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训练晨读天天五个一47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5046435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晨读天天五个一47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晨读天天五个一47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晨读天天五个一47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晨读天天五个一47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晨读天天五个一47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晨读天天五个一4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阅读训练晨读天天五个一4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晨读天天“五个一”(四十七)【美文赏读】专题阅读:敬畏生命小引法国人阿尔贝特史怀泽,被爱因斯坦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创立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他认为,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上的大事。“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敬畏生命张全民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

2、深深感动。上高中的时候,我家后院的墙角里经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个残酷的想法,悄悄地躲在墙边,趁老鼠出来的时候,拿开水烫它。结果,一只大老鼠被滚烫的开水烫着后,惨叫着缩进了墙洞。我不知道它死了没有,但那时我并没意识到自己的残忍,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人类的心目中老鼠似乎有一千个应该死的理由。然而,引起我内心最大触动和自责的还是在两个月后:我在后院又看到了那只大老鼠,它还活着,只是全身都是被烫伤之后留下的白斑,可是最让人痛苦和不安的是,它居然还怀着小老鼠,腆着个大肚子,动作迟钝地在地上寻觅着食物。我无法表达我在那个时候的心情,我只觉得“生命”这个词在我的心中

3、突然凸现得那么耀眼,我只觉得我曾经有过的行为是多么卑劣,这种感觉,在别人眼里也许会显得很可笑,但是对我来说,就是那个时候起,我逐渐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分量。法国思想家史怀泽曾在敬畏生命一书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里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其实,只有当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

4、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比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潭中;老羚羊为了使小羚羊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从而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只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有时候,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踩蚂蚁,不要肆意

5、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这样做不仅仅因为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的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至于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原载散文)品评本文内容非常丰富,既引用了生动的故事,又叙述了亲身经历,而且不乏精当的议论,使读者在饶有意趣的阅读中获得深刻的启迪和心灵上的净化。结尾的语句“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如巨大的红色惊叹号,特别具有警策力量。【108个多音字缀句

6、巧记】81、澄:澄(dng)清混水易,澄(chng)清问题难。82、扇:他拿着扇(shn)子却扇(shn)不来风。83、得:你得(di必须)把心得(d)体会写得(de)具体、详细些。84、屏:他屏(bng)气凝神躲再屏(png)风后面。85、几:这几(j)张茶几(j)几(j)乎都要散架了。86、卷:考卷(jun)被风卷(jun)起,飘落到了地上。87、乐:教我们音乐(ye)的老师姓乐(ye),他乐(l)于助人。88、了:他了(lio)望半天,对地形早已了(lio)如指掌了(le)。89、吭:小李一声不吭(kng),小王却引吭(hng)高歌。90、粘:胶水不粘(nin)了,书页粘(zhn)不紧。

7、91、畜:畜(x)牧场里牲畜(ch)多。92称:称(chng同“秤”)杆的名称(chng)、实物要相称(chn)93弄:别在弄(lng)堂在玩弄(nng)小鸟。94俩:他兄弟俩(li)耍猴的伎俩(ling)不过如此。95露:小杨刚一露(lu)头,就暴露(l)了目标。96重:老师很重(zhng)视这个问题,请重(chng)说一遍。97率:他办事从不草率(shui),效率(l)一向很高。98空:有空(kng)闲就好好读书,尽量少说空(kng)话。99泊:小船漂泊(b)在湖泊(p)里。100朝:我朝(zho)气蓬勃朝(cho)前走。101膀:膀(png)胱炎会使人膀(png)肿吗?102校:上校(x

8、io)到校(jio)场找人校(jio)对材料。103强:小强(qing)很倔强(jing),做事别勉强(qing)他。104塞(si)外并不闭塞(s),塞(si)子塞(si)不住漏洞。105辟:随意诬陷人搞封建复辟(b)可不行,得辟(p)谣。106倒:瓶子倒(do)了,水倒(do)了出来。107都:大都(d名词)市的人口都(du副词)很多。108匙:汤匙(ch)、钥匙(shi)都放在桌子上。【中考成语复习妙法:一字破解法】61、教学相长:长:促进。通过教与学,两方面相互促进,共同提高。62、五谷丰登:登:成熟。粮食丰收。63、文以载道:载:装载,引申为阐明。文章是用来阐述思想的。64、贪贿无艺

9、:艺:限度。贪污受贿没有限度。指剥削阶级对人民搜刮没有止境。65、恃才傲物:物:公众。依仗自己的才能,看不起别人。66、绳之以法:绳:约束,制裁。按照法律规定给予制裁。67、轻歌曼舞:曼:柔美。轻快的歌声,柔美的舞蹈。68、不齿于人:齿:提起。被人轻视,不被人家当作人。69、怙恶不悛:悛:悔改。坚持作恶,不思悔改。70、犯而不校:校:计较。被人触犯,不加计较。71、户限为穿:户限:门槛。连门槛都被踏破了。形容登门拜访者极多。72、自怨自艾:艾(y):割草,改正错误。原指悔恨自己的过失而改正错误,现只指自己悔恨。【唐诗鉴赏辞典】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

10、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

11、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

12、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

13、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傅思均)【辅助阅读】新初三语文复习,从“看”开始这里所说的“看”,是指广义上的“阅读”。它包括看书籍、报刊,也包括看“网络”、电视。视觉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视觉接受事物较之听觉接受事物更为直观,亦更易于识记和理解。所以,自己直接“看”纸质书和“看”网络、电视,都是新初三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尽管现在高科技发达,各种新的媒体和通讯工具,特别是电子化、数字

14、化的媒体飞速发展,但高中学生,尤其是新初三学生的学习,最主要“看”的对象和途径还是“纸质书”,因为人类知识主要是通过“纸质图书”传播和承载的。建议新初三的同学,在你现在相对来说还有时间的时候,认真“看”一点书,“看”一点报刊杂志。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爱好列出一个“看”的菜单。比如:现代散文选,相关报刊杂志上的名著介绍、评论、鉴赏文章。尤其注意一些报刊上的“专栏”,比如:新民晚报的“夜光杯”,文汇报的“笔会”,解放日报的“朝花“等。多“看”一点,多选择性地“看”一点,肯定受益匪浅。培根说“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那么,我们就按照自己的看书习惯和爱好去确定每一次看

15、的“程度”或“层次”。这里,介绍三种“看”的方法:“镜中看花”“看”评论,鉴赏、介绍性的文章。犹如在镜子中看“花”,虽然没有看到“花”的本来面目,但是“花”的形态、色彩,乃至香味都能略知一二。这种方法是我们“看”名篇或名著的好方法。这种“看”的方法,对我们认识和把握名篇或名著的主旨、人物、艺术、语言等有一个“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它能极大程度地激发我们“亲近”名篇或名著的兴趣。现今的报刊杂志上,“名著解读”、“名著欣赏”、“名著评论”等栏目比比皆是,这为我们的“看”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窥斑见豹”这种方法就是如果遇到你爱看的某些长篇或长文,那么就选择其中的章节、片段,较详细地“看”。对这些章节、片段,可以进行或内容,或人物,或结构,或语言等某一方面的寻微探幽,咀嚼品味,精琢细磨。这样虽然只是“看”了其中的“一斑”,但是只要“点”抓得准,抓得巧,抓得好,同样可以达到“见豹”的效果。“浮光掠影”这种方法就是选择一些你喜欢的文章,只是简略地翻阅,对“看”的对象只有一个宏观的粗略的了解。这样可以更大程度上加快看的速度,扩大看的范围,也可以在更“高”层面上对“看”的对象有一个“提纲挈领”式的把握。三种方法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