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20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5057934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江市20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内江市20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内江市20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内江市20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江市20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江市20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2-202X学年四川内江九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一、单选题1.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宿(s) 栈桥(hn)聒噪(u) 扭涅作态(ni)搔(o) 忧戚() 瞥见() 矫揉造作(jio)棂() 勾当(u)拜谒(i) 孜孜不倦(h)梓(z) 撩逗(li)玄虚(x)前仆后继(p)2. 下列画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并无过人的智力,只是不自欺欺人,勤奋踏实,想做一个用知识改变自己命运的人。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小李终于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王老师坚持做最好的自己,一意孤行,把九年级一班的班级管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不省人事的老人倒在路边,便立即把他送往就

2、近的医院。.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B.通过三年苦学的小夏同学明年希望能考上一所自己心仪的高中。C.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东风41核导弹等明星装备惊艳亮相,既表达了中国军队的“硬”实力,也展现了中国保卫和平的决心。D.随着电影少年的你的热映,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极大关注。4.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古诗词中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如屈原离骚中“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郑燮竹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B“既然你已经意识到错误,就要坚决改正”是因果复句;“他不是我们的语文老

3、师,而是我们的英语老师”是转折复句。C.议论性文章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张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清清楚楚,态度鲜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D.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用平凡的人物,平常的情节,表现普通而深刻的主题,给人启发,耐人寻味。5. 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4、。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A.C.D.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5、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6、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1)下列语句中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陈者(陈列)B.名之者谁?(命名,取名)孤(幼年失去父亲)芳发而幽香(芳香) (2)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之酒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而不知人之乐/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以获画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稍长/其真无马邪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用了21个“也”字,可谓匠心独运,这些“也”字的运用,使人觉得委婉有致,摇曳多姿。B.甲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突破了传统游记散文的模式,融入了大量的议论和

7、抒情成分,创造了游记体散文新的审美意境,对后世影响很大。C.乙文中少年欧阳修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除了他自身的专心致志、勤学苦读以外,还与家长对他严格要求、善于教育有关。D.甲文不止写景优美,更主要的是体现了一个古代被贬官员身处逆境的颓唐心态,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三、默写题7.古诗文默写。 (1)怀旧空吟闻笛赋,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中秋佳节,我们习惯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

8、几时有中的“_,_”给远在他乡的亲友送上最真诚、美好的祝福。(5)时至严冬,内江的天空却不见雪花飘飞,让我们去古诗词中找寻雪的身影,感悟雪的独特。请写出含有“雪”字的连续两句诗词:“_,_”。四、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首联连用两个“难”字,突出强调了“_”,然后写春风不再、百花凋零的景象,象征_。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五、现代文阅读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孤独之旅(选段)那天,

9、是他们离家以来遇到的最恶劣的一个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

10、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儿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见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杜小康突然感觉累极了,就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

11、,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当时杜小康正在芦苇上静静地躺着。不知是因为太困了,还是因为他又饿又累坚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

12、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他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儿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1)选文第一段主要是景物描写,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析“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但他没有哭”中杜小康哭与没有哭的原因。 ()结合全文,分析杜小康父亲这一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从香菱学诗谈起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

13、薛宝钗住进大观园以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学习有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教,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称她“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咏月好诗”。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虚心好学。怎样虚心好学呢?要不耻不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写作,正是从对政治经济学的“不知”开始的。84年至1843年间,马克思和他的论敌发生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战。因为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对经济进行深刻的研究,曾一度使他“陷入困难的境地”。他下决心研究它,终于战胜了论敌,并积累了大量

14、材料,写成了资本论。马克思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要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载:“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这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自古以来,有成就的读书人讲起经验,受过挫折的人谈到教训,往往都会谈到“不耻下问”。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知识渊博。他的齐民要术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问的科学家,还向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最低贱的农夫求教。一些人知道了这件事,就冷嘲热讽地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羊倌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仍像小学生那样,拜能者为师。要不耻相师。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意思是说,老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不如老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样样都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是大可不必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要梅“逊雪三分白”的谦逊,而且还要有雪“输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