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的4种方法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5051944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伤急救的4种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伤急救的4种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伤急救的4种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伤急救的4种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伤急救的4种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伤急救的4种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急救的4种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血和止血 人体血量大约占体重的8%,如体重50kg,则约有4000mL血液。急性出血,血液流失超过全 身血量的1/41/3,就有生命危险。因此,争取时间进行止血,对挽救伤员的生命具有非常 重要的意义。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脏器 或体腔内,称为内出血。急性创伤性大量出血是伤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 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1、各种出血的特点 根据出血的血管种类,出血可分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3种。1)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出血呈喷射状,危险性大。2)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慢,呈持续性。3)毛细血管出血 血色鲜红,

2、血从伤口渗出,常可自动凝固而止血,危险性较小。以上三类出血,都可能是外出血或内出血。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内出血。因血液出破裂的血管 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不易及时发现。如果受伤后无外出血,但伤员出现急性贫血现象, 如头晕、无力、口干、面色苍白、呼吸浅快、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等表现,就有内出血的 可能,应立即将伤员送往就近的医院进行抢救。2、止血方法外出血的止血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 )指压止血法 根据动脉分布情况临时用手指、手掌或拳头把出血动脉的近心端压在血管深面的骨面上,使 血液的来源被阻断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选择其它止血方法。不同的出血部位,压 迫的方法不同。(1)面部出血 压迫颌外

3、动脉。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颌角前约半寸的凹陷内,将颌外动脉压 于下颌骨上,有时需要双侧同时压迫才能止血。(2)头部出血 压迫颞动脉。方法是用拇指在耳前正对下颌关节处用力压迫。(3)头、颈部出血 压迫颈总动脉。常在头、颈部大出血而采取其它止血方法无效时使用。 方法是在气近外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将伤侧颈总动脉压于第五颈椎上。但禁止双侧同时压 迫。(4)上肢(前臂或上臂)出血 1、压迫锁骨下动脉。方法是用拇指在锁骨凹摸到动脉跳 动处,其余四指放在伤员颈后,以拇指向下内方压第一肌骨;2、压迫肱动脉。方法是从伤 员后面,用四指压迫上臂内侧动脉血管。(5)下肢出血 压迫股动脉。方法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用大拇指

4、放在压点上用力向后压, 另一手大拇指叠在上面以增加压力。2)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小动脉、静肪及毛细血管出血。在出血伤口上覆盖几层消毒纱布或较干净的手帕、毛 巾、布类类,然后用三角由或绷带加压包扎。压力以能止住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 合适。四肢的动脉、静脉出血,大多数可用此法止血。这是急救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如伤 处有骨的,须另加夹板固定;伤口内有碎骨片存在时,不用此法。3)加垫屈肢止血法 在小腿、足、前臂或手出血时,如果伤肢没有骨折,可以用一厚棉垫或纱布卷塞在肢窝或肘 窝处,然后屈膝或屈肘,再用三角巾、绷带或布带进行屈肢加压包扎。4)止血带止血法 若用上述方法止血无效,或遇到四肢大动脉

5、出血时,可采用止血带止血。使用止血带适当, 止血效果较好,往往能挽救伤员生命;但如使用不当,则可造成组织缺血坏死,甚至使伤员 失去肢体,严重者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管止血带、橡皮带或其它代用品(如布带等)。方法是在紧靠动脉出血 部位的上方将伤肢扎紧,以达到止血的目的。(1)橡皮止血带止血法 橡皮止血带的止血作用比较可靠,但只限于四肢大动脉出血时才使用。(2)绞棒止血带止血法 用三角巾、腰带、手帕或布条折成带形围绕肢体打一活结,在结下放一短棒,旋转此棒使带 绞紧,至出血停止后,将短棒一头插在活结内。然后拉紧活结,固定此棒。(3)使用止血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上止血带

6、前,皮肤与止血带之间应加一层布垫,或将止血带上在衣裤外面,以免损伤皮 肤。2、上止血带要适宜,以能止住出血为度,扎松了不能止血,扎得过紧则损伤皮肤与神经。3、上止血带的部位要尽可能靠近伤口。一般情况上肢出血扎在上臂的上 1/3处(中1/3处容 易损伤桡神经),下肢出血扎在大腿中,上1/3交界处。但在受伤肢体已无法挽救的情况下(需 进行截肢者),则止血带应尽量扎在伤口近心端靠近伤口处。4、上止血带过久,容易引起肢体坏死,因此每隔4050min应放松一次,每次放松23min。必须注意,放松止血带时要在伤口处加压,以防止血带放松后引起猛烈出血。5、运送伤员时,要有明显标志,并注明上止血带与放松止血带

7、的时间。二、包扎 所有开放性伤口,在现场急救时应立即妥善包扎。其目的是保护伤口,止血,减轻疼痛,减 少污染,防止感染。1、包扎注意事项1)包扎前,先将衣裤解开或剪开,充分暴露伤口。如需脱掉衣裤,应先脱健侧,后脱伤侧; 如果伤情严重(如大出血、骨折、大面积烧伤等)和情况紧急时,可连同衣裤一起包扎,也 可在伤口相应部位把衣裤剪开一洞,再盖上敷料进行包扎。2)敷料接触伤口的一面须保持干净或尽量减少污染。3)伤口上或周围不敷任何药粉。4)敷料应充分遮盖伤口和伤部周围皮肤约510cm范围。5)较大较深的出血伤口,可先用干净敷烂漫填塞,再加压包扎。6)包扎时动作必须轻快,以免增加损伤。包扎不可过紧,以免妨

8、碍血运,也不可过松,以 免搬运时滑脱。打结时,结不要打在伤口位置上。7)对骨折或关节损伤的伤员,包扎后应加用固定器材。8)从伤口脱出的肠管、露出的骨折端等,原则上不应一现场还纳,须加以保护后包扎,待 清创时处理。2、包扎材料的选择常用的包扎材料有绷带、三角巾和四头带等。如果没有这些材料,也可用伤员或急救者的毛 巾、手帕、衣、帽等包扎伤口。总之,包扎材料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消毒或清洁的软性材 料,以达到及时包扎的目的。3、包扎方法1)头部包扎法(1)并没有顶部包扎法1、三角巾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折叠约二指宽,置于前额(齐眉),顶角向后覆盖头部, 两底角经耳上缘向后拉,在枕部压住顶角,两底角左右交

9、叉绕到前额打结,然后将顶角折入 底边内。2、毛巾包扎法 将毛巾横放头部,其前边包住前额,把两个前角拉向耳上缘至枕后打结, 然后再把毛巾的两个后角反折压住前角扎结之上,左右交叉返至前额打结,如不够长度可加 接一布带。(2)单侧面部包扎法1、三角巾包扎法 将三角巾折成鱼尾状,将一尾角放于伤侧面部,鱼尾底边沿耳上绕头至 对侧打结,然后将前面尾角向外翻并拉紧后,包绕下颌与覆盖头后之尾角打结。2、毛巾包扎法 将毛巾斜放于头顶,其前边盖住伤侧面部,把前边两角拉至对侧耳下打结, 毛巾的后边向外反折,包绕下颌到耳后打结。(3)全面部包扎法1、三角巾包扎法 用三角巾顶角打结套于下额,底边置于枕后,两底角斜向头后

10、拉直,左 右交叉压底边,经两耳上缘绕到前额打结。包扎后可在眼、鼻、口等处提起布块各剪一洞, 露出两眼和口、鼻。2、手帕包扎法 将手帕两对角各打一些,两结分别放于头顶及下颌正中,把手帕套在面部, 将另两角拉至枕后打结。然后将眼、口、鼻部剪孔露出。(4)下颌包扎法 将三角巾或毛巾折成约四指宽的长带,一端系十字带子,将折好的三角巾或毛巾放在下颌部, 将两端沿耳前上提,在一侧耳上与系带十字交叉,再还绕前额和枕部在同耳后上方打结。2)躯干包扎法 将三角巾的一底角放在对侧腋下,顶角过肩向后拉,将顶角上的带子在臂上1/3处绕紧,然 后把另一底角反折,向背部于对侧腋下打结。(2)胸、背包扎法 用三角巾顶端朝上

11、盖住伤侧胸或背,将两边角在胸或背部打结,顶角接带与此结再打结。(3)腹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朝上,顶角向下,盖住腹部,底边绕到后腰打结,顶角经两大腿之间后拉,经 臀部向上拉,遇底角打结。(4)臀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角对着腰椎,一个底角垂下,一个底角水平展开盖住一侧臀部,绕腰和顶角打结。 下垂的底角经两大腿之间向前拉,然后向上,遇底角打结。3)四肢包扎法(1)三角巾包扎法1、手部包扎法 将伤手手指对向三角巾顶角,手掌平放在三角巾中部,三角巾底边横于手 腕部,将顶角覆盖手背,两底角在手背交叉并绕腕部在手背打结。2、小腿、脚夫包扎法 脚踏朝底边,踩在近一底角侧,提顶角及另一底角包小腿打结,再 将脚下底

12、角折到脚背,绕脚踝打结。3、膝关节包扎法 先把三角巾的顶角向底边对折四次,然后放在膝盖上,两端拉至膝后交 叉,一端在上,一端在下,再由前向后至膝外侧打打结。此法也适用于付关节包扎。(2)毛巾包扎法1、手臂包扎法 将毛巾一角打结,套住伤肢中指,另一角包住手部,将毛巾顺势向上提, 拉平并成直螺旋形包住手臂,如布带固定。2、肘、膝包扎法 将毛巾根据伤部大小折成适当宽度的斜式条带,一端系带;将毛巾斜放 在肘或膝部,绕关节包扎,打结固定。膝关节包扎可用上下结带固定或另加布带结扎。3、足部包扎法 将足对准毛巾一角,再将此角反折盖住足背,另一毛巾角叠放在上,包住 足尖;然后将毛巾拉平绕足背、足底,在足跟底外

13、螺旋形向上,包住小腿用带固定。(3)绷带包扎法用绷带包扎时,应从远端包向近端;必须将绷带头压住(在开始包扎时多绕两圈),每圈重 叠以1/3宽度为宜。一般常用的绷带包扎法有螺旋形包扎。环形包扎和“”形包扎等。三、骨折固定 人体共有206块形状不同的骨,它们借关节连接,构成人体坚硬的支架。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即称为骨折。暴力是引起骨折的主要原因。受伤现场固定都 为临时固定。不仅骨折时需要固定,其它某些创伤也需要固定。固定有利于在转送伤员时骨 折断端不再移动,可防止断端刺伤肌肉、神经与血管,同时也可以减轻疼痛并防止休克的发 生。1 、骨折的种类1)开放性骨折 即骨折的断端与外界相通。2)闭合

14、性骨折 即骨折的断端不与外界相通。2、骨折的判断骨折的判断1)疼痛 受伤后,伤处出现剧烈疼痛和压痛,移动时疼痛加剧。根据疼痛的轻重和压痛点 的位置,可以大体判断是否发生了骨折和骨折的部位。2)肿胀 软组织的损伤出血和骨折端的移位、重叠都会使伤处外表呈现肿胀。3)畸形 有骨折时伤肢发生畸形,呈现短缩、弯曲或者转向等。4)功能障碍 肢体原有运动功能受到影响或完全丧失。3、固定注意事项1)凡是骨折、关节损伤、血管神经损伤、广泛软组织损伤等伤员,在搬运前均须做好伤处 固定。2)如骨折处有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并包扎伤口,然后再固定骨折。3)固定骨折所需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肢体相称,其长度一般需超过骨

15、折的上、下 两个关节。4)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不要把露出伤口的骨折端送回伤口内,以免增加污染或刺伤血管 和神经。5)固定用的夹板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要用纱布、棉花或其他代用品垫在夹板与皮肤之间, 在夹板两端及骨突部尤其应加垫,以防局部组织压迫坏死。6)固定应牢固可靠,过松则达不到固定目的。但也不要过紧,以名影响血液循环。7)固定四肢骨折时,要将指(趾)端露出,以便随时观察肢体血循环。如果发现指(趾) 苍白、发冷、麻木、疼痛、肿胀和皮肤及甲订青紫等现象,说明固定太紧,血循环不畅,应 立即松开,重新固定。4、固定材料的选择 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如夹板、木板、扁担、木棍、树枝、竹竿、铁棒等将骨折部固 定。如果没有上述固定材料,也可将骨折的肢体与伤员的躯干或健肢相固定,使躯干或健肢 起到夹板的临时固定作用。5、常见骨折的临时固定方法1 )头部骨折 一般无须特殊固定,使头稍抬高,两侧放砂袋或枕头固定,避免转送途中头部来回晃动。2)锁骨骨折把三角巾折成带状,以“分字形绕两肩,拉紧,在背部打结,使伤员两肩向后展。有条件时, 也可用丁字形夹板巾于背后,在两肩与腰部用布带扎牢固定。3)肱骨骨折 在上臂外侧放一块合适的木制夹析,加垫后用布带将骨折上、下两端绑牢,使伤肢屈曲贴于 胸侧,再将前臂吊在胸前,并用一条三角巾将上臂固定于胸部。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