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总结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04081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营管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运营管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运营管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运营管理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运营管理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营管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营管理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运营管理定义: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运营系统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运营管理范围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和服务设计、工艺选择、技术的选择和管理、工作地设计、选址规划、设施规划以及该组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改进。企业的三项基本职能:运营职能,营销职能,财务职能运营职能:由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直接相关的所有活动组成。不仅包括产品的制造和装配,而且还存在于服务导向的领域。运营管理的内容: 从企业运营活动过程的角度看(1)运营系统的设计 (2)运营系统的运行:运营计划,组织,控制(3)运营系统的维护与改进运营管理的分类:按照产品形

2、式分:制造型和服务型;按照工艺过程的特点分类:连续性生产和离散性生产;按照组织生产的特点分类:备货型生产和订货型生产二、运营战略定义:是企业在运营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运营系统的运行与控制以及运营系统的维护与更新方面所作出的长期规划;对产品实现和服务进行全局性、整体性的指导思想或决策;三种市场战略有什么特点适用于什么样的生产和服务? 1.差异化战略:通过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特殊要求,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优势。(适用于企业有很强的研究开发能力、知名度高、营销能力强) 2.成本领先战略:主要依靠低成本策略,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供有别于竞争者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性价比。(大批量生产的企

3、业) 3.集中一点战略:随着市场的细分,专门满足特定对象的需要(经营实力较弱,不足以追求广泛目标)运营战略的内容主要包括: 企业运营的总体发展战略:(1)自制或购买(2)低成本和大批量(3)多品种和小批量(4)高质量(5)混合战略 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开发与设计战略:(1)产品或服务的选择(2)产品或服务的开发、设计 运营系统的设计战略:选址,设施布置,岗位设计,工作考核和报酬三、新产品的分类:创新产品、换代新产品、改进新产品工艺设计:是指按产品设计要求,安排或规划出把原材料加工成产品所需要的一系列加工过程、工时消耗、设备和工艺装备需求等的说明。工艺类型:(1)转化工艺(通过生化方法转化)(2)

4、制造工艺(通过物理形状转化)(3)装配工艺(零件组合)(4)服务工艺(资源组合转化)运营类型按照品种多少、批量大小、生产重复程度划分 :(1)单件生产(模具、电站、锅炉、影视剧、建筑物)(2)批量生产(书刊印刷、服装)(3)大量生产(汽车、轴承、灯泡、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螺丝)(4)流程性生产(化工、炼油)服务运营管理的特性:无形性使服务的生产率难以测定,采用考核体力劳动的办法考核脑力劳动不科学同步性使服务不能存储,排队现象的出现不可避免异质性使得服务质量难以测量,个性化程度越高就越难以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规范易逝性造成服务资源浪费,需要重视收益管理四、运营能力定义为:组织接收、持有、容纳

5、或给付的能力运营能力的度量:设计能力是建厂或扩建后运营系统理论上达到的最大能力。 有效能力是在理想运营条件下能够达到的能力,即交工验收后查定的能力。 实际产出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的有效能力下,考虑实际运营条件后能够实现的产出。 利用率实际产出/设计能力 效率实际产出/有效能力 调整运营能力的几种策略(1)超前策略:比需求增加提前一个时期扩大运营能力,以充足的运营能力来满足未来增加的需求。(销售损失最小;能力富余或无法收回;适合可变成本高,固定成本低的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或前景好、成长期产品)(2)滞后策略:比需求增加晚一个时期扩大运营能力,以被动的方式满足未来增加的需求。(滞后策略适合流

6、程型企业)折中策略:介于超前策略和滞后策略之间,反应既不过度,也不迟缓。规划运营能力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规模经济效应、与其他能力的配套性、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性投入期、需求的季节性规划运营能力的步骤:(1)估算所需运营能力(总需求/每单位提供的需求)(2)核算现有运营能力与所需运营能力之间的差距(3)调整运营能力(超前、滞后、折中)(4)评价运营能力方案(盈亏平衡分析法等方法)(5)方案实施(资金、技术、人员等保障)(6)测评实施效果(与目标对比)自制或外购的考虑因素:企业运营能力、专业技术、产品质量、需求特性、成本、风险五、选址的重要性: 选址是一项长期性投资,相对于其他因素来说,它具有长期性和固

7、定性。 选址不仅影响企业竞争力,而且也影响运作的其他方面。 选址决策与组织的总体战略紧密相关。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选择具体位置时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可扩展性、地质情况、周围环境设施选址定量分析的方法与模型:因素评分法、量本利分析法、线性规划运输问题、重心法、仿真方法。六、设施布置的基本原则1. 为生产经营服务原则(密切的部门、工作地就近)2. 最短距离原则(人流、物流最短)3. 单一流向原则(人流、物流畅通,根据车间形状布置I、L、O、U、S型)4. 立体原则(占地面积小)5. 安全原则(锅炉、行车、危险化学品) 6. 弹性原则(长远发展,留有余地)设施布

8、置的基本类型工艺对象专业化原则布置适合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产品对象专业化原则布置适合于大批量连续生产,重点考虑生产线平衡其他布置类型综合布置、成组技术布置装配线:产品间隔时间是指在一个工作站上完成相邻两个产品的实际时间,通常称之为节拍。产品完工时间是指完成一个产品的总时间,即从开始到完工的成总时间,通常称之为产出周期。服务型企业设施布置的类型 1.过程原则布置(医院)。 2.对象原则布置(自助餐) 3.定位布置(手术、汽车维修)七、工作研究: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在现有工作条件下,详尽地分析某一特定的过程、操作或动作,排除其中不合理、不经济、混乱的因素,寻求更简捷、更经济、更有效的作业方法,以提高

9、系统的生产效率。工作研究包括时间研究和方法研究。工作标准(劳动标准或机器标准)劳动标准是指对一个熟练的工人来说,运用正常的努力和技能,采用预先设定的方法完成一项指定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制定劳动标准,必须考虑的因素:(1)选择观察的对象要具有代表性(2)考虑到每一作业步骤和休息时间的变化波动(3)不能把一个人完成任务所需的单位时间作为全体人员的劳动标准(4)制定出的劳动标准,要通过有经验的人加以修正.工作标准的运用(1) 激励员工(2)比较可替代的生产方案(3)制定计划(4)能力计划(5)确定价格和成本(6)行为评估方法研究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现行作业进行系统的记录和分

10、析,寻求最经济、最合理、最有效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以达到生产效率最高且成本最低的一种管理技术。方法研究的基本过程1.确定研究对象2.确定研究目标3.现状分析4.制定改进方案5.选择新方案6.实施新方案方法研究的内容:过程分析,动作分析和操作分析三个方面工时消耗分类:定额时间(1)作业时间基本作业时间(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油漆)、辅助作业时间(装卸、进退刀、测量、换刀具、夹具、工具)宽放时间布置和照管工作地时间是指工人用于布置工作场地,使工作得以经常保持正常状态所消耗的时间。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休息时间是指工人在劳动中为消除疲劳所需要的时间。工人的疲劳感觉与作业环境、劳动强度、操

11、作姿势和作业内容的单调性有关,疲劳强度高则休息时间就长。生理需要时间是指工人上厕所、喝水、擦汗和洗手等所花费的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是指为完成一项工作,在开始前的准备工作与加工完毕后的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如了解任务、熟悉图纸、调整设备、准备工机具、工件交付检验。 非定额时间 (1) 非生产工作时间(开会、领材料、废次品的返修) (2) 非工人造成的损失时间(停工、停料、等待图纸、停电、任务不当) (3) 工人造成的损失时间(缺勤、迟到、早退、办私事)物资消耗:材料消耗的构成:1.构成产品或零件净重的材料消耗,这是材料的有效消耗部分。2.工艺性消耗指产品或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消耗,如边角余料,

12、切屑。3.非工艺性消耗包括由于供应条件的限制所造成的消耗和其他不正常的消耗物资消耗定额可以分为工艺定额和供应定额库存的作用:(1) 保持生产运作的独立性(2)平衡供求方面的关系(3)增强生产计划的柔性(4)为克服原料交货的延迟提供一定的保障(5)利用经济订购批量的好处库存的分类 按物品的相关性分类独立需求、相关需求 根据对物料需求订货的可重复次数,可将库存分为单周期库存和多周期库存 按库存用途分类安全库存、周期库存、在途库存库存管理的基本策略库存管理的衡量指标:(1)平均库存值(2)可供应时间(3)库存周转率库存的成本(费用)(1)持有成本(2)生产准备(或生产变化)成本(3)订购成本(4)缺

13、货成本降低库存的基本策略1.降低周转库存2.降低在途库存3.降低安全库存九、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控制、组织和协调的活动”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关于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质量成本的概念:质量成本是指为了确保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质量成本的构成: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十、运营计划的层次结构:长期计划(2-10年):由企业战略计划、产品市场计划、财务计划以及资源计划等组成。中期计划:(6-18个月)综合生产计划、

14、产品需求预测、主生产计划(6-8周)、粗能力计划短期计划:(6个月以下)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最终装配计划、投入/产出计划与控制、生产作业控制、采购计划与控制。运营计划的信息集成(1)需求信息(2)资源信息(3)能力信息提高运营计划有效性策略: 掌握准确的计划信息 搞好运营计划的综合平衡 采用先进的计划方法与工具 提高运营计划执行的有效性增加信息反馈综合计划是企业一年左右的中期生产计划,这里综合的含义是把企业的主要产品或服务归为一类,视为一种产品编制综合计划的两种基本策略(1) 追逐策略(2)平准策略平衡需求与生产能力的具体措施(1)影响外部需求:价格,促销,推迟交货(2)调整内部生产能

15、力:调整劳动力,调整作业时间,临时工的使用,利用库存,外包综合生产计划编制方法 线性规划法表上作业法:目标是成本最小,成本包括 1.正常成本2.加班成本3.外协成本库存持有费用主生产计划(MPS):根据预期产品到达量、订货提前期和现有库存等信息而制定的计划期内每种产品的数量和进度制定MPS的程序 十一、 物料需求计划(MRP):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用于确定产品生产中构成最终产品的各种物料的需求量与需求时间。MRP的输入:产品出产计划、产品结构文件和库存状态文件。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 II):是一个围绕企业的基本经营目标,以生产计划为主线,对企业制造的各种资源进行统一计划和控制的有效系统,也是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动态反馈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个集合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