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女兵墓》课文精讲 北京课改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5046438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女兵墓》课文精讲 北京课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女兵墓》课文精讲 北京课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女兵墓》课文精讲 北京课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女兵墓》课文精讲 北京课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女兵墓》课文精讲 北京课改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女兵墓课文精讲 北京课改版主干知识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寂寥( ) 瞻仰( )屋脊( ) 广袤( ) 小憩( ) 一夜未寝( ) 镂刻( ) 被褥( ) 遗骸天涯(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3、辨析形似字。 4、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寂廖:广袤:小憩:妙手回春:奄奄一息:内疚:震撼: 5、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女兵墓”的故事。点击思维1、注意“袤”不要读作“mo”,“ 脊”不要读成了“j”,“ 骸”不要误读为“h”。2、现代汉语中的多音字现象很普遍,也是中考中经常涉及的内容。要养成勤动手查字典的习惯,善于积累归纳,加强识记。3、“茔”和“莹”、“倾”和“顷”、

2、“颠”和“巅”、“掩”和“奄”读音完全一致,但由于偏旁不同,意思有很大差别;“牦”和“耗”、“灸”和“疚”字形相近,读音和意思完全不同,要认真加以辨析。4、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这些词语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不能只看字面意思。5、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几个要素方面加以复述。 【规律方法】理清结构 深秋来到荒原寻找女兵墓 人情美 女兵墓的来历 境界美 伫立女兵墓前内心的感受 自然美语言特色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女兵墓的故事,语言感情色彩强烈。如文章开头的写景,黄叶飘零,荒草萋萋,天空寂寥渲染

3、了一种衰飒的环境氛围,也为下文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就是带着这种感情,带着一株圣洁的雪莲花,“我”一个在军营生活了27载的老兵,来到这世界屋脊,寻找一个“昔日的梦”,寻找一个长眠于此的女兵。在课文的结尾,“我”饱含深情地向无名女兵倾诉:“我深深地向你鞠了一躬,在你身边站了足足有半个小时。昨晚,藏北高原落了今年的第一场新雪。好同志,雪花一定又打湿了你的衣服、被褥,你冷了吧!让我给你的坟上培层新土”如泣如诉,动人心弦,催人泪下。把握重点一、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女兵墓的故事。表达了“我”对这位无名女兵的怀念、崇敬之情,体现了青藏高原上戍边战士的人情美、境界美、苍凉悲壮

4、的自然美。二、背景材料这篇课文讲得是五十年代初,广袤的藏北高原上,一位无名女兵尽职尽责,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为战友反复测量血压,以保证他们远离高山症,并在土匪出现后,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虽然挽救了战友,但自己却壮烈地牺牲。同志们非常怀念和崇敬她,但却没有人知道她的姓名、籍贯,只能为她立一块无字碑,让她长眠于世界屋脊。攻克难点插叙写法的运用是本文突出的特点,也是本课的学习难点。插叙,就是在叙述时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一下,插入另一段与之有关的叙述。这段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插叙的内容,或是过去的一件事,或是另外的一件事,它对情节的发展,内容的补充,主题的表达,是有积极作

5、用的,如在女兵墓这篇文章中的第二部分(第6至30段),写女兵墓的来历,就运用了插叙写法,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高尚的女兵的故事。通过作者的讲述,我们知道,女兵是团卫生队一个普通的卫生员,“我”是一个入伍不到一年的司机。一次在执行运兵任务时,两人相遇了。在“我”的眼中,女兵太忙了,一天两三次地为三十几个兵量血压,跑上跑下地为他们查身体,警告他们“高山症对谁都不客气”。“简直可以说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人比你忙。”几乎每小时你都要拿上测压器,像过筛子似的,给每个战士量一量。”“冷风吹不干你脸上的热汗”突出了女兵的忙碌、认真和尽职尽责。1955年10月25日中午一点一刻,我们遭遇了土匪,一颗流弹飞过,车上的一

6、个新战士应声倒下。女兵冲了上去,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死死地抱住了土匪的叉子枪,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射向战友的罪恶的子弹土匪的老窝被捣毁了,女兵却奄奄一息。“我”把车开得飞快,“我”在和时间赛跑;“我”拼命地呼唤,想把女兵唤醒。奇迹真的发生了,女兵睁开了美丽的眼睛,笑了。但很快又闭上了眼睛,永远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没有姓名,没有籍贯,没有遗嘱伴着她的只有一个测压器,一丘黄土,长风白雪,草滩小溪和战友无尽的哀思、怀念。 时隔一月,“我”执行完任务后,特地返回藏北高原和无名女兵告别。“我”发现,她的墓前立了一块无字碑。一瞬间,我感慨万端,怀念、崇敬、内疚、遗憾之情交织在一起折磨着“我”,“我”一

7、夜无眠。次日,我返回到女兵的墓前,用钢笔连描带刻地写了五个字:“高尚的女兵”这部分的最后两段,交代了重寻女兵墓的原因。质询疑点文中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运用有何表达效果? 第一人称的运用,由于从“我”这一角度出发,耳闻目睹,亲身感受,令人觉得真实可信,也让人感觉亲切自然。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即“你”与“我”是相对的,体现了一种亲切的联系,便于叙事和交流感情。两者相对使用,能把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拉得更近,使读者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总之,作者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进行心灵对话的方式,使文章具有更强的抒情色彩,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主干知识1、lio zhn j yn mo q qn lu r hi2、略3、略4、寂静;空旷。 广阔;宽广。 短时间的休息。 称赞医生医道高明,一下手就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形容气息微弱。 内心惭愧不安。 震动;摇撼。5、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