有美,哪里就有爱,哪里就有艺术。7.主题拓展(音乐继续)通过刚才的阅读与展示,我们一起诠释了艺术特有的魅力,再看看这棵知识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中向我们传递着另一美的艺术。亲爱的孩子,回到课前的那个问题,在你心中,你觉得艺术是什么呢,请用一两句话写出心中的艺术。(学生写完后自由交流,板书学生描写的关键词)8.小结(结合学生回答及板书以散文诗的方式进行)艺术在我们身边,它是一种力量需要我们用心发现艺术在我们身边它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情感我们静静欣赏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它

9、有一种神奇的魔力等待我们创造 板书设计:艺术? 发现美一种力量欣赏美一种魔力创造美一种情感提起音乐家的名字,没有比贝多芬更响亮更庄严的了。他是音乐的英雄不,是人类的英雄。所谓英雄,并不是个人事业的野心家,他是从人类生活的提高出发,必要时交付出个人的生命。因此贝多芬没有一般的感伤的气息,虽然痛苦始终纠缠着他的生命。他说:“大多数人为了一点好事便回肠荡气,这可不是艺术家的天性。艺术家是火一样的,他们不会哭泣人得凭音乐从他的精神打出火来。”他从小就遭受到父亲酒疯的折磨;他贫困、失恋、疾病;但是他从不屈服,从不灰心。用罗曼罗兰的话说:“在不肯委身于灵魂的庸俗的人们,是日日夜夜的战斗;而且大多是没有威严

10、,没有幸福,转战于孤独和沉默之中的战斗。”他心胸广大,他承认他的工作是困苦的解放,其他都不算一回事。而且只是为了这些,他才演唱他惨淡的生命。他没有一根媚骨,即使在贵族圈内,一发觉到别人在他的弹琴声中继续谈话的时候,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拍上钢琴盖,愤然离席,说:“我才不高兴对猪弹琴!”贝多芬博览群书,从希腊拉丁文到英法的文学、哲学,他全是内行;精神上他是卢梭的弟子。他爱好自然。他也崇拜莎士比亚和歌德。瓦格纳说:贝多芬和莎士比亚是一对普罗米修斯。贝多芬忠实于自己的艺术,他的作品经过不知多少次的修改之后才肯付印。付印之后甚至在刻板之后,他还是一面校对,一面修改,即使毁板也不将就一点。有人看见他写作的时候

11、,头发蓬松,满额大汗,正如在打一场大仗。垂死之前他说好像才开始作曲。贝多芬生于1770年。祖父是男低音歌唱家,歌剧作曲家,奥古斯特候选的乐队指挥。父亲是男高音歌唱家。贝多芬具有音乐的血统。14岁,他在公立学校念书,音乐教育则从4岁开始,8岁已拉得一手好提琴。11岁他认识了巴赫的平均率钢琴谱。艾登预言他是莫扎特第二。1787年,他转入莫扎特门下。1788年曾游维也纳,因为即席演奏莫扎特而受到关注。莫扎特说:他有一天会在世界上发出一种声音来。那时,他的慈母逝世,父亲是一个酒鬼,丧失了他的歌声。他不得不去做家庭教师。他开始潜心研究英国文学,并且认识了瓦尔德斯丹伯爵,成为他终身的知己。1792年瓦尔德

12、斯丹送他去维也纳,从此定居在这18世纪的音乐名城。因为生活的不安,恋爱的失败,听觉也开始烦搅他,在别人的眼中,贝多芬变成一个怪人。幸亏他的创作力是旺盛的。因为他对于大自然的极大的喜好,他随身总是带着笔记本。1822年,他的耳朵完全聋了,对客人谈话是用笔谈,从千百本的谈话记录中,可以看到他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十八九世纪之交,欧洲的主宰人物是拿破仑。贝多芬为他写了一部交响乐,前后经过3年时间(18021804)。可是他的交响乐才脱稿,拿破仑已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撕掉乐谱上面的献辞,把乐谱扔到地下,猛力践踏,愤恨地说:“他竟做起专制魔王了!”1826年12月,贝多芬患肺炎,后转水肿病。三个月的治疗落

13、了空,经过两天半清醒的挣扎之后,1827年3月26日,在雷轰电闪当中,他向空中挥舞着紧握的拳头,就此向人世告辞了。下葬之日,送殡的有两万人,有一位老太太对人说:“这里埋葬的是一个音乐的主帅。”作者为什么说贝多芬不仅是“音乐的英雄”,更是“人类的英雄”?贝多芬承认他的工作是“困苦的解放”,怎样来理解?62岁时,齐白石在案头水碗里,长期养着数只活虾。虾儿们的腾跃嬉戏,不单为老人增添了生活乐趣,也为艺术家激发创作灵感,但这时期,他笔下的虾还太重写真,形似而神不足。66岁,齐白石笔下的虾产生了一次飞跃。虾身有了质感,头、胸前端有了坚实感。腹部节与节若断若连,中部拱起,似乎能蠕动,虾的长臂钳也分出三节,

14、最前端一节较粗,更显有力。虾的后腿由10只减为8只。正如:郑板桥有句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道明了中国艺术“简化的艺术”真谛。68岁,齐白石的虾又一变:腹部小腿少到6只,虾眼由原来的两点变成两横笔,最关键是头、胸的淡墨上加了一笔浓墨更显出白虾躯干的透明。至此,齐白石的虾画臻达形神兼有,栩栩如生!艺术求索不可终止70岁的齐白石又有意删除并不损害虾的真实性的腿,到他78岁时虾的后腿只有5只。到80岁以后,他的虾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精确的体态,富于弹力的透明体,在水中浮游的动态艺术造形中讲求的“形、质、动”三要素都臻于完美的境界。齐白石曾说:“余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他还说:“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再变色分深淡,此三变也”。齐白石画虾三变作为艺术给予人们留下的启示是多样的。最重要的是他有一种不断探索勇于进取敢于否定自己的实践精神,这点意义,恐怕又不限于艺术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