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总复习历史二轮专题精练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5050697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总复习历史二轮专题精练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高考总复习历史二轮专题精练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高考总复习历史二轮专题精练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高考总复习历史二轮专题精练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高考总复习历史二轮专题精练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高考总复习历史二轮专题精练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总复习历史二轮专题精练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人民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1. (2009湛江模拟)“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是共产党宣言的开篇词。这个“幽灵”是指( )A. 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英灵B. 共产主义思想C. 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运动D. 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工人运动 解析:C 这句话出自共产党宣言,结合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年代及其内容可知是指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运动。2.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迅速发展,资本家获得丰厚利润。但是,广大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仍然恶劣。为了探究矛盾的症结所在,找到社会发展的良策,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与解决这一历史问题相关的史实有( )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设理

2、想社会的美妙设想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巴黎公社中无产阶级发动广大农民,转而实现与农民的联盟A. B. C. D. 解析:B 巴黎公社没有发动广大农民,这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不正确。3. (2009上海模拟)“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揭示了资产阶级 ( )A. 曾经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B. 永远是人类财富的化身C. 始终是社会进步的代表D. 将来是世界经济的霸主解析:A 这一观点是

3、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这一观点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为人类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但是并没有无限地夸大资产阶级的力量。联系所学的共产党宣言,可以否定B、C、D三项说法。4. (2009淮安模拟)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A. 美英法 B. 英法俄 C. 美法德 D. 英法德解析:D 马克思主义主要有三个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故选D。5. 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网上投票,评选世界近1 000年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最后胜出。来自挪威的投票者科里森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人民,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

4、父。”这位投票者说“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是因为马克思 ( )A. 改造空想社会主义 B. 发表共产党宣言C. 赞扬巴黎公社革命 D. 指导第一国际的工作解析:B 马克思被评为现代政治思想之父,主要因为马克思主义,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6. 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种主要思潮”指的是( )德国的古典哲学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法国的启蒙思想A. B. C. D. 解析:D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即“三种主要思潮”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故选D。7.

5、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党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是指( )A. 资本主义发展时代 B.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C. 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D. 民族解放运动时代解析:C 本题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从中直接得出答案。8. 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最重要的表现是( )A. 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政权B. 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C. 无产阶级掌握政府的权力D. 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解析:B 二月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结果具有特殊性,就是建立了分属无产阶级领导和资产阶级领导的两个不同性质的政权,故选B。9. 作为二月革命后

6、工兵代表苏维埃的一名工人,他明确了当前形势下无产阶级革命要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非暴力不可行,这应该是他经历了下列哪个事件后得出的结论( )A. 二月革命B. 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的演说C. 七月事件D.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解析:C A、D不符题意,B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体现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采取和平方式,和平方式过渡的破灭是七月流血事件。10. (2009南京模拟)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根据自己在十月革命的亲身经历,撰写了震撼世界的十天。他在书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单纯而又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下列布尔

7、什维克党颁布的措施最符合当时人民愿望的是( )A. 和平法令B. 四月提纲C.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D. 土地法令解析:A 结合十月革命背景可知是战争激化了所有的矛盾,当时人们的愿望是结束战争。11. (2009盐城模拟)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较,其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A. 布尔什维克党起了领导作用B. 工人阶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C. 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D. 以暴力革命为主解析:C 二月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则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12. (2009海门模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罗曼诺夫王朝覆灭 布尔什维克党通过武装起义的决议

8、列宁发表四月提纲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成立A. B. C. D. 13. (2009江都模拟)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 )A. 发动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 实行新经济政策C.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 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可以得出,列宁意思是指要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工农政权和苏维埃

9、制度。14. (2010浙江模拟)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进攻冬宫的信号。从世界体系演变的角度看,十月革命胜利的主要意义体现在( )A. 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B. 给现代化道路探索提供了新案例C. 推动了中国救亡运动走向高涨D.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解析:D 注意题干要求“从世界体系演变的角度看”,体系演变往往是指制度方面。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5. (2009淮北模拟)漫画列宁清扫地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十月革命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对漫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赞扬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伟大功绩B.

10、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 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D. 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解析:C 本题C项明显错误。十月革命的胜利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斗争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过程中甚至会有反复。十月革命的胜利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个国家的胜利,但不能说是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1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同一天下午他们打进了一家在桑尔附近的大工厂工人们捣毁了价值一万英镑的成套机器他们不只是捣毁这几个地方的机器,还准备去捣毁全英国的机器。兰开夏事件(当事人的通信

11、)材料二 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就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为了避免发生富者利诱、有权势者威胁等弊端,应当实行秘密投票。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选。普遍选举必能,也惟有它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持久和平,我们坚信它也会带来繁荣。1839年全国请愿书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斗争处于什么阶段?他们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斗争方式?(2)材料二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斗争方式有什么新变化?具体要求是什么?(3)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表明了什么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何影响?解析:本题以19世纪工人运动中无产阶级斗争方式、内容变化为问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答案:(1)自发斗争阶段;他们未认识到贫困的根源是资产阶级的剥削,认为机器是导致其贫困的主要原因。(2)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要求普选权。(3)表明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主张,他们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17. 在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到多国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请回答:(1)从图一和图二的图片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2)图二运动的结果如何?造成如此结果的原因是什么?(3)图三的人物是谁?请你指出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这一成功实践有什么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