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504089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浦区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青浦区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青浦区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青浦区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青浦区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浦区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浦区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浦区2009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8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第一部分 阅读(90分)一、文言文阅读(42分)(一)默写(18分)1欲把西湖比西子, 。(饮湖上初晴后雨)2闻水声,_,心乐之。(小石潭记) 3 。更吹落,星如雨。(青玉案元夕) 4 ,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5闭之,则右刻“ , ”,(核舟记)6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列诗词,完成78题(4分)登 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7下列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偶,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中“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B“常作客”表明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繁霜鬓”刻画出诗人因“艰难苦恨”而苍老的形象。C诗人独上高台,俯瞰群峰,悲喜交加,孤零愁苦又壮心不已,深深伤感又无限欣慰。D诗人绘秋形、摹秋声、描秋色、画秋态,建构了一个诗情的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8诗中凸显秋意之深,景界之阔,又在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的一联是 ,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公 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

3、,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公输盘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9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夫子何命焉为/宋何罪之有 B公输盘不说/请说之C请献十金/请说之D知而不争/争而不得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吾义固不杀人

4、 11墨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是为了 ,体现了墨子 的主张。(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狄公。狄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选自唐语林)【注释】狄梁公,唐武则天时有名的大臣狄仁杰,字怀英。娄师德,唐有名的大臣,为将相三十年。直道,品行端正。进身,受任用。比,过去,原来。箧,小箱子。通荐表,推荐的奏本。12解释下

5、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1)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 ( ) (2)则天不责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吾不意为娄公所涵 14武则天召见狄梁公的目的是 ( )(3分)A狄梁公总是排斥娄师德 B给狄梁公看娄师德的通荐表C告诉狄梁公自己对他非常了解D告诉狄梁公自己因娄师德推荐才重用他15从这件事看,娄师德、狄梁公、武则天三人的形象你最赞赏哪一个,为什么?(3分) 二、现代文阅读(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20分)极 限极限,本是一个数学概念,用以说明世间的万物都有自己的临界线;即便坚硬如钢铁,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也会熔化,改变成分。 。生命有极限,自古至今没有万寿无

6、疆的人;人的体能有极限,在体育运动中,世界纪录是全人类的极限,亚洲纪录是亚洲人的极限,中国纪录是中国人的极限;人的精神也有极限,超过这个极限精神就会崩溃,或做出极端的反常的举动,或成为精神病人;人的能力有极限,周围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就是不能消除,连明星们也不例外,“明”到一定程度就再难发出新的光亮然而,命运还赋予人类一个永远的使命,就是不断地向自身的极限挑战。这也是历史所证明人类不得不遵循的生存法则:承认极限,又不囿于极限,千方百计地突破极限,否则人类自身以及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和物质条件,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进步。事实证明,人的极限不是不可突破的。生命有极限,同时又有巨大的潜力。人类发明

7、体育运动,就是公开宣告向人的极限冲击。冲破极限者就是胜利者,百年奥运的历史留下了一项项人类成功地突破自身极限的记录。男子百米,百年前最好成绩是12秒,当时人们就认为12秒是人类百米跑的极限,以后便一点点地突破,11秒,10秒。2008年8月16日22:30分,“牙买加飞人”尤塞恩博尔特以滚雷闪电般的速度冲过终点,让每一个看见那场景的人都感受到了人的力量和速度,并为这力量和速度而zhn奋。他以9.69秒的成绩神话般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个纪录随之又成了新极限。不断冲击旧的极限,创造新的极限。生命需要每一个瞬间更需要突破人类极限的辉煌灿烂瞬间,它激励自己和别人,证明人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样的瞬间

8、是美丽而永恒的。人类的文明史就是被无数个这样的瞬间所推动。爱因斯坦的大脑被认为突破了人的极限;印刷、火药、蒸汽机、飞机、电子等重大的发明创造,无一不是突破了人类正常思维极限的结果;前辈大师们不朽的经典之作,也都是冲破人类自身极限的成果。极限是一种艰深,一种完美,一种常人难以忍受的劳苦;突破极限又是少有的极大的快乐和幸运。承认极限,又要敢于向人的极限挑战。生命的美丽在于此,生活的魅力也在于此。 (作者蒋子龙 有删改)16根据第段中的拼音,准确书写汉字: zhn奋 (2分)第段中的加点字“明”加引号的作用是( )(2分)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否定讽刺17根据第段的论述,

9、在横线空白处补上一句统领本段的句子: 。(2分) 18第段中说创造极限的瞬间是“美丽而永恒的”,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20下列名言中最适合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我的最高原则: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居里夫人) B人应该进行超越能力的攀登,否则,天空的存在又有何意义(罗勃朗宁) C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变得更伟大而高贵。(杜伽尔) D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21阅读下面一段话,把它设计成记者和博尔特之间的采访对话(4分)北京奥运会上荣获100米、200米及4100米项目

10、三块金牌的牙买加短跑明星尤塞恩博尔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将继续挑战人类速度极限,他相信自己能将百米纪录提高到秒58,并打破200米跑19秒极限。记者 博尔特 (二)阅读下文,完成2227题(28分)苦 瓜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把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

11、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将那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的瓜捧在手里观赏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具有了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给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每年夏天,母亲经常会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

12、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是因为再等不到那个时候了。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 可是,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她依然会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作者 肖复兴 )22第段中加点的“问津”一词出自陶渊明的作品 ,其原意为 ;本文中的含义是 。(6分)23仔细阅读第段,完成下列题目:(6分)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