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危险源辨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5033276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尾矿库危险源辨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尾矿库危险源辨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尾矿库危险源辨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尾矿库危险源辨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尾矿库危险源辨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尾矿库危险源辨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尾矿库危险源辨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德化县金灿矿业有限公司 发布011125实施2011-1-25发布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程序编 制: 林庆勇审 核: 张英勤批 准: 林梓荣/C福建省德化县金灿矿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程序1 范围为了辩识和评价矿山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并评价其风险程度,进行风险分级,通过实施不断有效的风险控制来取得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特制定本程序。2引用文件GB8200重大危险源辨识.3 术语和定义本程序采用B/T2801001中所采用的术语和定义。4 职责41 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并负责矿山重大风险因素的最终确认。.2各单位、各

2、部门负责各自范围内的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编制风险控制措施的基础工作,并将结果汇总到生产安全技术科。4生产安全技术科负责对各单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结果进行汇总、审核,评审控制措施计划的充分性、有效性。5工作程序。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措施的基本步骤:业务活动分类判定风险是否可容许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2 业务活动分类5。2。1业务活动的分类要考虑对危险源的易于控制和必要信息的收集,既要包括日常的生产活动,又要包括不常见的维修任务等。一个单位通常有多种业务活动,对业务活动划分的总要求是:所划分出的每种业务活动既不能太

3、复杂(如包含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二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2。2可考虑按作业类别和工作系统层次分解的方法划分业务活动,一般来说:a) 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分;)按地理区域分;c) 按装置分;d) 按业务(作业)任务分;e) 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5。23 对于每项业务活动,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前要收集如下业务活动信息(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任务: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该任务实施的频率;b) 设备:可能用到的机械、机器、工具;c)物料: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其物理形态(烟气、蒸气、液体、粉末、固体)和化学性质;可能要搬运的物料的尺寸、形状、重量、表面特

4、征;物料要移动的距离和高度;) 能力:工作(作业)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务培训;)程序:作业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包括特种作业任务的持证上岗程序;f) 数据:业务活动及作业环境监测数据;g) 事故:发生过的与该作业活动有关的事故经历。5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辩识5.3各单位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制定计划,组织成立危险源辨识组(由安全、技术、生产管理、设备、消防、工会等部门的人员参加)。5.2 各单位的分包方活动范围内的危险源由各业务主管单位负责组织分包方辨识。5.3。3 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以下范围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风险因素:a) 常规的活动(如正常的采矿和选矿活动)和非常

5、规的活动(如临时抢修、紧急抢险活动);b)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本公司的员工、合同方的员工、访问者)的活动;c) 工作场所的所有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等(含单位所有或租赁使用的)。5.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5.。 危险源辨识顺序:a) 厂址;b) 厂区平面布局;c) 建(构)筑物;d) 生产工艺流程;e) 生产设施、设备及物质和作业环境。53.6 危险源分类: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的分类。a) 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为了防止第一类

6、危险源导致事故,必有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b)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因素.说明: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的共同作用.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3. 危险源辨识方法:现场观察、询

7、问与交流、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工作安全分析法等。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作业安全分析法和基本分析法相结合进行危险源辨识:即先选定需要识别的系统,在系统中按作业流程的先后顺序,将作业流程进行细化后,在每个作业流程中考察每一个动作、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工艺条件、环境因素等,再运用现场察看询问(现场作业人员或相关人员)的方式,对照危险源分类表,从“人、机(机器设备)、料(使用材料)、法(作业方法)、环(作业环境)”等五个方面,来识别或考虑:什么情况下会可能导致伤亡事故;有没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是否会发生职业危害等,如果发生或

8、将会发生上述三种结果之一或三种结果的组合,即为危险源。a) 对每个作业流程,参考危害类别(附录1)中前两大类的分类内容,辨识出与此流程有关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动,然后将各流程中的危害因素汇总。b) 将整个作业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参考危害类别(附录1)中后两大类的分类内容,辨识出与此作业活动有关的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c)将上述辨识出的危害因素汇总,汇总中合并同类项.d)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还可参考B64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1316生产过程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5。8危险源辨识充分性的确认a)辨识的结果确已覆盖了所有已发生过的事故的原因;) 辨识的结果确已

9、覆盖了所有违反法律、法规、标准的现象。为此,要把所有本单位发生过的事故的原因清楚的列出,把与本单位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安全规章(其中特别是关于机械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暴露的规定,如粉尘浓度、噪声等级、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机械安全防护、氧气瓶和乙炔瓶的距离、高处作业的防护栏杆、电气设备的安全防护等等)清楚的列出,与辨识的结果进行对照,检查一下:是否还有事故的原因和违反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规定的现象在辨识的结果中没有被包括.5。39 各单位将本单位负责范围内的危险源登记在业务活动危险源登记表内。5.4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5.4.1 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宜先采取“专家经验判断法等进行评价,初

10、步确定风险级别,再通过定量评价法分析危险源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的大小。定量评价主要采取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54。风险评价按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执行。a) 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用与系统风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其简化公式是: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风险性分值b) 事故或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概率为;而必然发生的事件概率为1,但在作系统安全考虑时,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

11、10.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1所示。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2极不可能0实际不可能c) 人员出现在风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风险性越大。规定连续暴露在此风险环境的情况定为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风险环境中定为0.5。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2所示。表2 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周一次2每月一次1每年几次0.非常罕见说明:8小时不离工作岗位,算“连续暴露”; 8小时内暴露

12、一至几次的,算“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结果。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伤规定分数为1,把造成十人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在与10之间,如表3所示。表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分数值产生的后果伤害职业病000人以上死亡029人死亡严重职业病现象15人死亡职业病(多人)7永久失能职业病(一人)3重伤职业性多发病1轻伤身体不适说明:永久失能:某肢体残缺,或虽未残缺但功能完全丧失。职业病:按原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卫防字第6号文件的规定,包括类、9

13、9项。与职业性多发病不同,职业病的病因是单一的因素不良工作条件. 职业性多发病:我国职业病防治机构将职业性多发病定义如下:凡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地构成该病病因之一的非特异性疾病均属于职业性多发病(也称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相关疾病)。如疲劳、矿工中的消化性溃疡、建筑工中的肌肉骨骼疾病(如腰背痛)、各种职业性综合症、某些妇女病以及已发现与职业因素有关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等。这些病症与多种非职业性因素有关,职业性有害因素不是唯一的直接的病因,但能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症。通过改善工作条件,所患疾病可得以控制或缓解。)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风险程度(D),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

14、和总分的评价。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被认为是低风险,这样的风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上班还要安全,属于稍有危险可以接受;分值在207之间属于一般危险,需要引起注意;如果风险分值到达0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风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风险分值在16032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风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表示环境极其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风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也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和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风险等级划分如表4所示.54. 经评价后的结

15、果登记在风险评价表中.表风险等级划分(D)D值风险程度风险等级20不可容许的风险A1602重大风险B7016中度风险C207可容许的风险D0可忽视的风险E5。5 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辩识、评价5。.根据评价人员的经验判断和定量评价结果,凡具备以下条件的均应判定为重大风险:a) 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中硬性指标规定的,如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粉尘浓度、噪声等级超标等,列为主要危险源;对于其他违规,如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全一类,凡是组织性行为且涉及的范围较大、后果较为严重的,列为主要危险源。b)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曾经发生过事故、事件和职业病,且现在危害仍然存在,未有采取有效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