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样型人格障碍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04124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裂样型人格障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分裂样型人格障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分裂样型人格障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分裂样型人格障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裂样型人格障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裂样型人格障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裂样型人格障碍之我见 13应用心理学 姚沁来摘要:通过分裂型人格障碍案例的分析与提出治疗方法,更深入了解到分裂样人格障碍的形成,呼吁社会给予人格障碍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同情、理解与帮助,对他们持同情态度,多关心他们,而不是嘲笑、挖苦、非难他们。关键词: 分裂样型人格障碍 表现特征 案例 诊断分析 治疗方法一、概述分裂样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具有精神分裂症样表现的人格障碍,但分裂样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之间并不具有因果关系。二、临床表现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个性孤僻、情感冷漠和富于幻想。分裂样型人格障碍包括一系列反常行为,而分裂样人格障碍是根据一种基本的反常行为来定义的,即对孤单的偏好。根据流行的看法:分裂样

2、人格障碍缺乏体验社会温情及任何深刻情感的能力,患者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情感冷漠,缺乏亲切感,不能表达对他人的体贴关怀与温情,在与他人形成亲密关系的方面普遍无能力。他们在儿童,少年表现为缺乏同伴,怕见人,社会焦虑,有奇特古怪的想法,长沉溺于幻想。成年后表现为孤独退缩,与亲人和社会疏远,行为怪癖,独来独往,婚恋受阻。他们似乎不在乎别人的批评和赞扬。然而他们并不像分裂型人格障碍那样表现出异常思想、行为或者语言类型,此外,他们与分裂型人格障碍的不同还表现在在其 工作中若不需要社会接触的话,他们可能取得很好的成绩。患者通常外表呆板,无明显情绪反映,也很少报以手势及面部表情,如微笑点头,他们可能诉说很少的

3、体验到的强烈感情,如愤怒和高兴。患者表情十分有限,表现出冷淡和超然脱俗。此外患者可能特别难以表达愤怒,甚者是在直接被激怒时也是如此因此也许被人们认为是缺乏情感。三、 解释精神分析理论家认为,分裂样人格障碍的形成一般与人的早期心理发展有很大关系。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极端生活社会回避性,是由于患者童年期的接触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防御反应。如果父母对孩子表现出拒绝,不予保护和不接受的态度,甚至虐待孩子,在这一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可能会因为没有能力付出和接受他们的爱,从来发展出逃避一切交往关系的策略。孩子对看护者感到厌恶和愤怒,但又不得不依赖看护者生存。因此,孩子安全的应对方式就是形成低的自我评价,而

4、不是对厌恶的人做出愤怒的反应。精神分析学的自我理论形容这种人格模式是“自我障碍”,即患者缺乏自尊、自信,无法与别人建立关系。 认知理论家认为,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的思维模式存在缺陷。他们的思考倾向含糊笼统及空阔,而且他们不能通过环境的审视而得到正确的直觉。由于不能通过他人获得某种感情的暗示,因而他们无法对情绪做出正确的反应。认知理论预测,患有此种障碍的孩子,不管其智力水平如何,在语言动作技能的发展上都比较缓慢。 行为主义认为患者没有社交技能的条件或因为很少使用而使有些技能退化了。 对分裂样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还需要在基因、神经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学方面继续研究。四、 诊断要点 DSM-IV(美国心理

5、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分裂样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A.一种脱离社会关系,在人际交往时情感表达范围狭窄的普遍模式,这种情况从成年早期开始,产生的背景不一,以下4(或多)项可说明:1.没有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包括家庭的一员)的愿望,亦不能从中感到乐趣。2.几乎总是单独活动。3.几乎没有与他人发生性行为的兴趣。4.对几乎任何活动不感兴趣。5.除了一级亲属外,没有亲密的朋友或知己。 6.对于别人的赞扬或批评都无动于衷。 7.表现情绪冷淡、分离或情感平淡。 B.不是仅发生于精神分裂症、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或全面发育障碍的病程中,也不是由躯体情况的直接生理效应所致。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

6、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中对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特征表述为:1 有奇异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如相信透视力、心灵感应、特异功能和第六感官等。2 奇怪的、反常的或特殊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时宜、习惯或目的不明确。3 言语怪异,如离题、用词不要、繁简失当、表达意见不清,并非文化程度或智能障碍等因素所引起。4. 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一过性的错觉、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5. 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少温暖体贴。6. 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动的情感体验。7. 多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一级亲属外无亲密友人。患者症状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

7、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分裂样人格障碍。五、 案例戴然(D erek)已经失业了,他绝大部分时间孤单地生活在他的公寓里, 听广播或读书。他每日去教堂,但总是在上早课时溜进去,在早课结束前离开, 以避免和牧师或教友讲话。戴然开始面对升高的焦虑和低落的情绪。戴然开始的表现是回避与别人的眼光接触,只用尽可能少的话回答咨询师的提问。 他要求咨询师“要他的家庭让他独处,并让他自由”,并称他们努力让他回到家庭中,恢复家庭功能让他感到极度焦虑。另外,戴然称他越来越觉得活着没有意义了, 并且他关心的他的奇怪的想法一点也没有改变。这些信念的存在导致了低落情绪的加重。 戴然已经失业多年,并且靠他的收入和残疾救济金生活。

8、戴然有两个兄弟,父亲杰克(Jack)是一个水管工,母亲叫戴尔德(Deirdre), 他的父母自结婚起就一直从事管道业务。这个家庭是外向的和强健的,戴然的两个兄弟继承了父亲的业务,一个直接跟随父亲工作,另一个从事管道零件买卖。 相反,戴然是一个害羞和胆怯的人,在上学时就常遭人残忍地戏弄。自儿时起 , 他一直是一个孤独的人,他对学习更感兴趣,但不愿意与父兄踢足球。 戴然形成了下列信念:“我与众不同”,“ 我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我是一个怪人”,“ 我是一个与环境不般配的人”,“我是一个不完整的人”,“我具有丑陋的人格”,“我是不正常的”,“我是无用的”,“我是令人讨厌的和迟钝的”和“我一无所有”

9、。他对世界和其他人有这样的信念:“人们是残酷的”, “人们是不现实的”,“别人不喜欢我”和“世界是敌对的”。他提出了几个有条件的假设,比如“如果我努力友好地对待别人,他们会注意到我与众不同而嘲笑我”,“如果我和别人说话,他们会注意我是多么迟钝,并拒绝和辱骂我”,“如果他们不适应,他们将不受欢迎,并且不会有朋友”,和“人们只讨论是否说了什么”,目的是弥补这些的信念。戴然年轻时,他被认为是“圆洞中的方栓”,他父亲经常告诉他“他必须在咨询室中转变”。戴然一直努力涉及体育运动或家庭商业,但他的努力经常遇到关于他愚昧行为的评论,最后他拒绝了。他唯一的定时外出就是去教堂,尽管他很焦虑,他也要参加。当他被问

10、到为什么这样时,戴然回答说他信仰上帝、天堂和地狱,意思是,因为他是“一个不完整的人”,并且具有“丑陋的人格”,不与他的教友一起参加教会,他注定是一个“永久的灵魂净化”。在最近几个月, 由于他父母退休和他弟弟要结婚(他哥哥已结婚,并有 2 个小孩 ),他母亲企图“将家庭再次结合起来”。这大大增加了戴然的焦虑和加重了他的低落情绪。六、 案例分析戴然表现出明显的情绪低落,在社交场合表现出显著的焦虑,他表称他已被过度的社会交往所压倒。案例中病人的特征为社会隔绝,情感疏远,如绝大部分时间孤单地生活在公寓里,很少与人交谈。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表现为孤单、冷淡、沉默,不介入日常事务,不交际,不关心他人。而这是分

11、裂样人格障碍者的突出特征。七、 治疗思路 对分裂样人格障碍的治疗目标是要纠正孤独离群性、情感淡漠和与周围环境的分离性。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1 社交训练法。旨在纠正孤独不合群性,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提高认知能力,懂得孤独不合群、严重内向的危害,自觉投入心理训练。同时讲清训练的方法、步骤、目的和注意事项,要求积极配合实施。(2)制定社交训练评分表。自我评分,每天小结,每周总结。812周为一疗程。施治者(医生、专业人员、家长等)每周核对记录,并作出评价。自我评分标准:o分 训练无变化1分 稍有进步,愿意参加社交,与人接触交谈,但接触交谈仍比较勉强和刻板。2分 明显进步,能够主动与人接触交谈,

12、孤独不合群的倾向改变程度在50以上。3分 孤独不合群现象基本消失。(3)评分计算和奖励措施。每日最低分为o分,最高分为3分,每周最高分为18分。如果以8周为一疗程,总分144分。一般以奖励表扬为主,对每一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并给予强化,以鼓励其自信心,这一点很重要。奖励方式通常可采用现金、代币、赠送喜爱的生活学习用品、允许定期外出旅游等等。切忌因为无进步或进步微小而批评责备,以免造成患者心理反感和对自己丧失信心。(4)训练内客和目标:训练内容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开始时由施治者和受训者共同商定,以一位朋友(同学或同事)为交谈对象,每次要求主动与他交谈5分钟,交谈内容和方式不限,逐渐做到主动、自

13、万元比较融洽地随便交谈。进而逐步增加交谈的时间(从5分钟增加到20分钟,再增加到半小时);对象由1人增加到5人。训练成功后,改变训练内容,鼓励其转向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投入现实生活。2兴趣培养法。兴趣是指积极探究某种事物而给予优先注意的认识倾向,并具有向往的良好情感。因此兴趣培养有助于克服兴趣索然、情感淡漠的人格。具体做法如下:(1)提高认知。要求本人有意识地分析自己,确定积极人生的理想追求目标。应使其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人生是一种情趣无穷的愉快旅程,每一个人都应该像一位情趣盎然的旅行家,像欣赏宇宙万物那样,每时每刻都在奇趣欢乐的道路上旅行,这样才能充满生活乐趣和前进的活力。(2)社会实践。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接触社会实际生活,扩大接受社会信息量,促使兴趣多样化。(3)参加兴趣小组活动。这是培养兴趣的较好形式,内容有绘画、歌咏、舞蹈、艺术、体育锻炼、科技活动等。3. 养宠物法。从和宠物进行交流开始,再慢慢培养和人之间的交流。参考书目:人格心理学作者:(美)Jerry M.Burger著;陈会昌等译变态心理学(译著,丁煌、李吉全、武宏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7;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一2一R) 百度百科 徐光兴 临床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1 分裂样型人格障碍 阿伦.贝克 弗里德曼 戴维斯 心理咨询师 第10卷 总第6l期 第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