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助力车、摩托车、电动汽车及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5050241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动自行车、助力车、摩托车、电动汽车及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电动自行车、助力车、摩托车、电动汽车及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电动自行车、助力车、摩托车、电动汽车及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电动自行车、助力车、摩托车、电动汽车及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电动自行车、助力车、摩托车、电动汽车及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动自行车、助力车、摩托车、电动汽车及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自行车、助力车、摩托车、电动汽车及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动自行车、助力车、摩托车、电动汽车及部件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基本信息1、项目名称:电动自行车、助力车、摩托车、电动汽车及部件项目。2、建设单位:吉林万鑫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3、法人代表:王旭。4、建设性质:新建。5、建设地址: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区)大红土村。该地区交通便利、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良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且周边给排水、电力、电信等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公共交通配套完善,不存在压覆矿床和文物、影响防洪和排涝、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不利影响。1.1.2建设单位概况吉林万鑫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吉林市的重点招商引资和无锡

2、市动车行业转移情况下,根据国家发改委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稿)及修改后的新能源汽车管理办法于2011年在吉林市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元,总部设在吉林省吉林市,公司与国内多家电动车生产经营企业横向联合,组建规模化企业(集团)。公司编制配套标准的七个职能部门,现有员工500多人,其中技术人员70余人,中高级技师30余人,高级工程师2名。公司以“优化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为战略指导思想,移师东北,实施本项目。1.1.3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及品牌优势,生产组装电动车、助力车、电动轿车、电动大巴及配套组件等系类产品。年产电动车55万辆、电动助力车30万辆、电

3、动轿车及电动大巴各五千辆、发动机50万台、轮彀120万套、电机80万台、电池15万套及电动车综合交易市场。1、土建工程项目拟用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合1000亩),建筑占地面积9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建设生产车间、公司总部大楼、新产品研发大楼、仓储库群、职工宿舍楼等。2、设备工程本项目需购置生产线、电动车总装生产线等设备。3、配套工程本项目配套工程包括道路及场地硬化、绿化工程、供配电、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等配套设施工程。1.1.4项目建设实施进度计划为了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建设进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搞好安全施工,项目建设工期20个月。1.1

4、.5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总投资估算项目一期投资总额6.7亿元人民币,其中,建设工程费2.5亿元人民币,流动资金1亿元人民币。项目二期投资总额18-20亿人民币,用于扩大电动轿车及电动大巴生产能力,从普通到高档。项目三期投资总额25-30亿元人民币,用于电动车交易市场、职工生活区、职工休闲娱乐广场、温泉休闲度假疗养部落等。2、资金筹措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项目单位通过多渠道融资方式解决。1.2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1.2.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3、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吉林市高新区“十二五”规划;5、建筑节能管理规定;6、

5、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7、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1.2.2研究范围本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法规、政策、规程和规范,对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市场预测及分析、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工艺技术方案、工程建设方案、环保及节能、项目工程管理与劳动保护、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招标投标方案、财务评价、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与方案,供投资主体与审批部门作投资决策参考。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一二期)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一、二期项目总投资亿元24-26.

6、7合1000亩2年总成本万元3033593变动成本万元3032594固定成本 万元 283145年销售收入万元3993006年销售税金万元14677年销售利润万元66959.6正常生产年8年所得税万元13392正常生产年9年均税后利润万元53567.610年未分配利润万元4553211投资利润率%18.412全部动态回收期年5含建设期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吉林高新区)坐落在吉林省吉林市,于1992年11月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由江南新建区(12.08平方公里)和江北精细化工试验区(3平方公里)组成。经过十

7、几年的建设,吉林高新区已发展成为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社会事务管理有序的科技新城区。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全国实施火炬计划先进单位,誉为松花江畔的“东北明珠”。吉林高新区水电丰足充沛,交通便捷畅达,智力资源雄厚,产业工人丰富,基础设施完备,服务产业发达,现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五大产业园区为主导的经济框架体系。依托国家级电力电子产业基地、创业中心孵化基地,太阳能光电池、飞利浦半导体等一批高科技项目正彰显出经济实力、创业活力、发展潜力。坐落在高新区内的吉林市汽车工业园区,正逐步走向国际化、民营化、多元化的发展轨道,是吉林市

8、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吉林高新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尤其是2005年以来,开展了“四个转变”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即转变发展方式,使工作重心向科技立区和工业兴区转变;转变经营方式,适度负债,变滚动开发为集约成片开发;转变招商方式,变市内招商、坐等引资为运作招商集团、借助外力招商引资;转变管理方式,靠制度和机制用人,依法管理社会事务。通过大讨论活动,充分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了良好的内外部支撑环境,高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形成了项目进区高潮。 吉林市高新区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经济总量翻两番为目标,以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做大汽

9、车产业,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做精电子信息产业、做特新材料产业、做优现代服务业、做好商住生活区建设,培育、扩张、集聚主导和特色产业,快速增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正在逐步成为和谐的高新区、创新型高新区、全国一流的高新区,其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不可估量。2.1.2电动车生产背景1、电动自行车产品已成为城市普通市民出行要求的新型交通工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便捷、方便的出行成为人们的普遍需求,从电动自行车来看,车是电动自行车产品既有人力骑行功能,又省力便捷,特别适宜因城市规模扩大、出行距离较远或公交不发达地区普通百姓的交通要求。据英国的一项调查,不同的行程距离,出行者选择交通方式的

10、趋向也不同。行程1千米以内,76%的人选择步行,24%的人选择自行车;行程4千米距离,步行者为5%,骑车者为23%,其他72%选择乘车;行程6.5千米则几乎没有人步行上下班,骑车者减少为18%;如行程为12千米,骑车的几乎没有,100%的人都是乘车。可见,电动自行车产品适于10千米左右的交通。同时,电动自行车产品的年平均使用费用只有摩托车的20%、燃油助力车的25%,能耗是摩托车的10%,比私家车更是大大的便宜,实惠之至。因此,电动自行车产品是公共交通的最好补充工具。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产品通用技术条件(GBI7761-1999)对产品的安全性能有明确的技术要求。除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0千米外,对

11、制动性能、车架前叉组合件强度、安全装置、电器部件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按标准执行,电动自行车产品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行可以确保安全。几年来电动自行车产品上路行驶的实践也证明其行驶是安全的。通过分析造成电动自行车产品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醉酒驾车、突然猛拐、逆向行驶、抢道行驶等违章行为造成的,而不是车子本身安全性的问题。电动自行车产品国家标准规定的时速只比自行车速度快34千米。增加电动自行车产品的数量会相应减少自行车的数量,而不会猛增道路上的非机动车总量。同时,据国外资料介绍,不同交通方式或交通工具在运行中人均占用道路面积的情况是(单位:平方米/人):轿车为30;摩托车为18;微型公交车为4.5;地铁为

12、2.55.05;自行车为8;轿车是电动自行车产品的4倍,而电动自行车产品占用道路面积与自行车大体相仿。可见,电动自行车产品数量增加,只会加快交通路口的通行量,而不会增加交通堵塞。因而可有效缓解我国大中城市的交通拥挤的现状。2、电动汽车得到国家的支持,发展前景广阔与电动自行车相比,中国电动汽车研发起步较晚,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1991年电动汽车研发被列入“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6年电动汽车被列为“九五”及跨世纪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2000年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列为“十五”科技工作重大项目;2001年启动实施“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13、(20062020年)分别将“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技术”列入优先主题和前沿技术;2007年发布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将电动汽车正式纳入国家汽车新产品公告管理;2008年北京奥运会应用了500多辆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发挥了大规模的示范作用。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电动汽车的法规、标准与管理体系,为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商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2009年1月,国务院通过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提出“三年内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

14、量的5%左右”的目标。2009年2月,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召开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会议,共同启动“十城千辆”工程,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涉及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力争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到2012年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2010年6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对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五城市私人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补贴金额分别达到5万元和6万元。 随着示范运行的持续深入,企业对电动汽车

15、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显著增强,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为了争取政府的资源和政策倾斜以及“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应用工程的诱人订单,国内各大汽车厂商争先恐后地组建产业联盟(见表1),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奇瑞、比亚迪等都已制定了电动汽车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规划。与此同时,电池、电机等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全面跟进,生产配套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公司更是高调进入,快速推进充电站设施建设,并争取以各自企业内部的充电站标准作为国家标准,甚至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石油企业都提出了充电站建设计划。3、电动车产品是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可谓是“呼唤绿色环保”的时代,不但要求人们注重节约能源,更重要的是要求人们更加注重居住环境和绿色环保,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石油资源比较贫乏,汽车、摩托车及燃油助力车尾气的排放污染又是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如何给广大市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正是适应了这种趋势:电动车辆具有环保、低能耗,不产生空气污染。因此,在我国发展电动车辆既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符合绿色环保革命的要求,更是一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