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罗山县高中2013届高三物理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5033940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罗山县高中2013届高三物理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省罗山县高中2013届高三物理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省罗山县高中2013届高三物理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省罗山县高中2013届高三物理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省罗山县高中2013届高三物理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罗山县高中2013届高三物理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罗山县高中2013届高三物理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试题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山县高中2013届毕业班第三轮复习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 题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N-1416a -23 S -32 C-12 Ca-40 Cu 64 Fe 56 I 127 K - 39第I卷 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15、19、20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

2、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其余为单选题。14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维法、建立理想模型法、假设法、类比法、微元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微元法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运用了假设法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

3、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理想模型法AOBPv1v215如图,半圆形凹槽的半径为R,O点为其圆心。在与O点等高的边缘A、B两点分别以速度v1、v2水平相向抛出两个小球,已知v1v2=13,两小球恰落在弧面上的P点。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AOP为60B.若要使两小球落在P点右侧的弧面上同一点,则应使v1增大,v2减小 C.改变v1、v2,只要两小球落在弧面上的同一点,v1与v2之和就不变D.若只增大v1,两小球不可能相遇16电阻非线性变化的滑动变阻器R2接入图1的电路中,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改变接入电路中的长度x(x为图中a与触头之间的距离),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与x间的关系如图2,a

4、、b、c为滑动变阻器上等间距的三个点,当触头从a移到b和从b移到c的这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表A示数变化相等B. 电压表V2的示数变化不相等C. 电阻R1的功率变化相等 D. 电源的输出功率均不断增大17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传感器(其余电路部分未画)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如图所示,小木块的运动状态与计算机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则通过分析下表可知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实验次数小木块的运动状态计算机读数(N)1静止222静止343直线加速384直线匀速325直线减速196静止12 A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8NB木块受到的最大静

5、摩擦力为34NC在这六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三次是相同的D在这六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各不相同18.如图所示,粗糙绝缘的水平面附近存在一个平行于水平面的电场,其中某一区域的电场线与x轴平行,且沿x轴方向的电势j与坐标值x的关系可用图中曲线表示,图中斜线为该曲线过点(0.15 ,3)的切线。现有一质量为0.20kg,电荷量为+2.010-8C的滑块P(可视作质点),从x=0.10m处无初速释放,其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素为0.0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滑块运动的加速度逐渐减小B、滑块运动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x=0.15m处的场强大小为2.0106N/CD、滑块运动的最大速度约

6、为1m/s19.均匀分布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空的三颗同步通信卫星能够实现除地球南北极等少数地区外的 “全球通信”。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同步卫星所在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下面列出的是关于三颗卫星中任意两颗卫星间距离s的表达式,其中正确的是:A、B、C、D、ab20. 阻值为R的电阻和不计电阻的导线组成如图所示的滑轨,滑轨与水平面成角,匀强磁场垂直滑轨所在的面,宽窄滑轨的宽度是二倍关系,一质量为m电阻不计的导体棒ab垂直滑轨放置,彼此接触良好。不计导体棒与滑轨间的摩擦,导体棒从靠近电阻R处由静止释放,在滑至窄滑轨之前已达匀速,其速度为v,窄滑轨足够长。则下列

7、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棒进入窄滑轨后,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后作匀速运动B导体棒在窄滑轨上匀速运动的速度为2vC导体棒在宽窄两滑轨上匀速运动时导体棒产生的电动势相同D导体棒在窄滑轨上匀速运动时电阻R上产生的热功率是在宽滑轨上匀速运动时电阻R上产生的热功率4倍21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Oxy的2、4象限有垂直坐标系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在第3象限有垂直坐标系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2B,现将半径为R,圆心角为90的扇形闭合导线框OPQ在外力作用下以恒定角速度绕O点在纸面内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t=0时线框在图示位置,设电流逆时针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导线框中的电流随时间变

8、化关系正确的是:第卷(非选择题,共174分)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一32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 题一第 40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129分)22、(6分)有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在三段绳上分别挂上三组钩码,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回答下列问题:(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达到平衡的是:A钩码的个数 B钩码的个数C钩码的个数D钩码的个数(2)达到平衡后,需要记录

9、的是: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 OC三段绳子的方向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C记下各组钩码的个数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3)该学生根据测量数据在白纸上画出了图(乙)所示的五个力,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则: A是的平衡力 B、的合力是 C、大小一定相等 D和不重合,说明实验失败23(9分)某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来研究电器元件Z的伏安特性曲线。他们在实验中测得电器元件Z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数据如下表:现备有下列器材A低压直流电源:电压6V,内阻不计 B电流表: 量程为0-0.6A-3A,0.6A内阻约为10,3A内阻约为2C电压表: 量程为0-3V-15V,3V内阻约

10、为7.2k,15V内阻约为36kE滑动变阻器:阻值为010,额定电流为3A的 F电键K,导线若干按提供的器材,在实物图(a)(见答题纸)上连接正确的实验电路,要求测量误差尽可能小利用这些数据绘出的电器元件Z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b)所示,分析曲线说明通过电器元件Z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特点若把电器元件Z接入如图(c)所示的电路中时,通过Z的电流为0.10A,已知A、B两端电压恒为1.5V,则此时灯泡L的功率为 WFAB24(14分)如图所示,物块A、木板B的质量均为m=10kg,不计A的大小,B板长3m。开始时A、B均静止。现给A以2m/s的水平初速度从B的最左端开始运动,为了维持A的速度始终不变,

11、在A获得初速度的同时给A施加一水平外力F作用。已知A与B、B与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03和2=01。g取10m/s2。(1)通过计算,说明木板B将如何运动?物块A能不能滑离B?(2)木板B滑行s4m需要多少时间?(3)木板B滑行s4m时外力需要做多少功?25(18分)如图所示,空间存在垂直XOY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MN为一荧光屏,上下两面均可发光,当带电粒子打到屏上某点时,即可使该点发光,荧光屏位置如图,坐标为M(0,4.0),N(4.0,4.0)单位为cm。坐标原点O有一粒子源,可以发射沿XOY平面各个方向的电子(不计电子的重力),已知电子质量m=9.010-31kg,电量为e=1.6

12、10-19C,磁感应强度B=9.010-3T,求:(1)若一电子以沿y轴正方向射入,求荧光屏上亮点坐标。(2)若所有电子以射入,求能打到M点的电子的速度入射方向。(用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或夹角的三角函数值表示)(3)若所有电子以射入,求荧光屏发光区域的坐标(坐标的单位为 cm)。XYZ33物理进修33 (略)34物理选修34 (15分)()(6分)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时的波形图,此时P点沿轴的正方向运动,已知波的传播速度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波长为B波沿轴正方向传播C经过质点P沿轴移动D经过任意时间质点Q和P的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DABC(2)(9分)某透明物体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其中A

13、BC为直角三角形,AB为直角边,长度为2L,ABC=45,ADC为一圆弧,其圆心在AC边的中点。此透明物体的折射率为n=2.0。若一束宽度与AB边长度相等的平行光从AB边垂直射入透明物体,试由光路图画出光线从ADC圆弧射出的区域,并求此区域的圆弧长度s。(不考虑经ADC圆弧反射后的光线)35.【物理一选修3-5】(15分) ( 1 ) (6分)下列关于光电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内的每个电子可以吸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光子,当它积累的动能足够大时就能逸出金属B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照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D光电效应实验揭示了光的粒

14、子性 E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科学假说 (2)(9分)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长度为的小车,小车左端有一质量也是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车子的右壁固定有一个处于锁定状态的压缩轻弹簧(弹簧长度与车长相比可忽略),物块与小车间动摩擦因数为m,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现在给物块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物块刚好能与小车右壁的弹簧接触,此时弹簧锁定瞬间解除,当物块再回到左端时与小车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求:(1)物块的初速度 (2)弹簧的弹性势能Ep题号1415161718192021答案BABACCACADB罗山县高中2013届毕业班第三轮复习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参考答案物理:22、(6分)(1)( B C)(2分) (2) ( A C ) (2分)(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