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公开课语文课文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5053301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公开课语文课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九年级公开课语文课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九年级公开课语文课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九年级公开课语文课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九年级公开课语文课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公开课语文课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公开课语文课文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公开课语文课文教案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更是艺术的艺术,它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将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九年级公开课语文课文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九年级公开课语文课文教案1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把握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2、分析把握夏洛克、鲍西娅等人的性格特点,揣摩剧中丰富生动的个性化语言,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对语言的感受力。 3、了解的人文主义思想,学习安东尼奥友情至上、鲍西娅见义勇为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把握夏洛克、鲍西娅等人的性格特点,揣摩剧中丰富生动的个性化语言,难点是了解的人文主义思想。 【教学过程】 基

2、础知识: 1、学生快速圈点不熟悉的字、词,然后进行交流。 字:恻()隐怜悯()豁()免 刽()子手契()约庖()代 释词:遍稽群籍: 折衷是非: 中流砥柱: 2、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创作背景的资料,老师适时地加以补充。 理解探究: 3、学生简述剧情: 4、复述故事情节,找同学点评。复述时应注意三个环节:夏洛克出场前、夏洛克出场、鲍西娅出场。讲清每个环节的人物活动,表达要流利、自然。 合作释疑 5、课前同学们推荐挑选合适的同学在课上演出。表演完后,老师、同学要作出评价。 6、根据同学们的表演,先分析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形象,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对主要人物的性格进行归纳,并用文中相应的情节加以印证

3、。 教师总结本文矛盾冲突:夏洛克与安东尼奥、鲍西娅是两组对立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人性的恶与善。通过对他们的褒贬,表达了崇尚正义、仁爱、友谊的人文主义思想。双方的矛盾,是经济利益上的冲突,但也夹有民族、宗教的矛盾。) 7、品读语言,体会喜剧效果 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是诗剧的语言,既富于个性化,又生动优美,文采斐然,试从文中找出一则片段,说出你欣赏的理由。 老师归纳:莎士比亚戏剧语言丰富多彩,精炼、优美,评论家认为莎士比亚戏剧是英语的“魔术师”。读他的文章,使人如饮甘醇,回味无穷。 8、动动脑筋,与人物时空对话 九年级公开课语文课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 基本技能目标: 用准确的语调有节奏朗读课文

4、; 正确辨析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句的含义; (2) 能力训练目标: 学习本文举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的写法;理解排比句的表达作用。 理解孟子在本文中的思想观点。 (3) 素质教育目标: 感知逆境成才、多难兴邦的道理,学会在困境中奋起。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逆境成材的道理,学习本文举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的写法; 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1 课前布置课外阅读练习:请学生借阅有关孟子、傅说、百里溪及管仲的书,了解他们的故事。 2 教师出示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示范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自由朗读,尤其注意排比句的朗读,提醒学生注意: (1) 读准

5、下列字音:傅说 胶鬲 法家拂士 曾益 (2) 注意下列句子的节奏: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3 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试疏通文意,教师再组织前后四人一组,互相讨论,交流疑难词句,力求学生自己理解课文大意,以锻炼他们的自学和合作能力。 4找每组两名代表,一读一译,教师针对相关问题,作适当指导。特别注意通假字及用法特殊的字:苦劳 饿 空乏 乱 动 忍 生 死 5 引导学生分析探讨问题,由浅入深理解文章内容。(投影出示下列问题) (1) 本文列举了哪些人的事例?(请课前预习的同学讲一讲有关的故事,锻炼说话能力)这些事例

6、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列举了六位圣贤从卑微困穷而成为名垂青史的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依据这些事实,推出如下道理: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然会经受种种磨难,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之有所作为。 教师引导:这种从大量事实中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即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就是归纳法。 (2) 本文除了例证外,还用了什么方法论证了这一道理?怎样论证的?(问题有难度,学生讨论回答,锻炼合作、思维及表达能力,尤其对优秀生有所提高) 明确:除了例证,还善于从个别到一般,讲道理分析。并从正反两方面对比分析论证磨练的必要性:先列举了三个哲理性很强的事实:“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与心,衡于虑,而后

7、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正面阐述即使作为一般人,也需要在困境中经受磨练,方能发奋进取的道理。接着,从个人的成长推论到治理国家,如果没有法家拂士、敌国外患,往往会导致国家的灭亡,这是从反面论证。 文章通过两方面论述,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6 教师对文章思路进行总结,便于学生疏通脉络。 内容拓展延伸: (1) 结合你所知道的事例和自身体会,谈谈你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理解。 (2) 本文告诉我们“逆境成才”的道理,那么顺境能成才吗?留做课下讨论。 作业布置: 1 课后练习一、二、三、四; 2 练习背诵 3 试总结本节课的古汉语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板书

8、设计: 列举事实:六位历史人物-(归纳)-逆境出人才 个人-处忧患,能进取 正反论证 国家-处安乐,国恒亡 结论: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教学反思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课是孟子两章中的第二章,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本文篇幅短小,逻辑严密,思想深邃,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气势充沛,感情洋溢,语言精辟,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从本节课教学过程来看,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1.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思维活跃,冲破樊篱,充分解放了他们的思想,自己真正成了主宰自己学习的主人。 2.本节课还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9、”,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合作交流,使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使许多能解答的问题在头脑中愈发明朗。 3.“质疑探疑合作解疑”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讨问题,真正感受到求知的乐趣。 4.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同时,还突出了文言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宗旨,读贯穿整个教学中,且形式多样,有吟读、有研读、有赏读,还有范读、齐读、对读在读中赏美点,在读中研难题,在读中获知识,在读中明道理。 5.本节课既教书、又育人,既重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又重方法过程,还特别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存在不足的是:对学生的发言缺少鼓励、肯定,应给予适当的评价,让学生树立信心,

10、使他们在课堂上乐于展示自我风采。 九年级公开课语文课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体会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链接: 同学们:当我们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时,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谁的妙笔?(

11、学生有的答出了:刘禹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 二、走近: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现实,忧国忧民。 三、追溯背景: 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四、释“铭”解题: 提问: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们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 这里的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板书“铭”)那么,“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

12、偶句。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铭”。(板书“陋室”二字,完善课题,板书) 五、明确目标: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初步体会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六、指导朗读: (一)、听录音朗读课文。请学生进一步扩充、加深预习成果。 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字音: 德馨 xn 苔痕 hn 鸿儒 r 案牍 d 西蜀sh (二)、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这是一篇铭文。铭文很重视音韵,这篇文章通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 押韵的字有:名、灵、

13、馨、青、丁、经、形、亭。韵母:ing (四)、再次齐读课文(男、女生分开进行) 七、翻译古文: (一)、根据页下解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讨论)。 1、着重强调下列词语: 德馨: 品德高尚。 鸿儒: 学识渊博的人。 白丁: 没有学问的人。 案牍: 官府的公文 劳: 使动用法,使劳累 乱: 使动用法,使扰乱 (二)、翻译全文:(力求严密、准确) 如: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B、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八、小试牛刀: 1、 解释下列词语: 名:。 馨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14、 鸿儒:学识渊博的人。 劳形:使身体劳累 2、翻译下面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3、练一练 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有仙则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B.惟吾德馨 如兰之馨 C.拍案而起 无案牍之劳形 D.无案牍之劳形 我们在劳动 九、布置作业: 上网查阅刘禹锡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创作特色。 九年级公开课语文课文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故事情节。 2、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特色和作用。 2、把握、品味杨志的性格特征。 3、自主学习,质疑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杨志自身性格上的缺陷与他失败的关系,认识“人和”的重要。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故事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2、把握、分析杨志的性格。 教学过程: 一、研读文本,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问:是怎样写“天气热”的?写“天气热”有何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