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对比阅读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06247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二章对比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孟子二章对比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孟子二章对比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孟子二章对比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孟子二章对比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二章对比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二章对比阅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子二章对比阅读 孟子二章 鱼我所欲也 对比 阅读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于吴。不出三年,夫差为禽。 范蠡:人名,越国大臣。卑:谦恭、恭顺。籴:买进谷物。夫差:吴国君主。禽:通“擒”,捉住。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行拂乱其所为 王何患焉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恒过,然后能改。 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 9. 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中的“是人”指 一类人。文越国灭吴的故事体现了文中所阐述的 。 舜发于畎亩之中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舍:住屋。市:市场。贾人:商人。炫卖:边喊边卖。学宫:学校。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8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行拂乱其所为此可以处吾子也gg 人则无法家拂士处江湖之远gg9用现代汉

3、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此可以处吾子矣。 10甲文列举六位历史名人成才的史实和乙文“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说明了什么?(2分) 11“孟母三迁”成就了孟子,使他“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也说明了孟母具有忧患意识。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名句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

4、,其殒也固宜。 注:血指:伤指 刳取:割取 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殒:死亡 10、解释句子的加点词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以家拂士 江南蟹雄,螯能敌虎 悉可俯拾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 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译文: 12、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 。 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鱼 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5、?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7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辟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赐 骄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9 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 乙 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 的高贵品质。 10 请你从 甲 乙 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6、,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注释:景公:齐景公。霁:雨雪停止,天放晴。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逸:安乐,安闲。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公被狐白之裘 被:乃令出裘发粟 裘: 10.翻译下列句子。 此之谓失其本心。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11.文段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12.文段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

7、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兵革非不尖利也 兵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足兵 兵 民信之矣 信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3文中提出

8、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4你认为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人恒过 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 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问的主要

9、观点: 共同特点: 人恒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辩,有的版本作“辨”。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彘:zh,猪。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乙曾子之妻之市,其子 随妻而泣。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

10、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辩,有的版本作“辨”。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彘:zh,猪。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曾子之妻之市 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止: 8.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文: 9.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 10.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 曾子之妻之市 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止:

11、 8.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文: 9.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 10.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 甲】鱼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日:主上宵旰,宁大不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日: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日: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选自续资治通鉴

12、) 注释宵旰:宵,夜;旰,晚。宵旰,天亮就穿起衣服,天很晚才吃饭。比喻勤于政事。 1请概括甲段文字的大意(用文中话答)。 2乙文中写了岳飞的哪几件事?你读后受到哪些教益? 3解释下面旬中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吴玠素服飞 (4)饰名姝遗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敌未灭,何以家为? 5文段甲中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对文中的观点,一向有不同的意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鱼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释芝兰:一种香草。 化:同化。 鲍鱼:咸鱼。 肆:店铺。 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