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二首2教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5058637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二首2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二首2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二首2教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二首2教案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二首2教案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二首2教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二首2教案 北师大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二首2教案 北师大版教材分析: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里的第六首,记录了诗人在四川成都锦江边独自散步寻花的所见。全诗围绕着花景来写,前两句从满蹊(分布)、干朵万朵(数量)、压枝低(繁茂)等不同角度写花之状态。后两句细致刻画了蝴蝶和黄莺流连花间的景象,由写静态转为写动态,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写他在春天兴冲冲地去游园,但是园主人不在家,本是败兴之事,但是由于春花之故,使他的诗充满喜悦的情绪和明媚的色彩。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

2、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3.体会春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具准备:课件(朗诵伴奏和相关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生说)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么?(交流杜甫资料)(出示多媒体课件)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

3、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仙境。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挥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配乐范读古诗)好,下面的时间交给同学们,请你们借助课件的注释和老师布置的预习,自学这首诗。二、学习古诗。1.理解词语。我们一起朗读古诗。(齐读)现在我请同学们当小老师,把你自学中读懂的讲一讲。我们都知道要学会一首诗,首先要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谁来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江畔:江边。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蹊:小路。压枝低:把花枝压弯了

4、腰。留连:舍不得离开。自在:自由自在。)2.理解诗句。同学们学习词语又快又好,我相信大家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也初步理解了诗句。谁来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不用按照顺序)谁能按顺序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教师引导)3.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写景的诗。那么,诗中主要写了几种景物?(花,蝴蝶,黄莺)哪句写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谁来朗读这两句诗?(播放繁花的图片)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来赞叹这欣欣向荣的春天。前两句写花,后两句写什么?(蝴蝶,黄莺)蝴蝶在花丛中干什么?(翩翩起舞)黄莺呢?(放声歌唱)如果你是美丽的蝴蝶,可爱的黄莺,游戏在这美景中,会有什么

5、感觉?怎么读?(读,评)让我们一起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齐读)诗中写了这三种景物,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赞美春天)让我们怀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朗读这首诗。4.理解意境。哪位同学认为自己学的最好,读得最棒,就站起来,像一位诗人一样和着音乐朗诵这首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听他的朗诵是否能将你带入这一美景之中?三、总结学法:(课件出示)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情。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二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游园不值。四、学习游园不值1.了解作者。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2.释诗题。(1)齐读诗题。(2)从诗题上你知

6、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释“园”、“不值”: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3.抓字眼,明诗意。(1)出示插图。春季的一天,诗人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欣赏园中春景,于是便乘兴前往。到了朋友的住处,在园子门外看到了什么?(请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2)学生汇报。(3)诗人是怎样写下自己看到的景象?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4)哪些诗句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请生读诗句。)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内容。(5)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质疑。应:原意“应该”,这里指“大概”、“可能”。怜:爱惜。(6)汇报小结。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

7、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4.读诗句,悟诗情。(1)教师范读,指导节奏与重音。应怜/ 屐齿/ 印/ 苍苔,小扣/ 柴扉/ 久/ 不开。春色/ 满园/ 关/ 不住,一枝/ 红杏/ 出/ 墙来。(2)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诗人虽然未能进园观赏,但春天的勃勃生机依然到处可见,一枝露出墙头的红杏使诗人联想到满园繁花似锦的春色。(观察书上插图)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愉快、高兴、陶醉、赞美)(3)指导感情朗读。你们能读出这种感情吗?请生读齐读(4)指导背诵课文。你们也仿照诗人来到园子门外,看到这美丽

8、的春景时,你又是如何情不自禁地吟咏出这首诗歌的。(走到黑板挂图前,加入动作)五、拓展延伸。春天的景色是如此迷人,你们观赏到这美景时心情怎样?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达你们的心情。(可吟诗、画画、习作等)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4.芦叶船(1)教案 冀教版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芦、苇、沫、崇、喇、叭、港、叠、桅、唾、篷”十一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所带来的欢乐,体味愉快的童年生活。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材分析玩是儿童的天性。但是玩什么却千差万别。在孩子的眼里,蓝天、大海、山、水、花、草,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孩子的玩具。然而,吴成笔下的童年欢乐则来自于小小的芦

9、叶。他们用芦叶做成一只只小小的芦叶船,这种快乐远离城市的喧嚣,是一种自然的从内心流露出来的朴素与真挚。课文共有八个自然段, 1、2自然段,作者先回忆了自己的家乡,这是快乐玩耍的基础。在长江口的崇明岛上,“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还有就是芦苇,“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芽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当芦芽长出芦叶后,就如同桅杆上升起了绿色的风帆,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水应该是好玩的,水里捉鱼的经历也应该是好玩的,但作者这里要介绍的是芦叶带给人们的欢乐。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便采芦叶做小船玩。”小小的芦叶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详细回忆了小

10、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使我们感受到了芦叶船给作者童年带来的不仅是快乐,还有智慧。首先,普普通通的芦叶可以做成各式各样的船,“大阔叶折成大篷船,小窄叶做小舢板。”还有一种“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杆、五桅杆的大船。”孩子们操作这些船也是得心应手,他们“把船做好后,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小木桥上,把芦叶船往河中央轻轻地一扔,保险翻不了船。”船顺风开走后,孩子们还“用芦叶卷成喇叭,”吹奏着“欢送它们远航”。 第二天放学回来时,“我们”再去寻找自己的芦叶船,“谁做的都能认出来”。 自然为孩子提供了材料,孩子则从大自然中得到了动手与开发智力的机会。第58自然段讲了“我”和表兄到长江边玩芦叶船的情

11、景,芦叶船给我们带来遐想与希望。表兄说把芦叶船“放到江里也翻不了”而且还要亲自证明给我看,他“顺手采来三片芦叶,折了一只三桅杆的船,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轻轻地放进江水中”,表兄说话的语气和动作的娴熟使我们看到生活在江边的孩子的活泼、聪明和自信。当看到“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我”又惊又喜,而且还引发了“我”无尽的遐想:芦叶船“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随着芦叶船越漂越远,小作者的思绪也是越来越远,小小的芦叶船把作者带入了无限遐想的空间。文章写得形象鲜明,生动感人。读着文字,一幅幅画面便历历在目一般,一只只小小的芦叶船出现了,又一只只漂

12、远了,作者那种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芦叶船的喜爱,自然流露笔端。文章的结尾,则给人无尽的遐想,含蓄而深刻。教学建议 有人说过:一个人,不知道玩,那有点傻;不知道怎么玩,那是有点笨。德国诗人席勒也曾会所过:“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以上的观点、说法不一定全面,也许是站在了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的角度说的。但是,游戏在人生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应该是肯定的。因此,学习芦叶船一课,在理解层面,应该尽量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想象、欣赏江南水乡的优美画面,感受江南水乡的生活风貌;第二、体会水乡孩子的依靠水乡特有的物质资源,发挥自己的聪慧创造快乐;第三、体会作者的

13、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以上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更应该成为有滋有味地学习这篇课文的支撑。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问一问学生:你最喜欢玩的是什么?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特点的孩子玩的东西应该不同。(2)提问学生:谁到过水乡?谁了解水乡孩子的生活?然后出示课题,引出大家要共同了解的水乡娱乐方式玩“芦叶船”。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基本内容。初读课文以后让学生回答: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写了哪些内容。理清文章的大致层次。3.讨论:作者描述的芦叶船的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深切感悟。玩的地方美。引导结合第一自然段体会理解。过程

14、中,可以让到过水乡的同学介绍水乡的有关情景,教师也可以播放有关水乡的图像资料,以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但重点还是让学生品味语言。比如崇明岛上的河道“像蜘蛛网一样”纵横交错,这种迷宫似的水乡环境,往往是追寻自由快乐的孩子所喜欢的。再看河边的芦苇,一个“冒”字说明芦苇生长的速度极快,而两个打比方的句子苇芽“像船上的桅杆”,长了一片叶子的苇芽“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不仅形象地描绘芦苇的样子,而且让人领悟到了哪勃勃的春意,从中也能使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家乡、对芦苇、对美好春天的喜爱。玩的玩具制作得美。引导学生从第三自然段体会理解。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画一幅家和学校的环境地图。从而看孩子是不是理解了课文第三自然段

15、第一二句的意思,进而重点体会芦叶船制作非常多姿多彩。充满个性与创造,更充满欢乐。过程中,可以用图片、实物展示芦叶船或者学生自己制作的小玩具。玩儿的过程美,充满想象与智慧。重点抓住我和表兄的动作语言,体会万芦叶船的心情。实际,无论玩什么,在玩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芦叶船搞不好会漏水、重心不稳会翻、芦叶折压不当小船还会散要想在玩耍中玩得精彩、漂亮,是需要智慧与耐力,甚至运气的。4.读写结合,学习写法。 课文把怎样做芦叶船、怎样玩芦叶船写得非常生动。你最喜欢玩什么?能用你的笔告诉大家吗?课上可以先让孩子说一说,课下再写下来。 5.本课的生字“港”字容易写错,最后一部分是“巳”;其他的生字要注意与形近字的区别,“芦卢”“枣喇”。6.建议本课教学两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