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学考试专用复习材料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5041917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土保持学考试专用复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土保持学考试专用复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土保持学考试专用复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土保持学考试专用复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土保持学考试专用复习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土保持学考试专用复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学考试专用复习材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效益和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壤侵蚀分类系统:目前我国权威分类系统是四级分类系统,分为一级类型:按侵蚀营力划分; 二级类型:按侵蚀方式或主体形态;三级类型:按侵蚀方式的不同形态或性态;四级类型:按侵蚀强度或侵蚀程度分类。复合侵蚀:两种或两种以上侵蚀营力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侵蚀类型。土壤侵蚀: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外营力的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梯田:在丘陵山坡地上演着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台阶式田块山边沟:在坡面上,每隔适当距离,沿等高方向所构筑的浅三角形沟容许土壤流失量:长时间内保持

2、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临界坡度:坡度增加到一定界限时,土地侵蚀量不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反而出现下降趋势,这一坡度就叫临界坡度。土壤抗蚀性:指土壤抵抗雨滴打击分散和抵抗径流悬浮的能力面蚀:降雨和地表径流使坡地表土比较均匀的一种侵蚀形式土壤侵蚀强度:地壳表层土壤在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段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最广泛的水土保持造林方法 播种造林:人工或飞机播种造林 分殖造林:利用树木营养器官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只适用于营养器官具有萌芽能力的树种。雨滴特征主要包括:雨滴的形态、大小、分布、速度、动能等我国七大水土流失区:西北黄土

3、高原区、东北黑土区、西北风沙区、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北方土石山区、西南岩溶石漠化区、南方红壤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指在降雨雨滴击溅、地表径流冲刷和下渗水分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风力侵蚀: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崩岗:在水力和重力作用下,山坡土(石)体受破坏而崩塌和受冲刷的侵蚀现象降雨参数:雨滴特征(大小,分布,中数直径,降雨终点速度,降雨动能),降雨侵蚀力,降雨量,降雨强度福建常用的水土保持草种:百喜草,宽叶雀稗,圆叶决明,日本草福建常用的水土保持林种:板栗,杨梅,油茶,胡枝子,麻竹,台湾相思,木麻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

4、E):A=RKLSCP A:土壤流失量 R:降雨侵蚀力因子 K:土壤可蚀性因子 L:坡长因子 S:坡度因子 C:耕作和管理因子 P:辅助性保护措施因子中国开发的(RUSLE,即CSLE)A=RKLSBET A:土壤流失量 R:降雨侵蚀力因子 K:土壤可蚀性因子 L:坡长因子 S:坡度因子 B: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因子 E: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因子 T:水土保持措施因子 其他与USLE方程一致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在GIS技术的支持下,把分散的数据资料整合成综合信息资源,向用户提供方便的查询检索、统计计算和列表制图的基本信息服务。(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土壤侵蚀程度:土壤原生剖

5、面已被剥蚀的厚度或侵蚀后残留的厚度水土保持监测:指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长期的调查、观测和分析泥石流:指饱含固体物质的高粘性流体WEPP模型(水蚀预报模型)是一种基于侵蚀过程的模型,它可以预测土壤侵蚀以及农田、林地、牧场、山地、建筑工地和城区等不同区域的产沙和输沙状况。是最新的预报模型,有坡面版、流域版和网络版。优点:是过程模型,可估算侵蚀的时空分布 不足:复杂梯田类型:按断面形式分: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反坡式梯田,隔坡式梯田,波浪式梯田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指为达到保持水土,合理利用山区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而修筑的各种建筑物。(类型有:山坡防护工程,山沟防护工程,山洪导排

6、工程,小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在山地丘陵区以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生产潜力为主要目的所采取的造林种草措施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凡是具有保水、保土、保肥效果,并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的农业技术措施都叫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水土保持效益:是对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所获得的利益或收益的预测和计算水土保持监测的原则:规范性,综合性,动态性,层次性水土保持信息系统设计包括什么: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及维护崩岗治理的主要模式:上拦、下堵、中绿化常规综合治理模式强度开发性治理模式 山边防护工程:指为防止山坡水土流失而修筑的一些工程措施土壤侵蚀模数:单位面积土

7、壤及土壤母质在单位时间内侵蚀量的大小径流小区:分类:微型小区,中型小区,大型小区径流小区法是坡面水土保持检测的传统方法,也是奠定土壤侵蚀成为独立学科的基础。简答 1.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什么? 将流域内各种资源与环境的信息按空间分布进行存储管理,把大量单一分散的数据资料变成活的综合信息资源,向用户提供灵活方便的查询检索、统计计算和列表制图的基本信息服务2.简述水土保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与基础性自然科学的关系 (气象学,水文学,地貌学,地质学,土壤学)(2)与应用科学的关系 (农业科学,林业科学,水利科学,环境科学)3.简述土壤侵蚀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1)土壤的透水性:透水性决定

8、着地表径流的大小。所以土壤对水分的渗透能力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子。土壤透水能力决定于土壤质地、结构性、孔隙度、剖面构造、土壤湿度等。(质地越粗,透水越好;结构越好,透水性与持水量越大;持水量取决于孔隙度;透水性与孔隙大小有关;透水性较小的土层距地面越近,越易侵蚀;湿度大,透水性差。) (2)土壤抗蚀性:指土壤抵抗雨滴打击分散和抵抗径流悬浮的能力。 (3)土壤的抗冲性:土壤抵抗地表径流的机械破坏和推动下移的能力。4.一个典型的崩岗主要包括哪些部分,有哪些危害?(1) 包括集水坡面、崩壁、崩积堆、冲积扇(2) 危害:坡面支离破碎(破坏坡土资源),大量泥沙下泻(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淤塞山塘水库,

9、沙压良田)5.简述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的作用 (1)涵养水源,调节地表水源 (2)团结土壤,防止土壤侵蚀 (3)防风固沙,改善气候条件 6. 水力侵蚀主要有哪些类型,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类型:面蚀、沟蚀、潜蚀面蚀:主要发生在裸露的和植被稀少的平缓的坡地表面上沟蚀:集中的线状水流对地表进行的侵蚀潜蚀:主要是地表径流集中渗入土层内部7.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措施的作用是什么?(1)改变小地形,防止土壤侵蚀(2)防止沟头前进,沟床下切(3)防止山洪和泥石流危害(4)拦蓄坡地径流,减轻水土流失8.简述植被在水土保持上的主要功效(1)拦截降雨 (2)调节地表径流 (3)固结土体(4)改良土壤性状(5)降低风速,防

10、止风害9.简述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消极影响:破坏植被、陡坡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工程建设,这些活动都加剧了土壤侵蚀 积极影响:改变地形,改良土壤,改善植被这些活动控制了土壤的侵蚀11. 雨滴特征与土壤侵蚀的关系是什么? 雨滴特征包括:雨滴形态、大小、分布、终点速度、动能雨滴直径5.5mm的雨滴称为大雨滴。雨滴分布由该次降雨雨滴累计体积百分数标书,其中累计体积为50%对应的雨滴直径称为中数直径。随雨滴直径增大,雨滴的种树直径也越大,雨滴终点速度增加,雨滴的动能也增加,对地表的冲击力也越大,造成的土壤侵蚀越严重12.简述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特征(1)具有生产性 (2)范围广且易推

11、广 (3)受人为因素控制(4)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林草措施相互配合13. 简述土壤侵蚀程度与土壤侵蚀强度的区别土壤侵蚀程度:土壤原生剖面已被剥蚀的厚度或侵蚀后残留的厚度土壤侵蚀强度:地壳表层土壤在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段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14.简述通用流失方程(USLE)的优缺点 优点:形式简单,方便使用 不足:数据来自落基山脉以东;适用于缓坡地;适用土壤是以蒙脱石为主要粘土因子;未考虑径流因素:因子交换作用被忽略,如坡长与降雨等。15.简述水土保持工程的作用原理p68对于不同类型治理工程其作用原理不同:坡面治理工程山坡防护工程的原理在于改变小地形的方法防止坡

12、地水土流失,将雨水就地拦蓄,使其渗入土壤,较少或防止形成坡面径流,增加植物可利用水分,同时将未能就地拦蓄的坡地径流引入小型蓄水工程。另外,通过修筑排水工程或者支撑建筑防止有发生重力侵蚀危险的坡地产生。沟壑治理工程原理在于防止沟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缓沟床纵坡,调节山洪洪峰流量,较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山洪安全排泄,对沟口冲积堆不造成灾害。小型水利工程原理在于将坡地径流以及地下浅流拦蓄起来,较少水土流失危害,灌溉农田,提高作物产量。16.列表说明土壤其实强度分级标准级别平均侵蚀模数 t/(km2a)平均流失厚度 mm/a微度200,500,10001500011.117.简述水

13、土保持规划包括哪些内容(1)水土保持综合调查 (2)土地利用规划 (3)水土保持措施规划(4)水土保持规划专题制图 (5)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6)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分析与估算 (7)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评价18.简述崩岗治理的措施上拦、下堵、中绿化常规综合治理模式强度开发性治理模式 19.简述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解释方程中每个因子所代表的含义A=RKLSCP A:土壤流失量 R:降雨侵蚀力因子 K:土壤可蚀性因子 L:坡长因子 S:坡度因子 C:耕作和管理因子 P:辅助性保护措施因子 论述1.论述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 区域监测(1000Km2以上):(1) 不同侵蚀类型(风蚀、水蚀、冻融侵

14、蚀)的面积和强度(2) 重力侵蚀易发区,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进行典型监测(3) 典型区水土流失危害监测(4) 典型区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 中小流域监测(501000Km2):(1) 不同侵蚀类型的面积、强度流失量和潜在危险度;(2) 水土流失危害监测;(3) 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及效果监测。 开发建设项目监测:设立典型观测断面、观测点、观测基准等,对开发建设项目在生产建设和运行初期的水土流失及防治效果进行监测。2.水土保持效益的计算应该包括哪些方面?效益计算时的原则有哪些?(一)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计算1.保水保土效益计算 (1)就地入渗措施的效益计算 (2)就近拦蓄的效益计算 (3)减轻沟蚀的效益计算2.水圈生态效益计算 3.土圈生态效益计算 4.气圈生态效益计算5.生物圈生态效益计算 6.生态效益货币化(二)水土保持经济效益计算1.直接经济效益计算 2.间接经济效益计算 3.水土资源增值(水资源增值和土资源增值)(三)水土保持社会效益计算1.水土保持促进社会进步效益的计算(1)提高土地生产率的计算(2)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算(3)改善土地利用结构与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