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5052294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的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的教学设计课题: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科目历史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课时一提供者张青单位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中学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楚汉战争、刘邦开国、“休养生息”、“文景之治”。2. 能力培养:讨论楚汉战争中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原因。3.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明确楚汉战争的性质;“休养生息”及“文景之治”的作用。二、教学内容分析这一课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楚汉战争、刘邦开国、“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在教学中要突出统治者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才从小学

2、升入初中,他们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学习积极性也较高。但是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还是较陌生的,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所以老师要求他们在课前先进行预习,了解其中的知识点,并结合历史导学方案加以巩固,在课堂上针对难点部分加以点拨。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愿学自学互学乐学”。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反馈点拨提升达标检测”。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教学难点:楚汉战争的性质及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导入下象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娱乐活动。在棋盘中写着“楚河”“汉界”,

3、你们知道这来源于哪一历史事件吗?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知晓答案的。(板书课题)学生十分好奇,很想一探究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愿学)教师出示问题(多媒体展现)1. 楚汉战争(时间、交战双方、目的、结果)。2. 楚汉战争的性质。3. 楚汉战争中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4. 刘邦开国(时间、建立朝代、都城、刘邦称谓)。5. “休养生息”的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6. “休养生息”的内容及简括。7. “文景之治”的措施。8. “文景之治”的作用。课堂巡视,了解学情,发现疑惑自主学习1. 自由阅读课本内容。2. 完成导学方案第43页【自主测评】及第45页【自我小结】。3. 结合出示问题

4、进行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自学)教师巡视,了解组情合作交流1. 讨论楚汉战争中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2.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进行交流,达成共识。(互学)教师请小组抽签,展示后及时反馈,并随机板书展示反馈1.每一小组选派代表,展示本组抽取到的问题。(展示方式:抽签读题回答书写)2.及时反馈(反馈方式:肯定、纠错、补充)小组代表展示,师生互动,知识反馈。(展示自我,课堂精彩)点拨提升1. 楚汉战争的性质。(争夺帝位之战)2. “文景之治”虽然出现在文景时期,但是它的出现,汉高祖刘邦功不可没。3. 成语故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四面楚歌。(多媒体展示

5、)4. “文景之治”的现实意义。(情感教育)学生领会、感悟教师点拨,学生领会、感悟,化难为易,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达标检测1. 毛泽东曾经写过“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诗中的“霸王”是指( )。2. 平时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来源于( )。3. 简括“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要内容。4.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你读了这些内容,懂得了哪些历史知识?学生当堂测评学有所获,快乐无限(乐学)布置作业导学方案第45页【深化拓展】。学生课后完成通过做题,巩固知识。七、教学评价设计学生量规评价表学校: 年级: 班次: 姓名:自我测评学习环节评价项目评价等级优良中差自主学习学习的主动性独立完成情况做题准确程度合作交流参与的积极性认真倾听意见讨论热烈程度展示反馈声音是否宏亮回答是否完整书写是否认真达标检测做题准确程度小组评价(简评)老师评价(简评)八、板书设计“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楚汉战争:刘邦(胜)项羽(败)(公元前206前202年) 性质:刘邦、项羽争帝之战 刘邦开国:刘邦(汉高祖)建汉、 定都长安(公元前202年) “休养生息”:原因:吸取秦亡教训(主观)、汉初经济萧条(客观)内容: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十五税一“文景之治”: 措施:轻徭薄赋、减轻刑罚 作用:巩固西汉统治、推动经济发展、奠定强盛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