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038953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石家庄市20132014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生 物 试 题 2014.01本试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第卷选择题含两部分,请将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第卷请将答案直接填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第卷 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含有5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50分)1.下列有关人体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神经体液的调节网络B.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和无机盐C.下丘脑不仅能分泌激素还能产生冷觉D.由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2.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

2、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为组织细胞,则各物质交换过程如下图所示: B.若为脑细胞,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而CO2的浓度相反C.若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处的血糖浓度低于处D.若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处3.下图曲线显示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流经皮肤血管的血液相对流量。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AB段下丘脑活动加强 B.在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在CD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 D.在D点以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4.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B.感受器下丘脑内分泌

3、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递D.如果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的增加可引起和的增加5.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刺激a处,会导致b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6.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下丘脑是体温感觉的高级中枢,不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内环境渗透压的

4、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渴觉A. B. C. D. 7.右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8.右图表示神经元的轴突与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突触联系的另一种形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图体现的是突触联系,由构成B.中的物质释放到中需消耗能量并依赖的选择透过性C.内的液体为组织液,构成了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内环境D.中的物质释放并使兴奋时,兴奋处的外表面为负电

5、位9.某健康人在上午11点前仅进食了早餐,右图为其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的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 点时体内分泌的胰岛素增加,A 点时体内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B.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将血糖转化成各种氨基酸C.B 点时有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D.激素只运输给靶细胞,不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10.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时会引起线粒体原有功能的改变,即虽然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及电子传递但无ATP生成。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此人A.食量小,耗氧量低,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B.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低C.食量小,耗氧量高,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D.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

6、度比正常人高11.如果将人脑比成森林,那么神经元就是一棵棵大树,有趣的是,这些大树都只有一根“树根”细长的轴突;但都拥有许许多多的“树枝”树突,而神经元之间就是通过树突来连接成网络的。为什么会只有一根“树根”?中科院上海神经研究所的研究,证明了蛋白质的局部降解与神经元“长相”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神经元含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B.轴突末端含有大量线粒体C.树突末端含有神经递质D.蛋白质的局部降解与只有一根“树根”有关12.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幼年动物发育”的作用,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只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作为对照,他们还应该A.用一只成年的家兔做同样的

7、实验B.用一只幼年家兔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环境中观察C.用一只相似的幼年家兔在颈部切开伤口并缝合,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D.用一只幼年家兔做相同处理后,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13.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在a中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内的递质只能经释放再作用于C.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D.经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14.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高级神经

8、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15.某科研小组作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将小鼠先后置于、环境中,每一环境中均生活15分钟,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分钟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共测了10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进入环境时,首先增加的是甲指标,即促甲状腺激素B.实验过程中,乙增加到最大值后,甲随之降低,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C.时,在甲、乙、丙的共同作用下,小鼠的产热大于散热,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丙代表皮肤血流量时丙值降低,以减少热量散发16.下列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a、b、c),在此三个过程

9、中,Y代表的物质分别为A.酶、抗体、载体 B.抗体、载体、酶 C.载体、抗体、酶D.酶、载体、抗体17.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够发挥作用 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两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 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18.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只有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三种B.吞噬细胞仅在特异性免疫的抗原识别、加工和呈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有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吞噬细胞的参与19.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4甲所示,给予光照

10、,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4乙。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验组光照侧和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A. B. C. D.2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香蕉,可加快果实成熟B.用适宜浓度赤霉素处理的芹菜,可提高产量C.用适宜浓度细胞分裂素处理水稻,可促进细胞分裂D.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插条两端,可促进插条两端生根21.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植物的正常受粉,为防止减产,采用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此举对下列哪种植物有效 A.小麦 B.玉米 C.黄豆 D.辣椒22.将一盆栽植物如右图所示置于地面,则其水平方向根的近地侧

11、和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变化曲线为下列哪项(图中虚线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A.B.C.D.23.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24.下列4个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曲线图中,表示衰退型种群的是 25.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

12、制约26.在群落演替中,一般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增多 B.群落中个体数量的增多 C.草本植物被高大乔木取代 D.灌木被草本植物取代27.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的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28.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 分解者,腐生生物消费者,自养生物 草食动物,异养生物 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 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A. B. C. D.29.图示

13、为一食物网,若蛇被全部捉光,则此食物网中的数量将大量减少,的数量会有增加的趋势,其中的、依次为A.花生、山猫 B.兔、鹰C.地鼠、草 D.兔、山猫30.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分析下列四项中,能量不利于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的是A.在森林中,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里B.在草原牧场,使能量多流向牛和羊C.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人的食物)D.在养鱼池,让有机肥料以腐屑形式被鱼类或饵料动物直接摄食31.如右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C.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14、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1+m2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占1/3,植物性食物占2/3,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32.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生态瓶,探究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列设计中不合理的是A.瓶内各种生物间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应合理C.向瓶内通往空气以保证生物有氧呼吸 D.给予生态瓶适当的光照 33.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A.莴苣在适宜波长光下才能萌发生长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3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