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5033137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工程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体工程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体工程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体工程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体工程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工程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工程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1人体工程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在景观设计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认真开发,目前已有开展的应用方面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市民的行为特征与景观环境的设置息息相关,不同年龄段市民的行为特征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今后在设计公众性的空间建设时应特别注重人性化的景观设置,人体工程学在景观设计中便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依据人体工程学中人体的尺度、心理空间、活动领域及人与人交往空间的相关测试数据,确定了景观的空间范围、公共设施的形状尺度及适应人体的景观环境最佳参数,为景观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通常人们所说的人性化的景观环境是指应用人体工程学的有关原理,根据人

2、体的尺度、心理空间以及人的行为特点所设计的户外空间环境,随着的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景观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并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因此,景观环境的设计与建设也必须随之变化,不断提升自身的品质。 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影响人性化景观环境设计的因素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环境自身的特点,一个清新、美丽的自然环境不用怎样改造也会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反之,一个卫生条件差、大气污染严重的环境再怎么包装,也不会受到市民的青睐。二是景观环境中人的行为特点,不同的人对景观环境的要求不同,这就要求在景观环境的设计时应注重设计的多样性,以尽量满足所有人的行为需要,同一年龄段的人们往往对景观环境的

3、要求有着许多的共同特点,因此,在景观环境设计时还应注重定位的准确性,寻找到本场所主要面对的人群,使得景观环境的建设更具自身的特点。三是人在景观环境使用中的心理需求,精神生活是在满足物质生活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生活,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景观环境的品质必须注重满足人精神方面的需求,这是对景观环境设计的更高要求,也是今后景观环境设计的发展方向。 单纯的一个广场或者室外活动场所,如若没有民众的参与,会显得冷冷清清,毫无生气,而一旦有了广大民众的热情参与就会变得热闹非凡,生气勃勃。所以景观环境的设计应尽可能的满足所有市民的需求,体现人性化的景观环境设计与人文关怀,使景观环境场所永远生机勃勃,成为欢乐的海洋

4、。4.2人性化景观设计方式4.2.1创造交往空间 人类社会是人们交往、交流的产物,在信息社会膨胀的今天,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交往、交流,可见人际之间的交往与交流的重要性。人们渴望交往,渴望被社会理解,而景观环境场所则成为广大市民的交往、交流的重要载体。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一个城市的健康稳定与发展则更离不开人们的交往与交流,如何在景观环境设计中注重人性化的设计,丰富市民日常的户外生活,满足人们与人交流的环境需求,有助于创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1)研究景观环境中潜在的交往行为 不同的景观环境由于自身的特征可能发生的潜在交往行为不同,例如,市民广场中常见的交往行为是散步、聊天;某社区的景观环境中

5、人们的潜在交往行为主要为打牌、下棋、聊天等;在商业性的景观活动空间中常见的潜在交往行为主要为现场签售、广告宣传与商业策划等;而在充满文化性的景观环境中人们的潜在交往行为主要以文化活动、书法表演、绘画表演为主。所以,我们必须针对不同景观环境自身的特点来研究其可能发生的潜在交往行为,总结规律,为下一步在景观环境设计中尽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潜在交往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2)完善户外环境中的景观设施 坐凳、休憩亭廊、桌椅、文化长廊等可供市民休闲的景观设施的建设将影响市民的潜在交往行为,完善的户外景观设施能吸引更多的民众参与交往活动,因此,我们应注重户外环境中的景观设施的维修与完善工作。3)营造合理的流线系统

6、 景观环境中流线系统的合理营造对于方便市民通行、保证市民的活动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例如南京新世界花园住宅小区通过调整路网,增加了大量的宅间绿地与活动场地,为小区内的居民开展各项户外交往活动创造了条件。因此,可通过营造合理的流线系统来提升一景观环境的品质。4.2.2人性化尺度 人性化尺度主要是指在进行景观环境设计时,景观环境的空间尺度、心理距离尺度以及环境设施的尺度应以人体的尺度为标准,适合广大群众的行为活动与休息或者交流时身体的舒适度,让人产生一种亲近感与舒适感。让人来过一次还想来第二次。景观环境中人性化的尺度不是一个不变的固定值,而是根据不同人体或者人群的尺度而不断发生变化的一个变量。经过

7、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景观空间间距D与两边建筑高度H比值在1-2之间时,空间的围合性较好,人的感受是舒适、宜人的;小于1的时候,人们会有压迫感、紧张感;大于2的时候,人们会感到空旷、孤独,甚至感到不安、恐惧。同时,根据研究发现,人均占地12-50 m2时,人们彼此之间活动不会受到干扰,较为适宜开展外部空间活动。常见的园林设施的一般尺度如表4.1所示: 例如环境中亭廊高度一般控制在3-4 m,宽度在3.0-6.0 m之间,这样的尺度是比较适宜人们开展休憩活动的。反之,如某绿地中亭子尺度过大,远远超出了一般亭子的尺寸范围,更像是一栋大型的建筑,游客们更倾向在亭中开展集体健身而非一般亭中常见的停留、休

8、憩行为。再如环境中的坐椅、垃圾桶、灯具等环境小品,其长度与高度都应该根据人体尺度确定,过高、过低或过大、过小都会造成人们使用的不便。4.2.3边界的处理 景观环境边界的处理是多种形式的,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不同的风格,也可根据环境本身的特点加以设计,使其美观大方、恰到好处。例如,可在景观环境的边界建造台阶、座椅、还可以是长亭等等。但是无论设计者怎么设计都必须按照同一宗旨,那就是边界的设计应尽可能的满足所有市民的需要,即被少年儿童喜爱,又能被中青年人群所接受,还能博得老年人休息时的好评。当然我所指的并不是一种设计或是健身器材同时被所有人群所喜爱,可以是A种设计是适合老年人的,B种设计是针对少年儿

9、童的,C种设计是广大中青年所向往的,在整体设计中可按照一定的比例或者设计的主题统一搭配,使之能恰到好处的满足各种群体的需求,达到最优的设计方案。往往景观环境的边界越丰富,边界上逗留的人也就越多.4.2.4坐椅设计与设置 景观环境中最基础的、最实用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就是坐椅,同时也是各类人群都需要的,具有市民共同需求的公共设施。因此,对于坐椅的设计要求较高,不能只注重美观更应该注重人体的舒适度,有助于人体的健康。从人体工程学的方面而言,最适合人体的坐椅应具有这样的特点:即人坐在上面时脚能够自然的放在地上,且没有压迫腿的感觉,但是由于人的身高胖瘦不一,坐椅的设计也应因人而异。经过调查发现,景观

10、环境中坐椅的高度一般在45 cm左右是适宜大多数人群的。如果太高,则会让人感到不适或无法入座;如果座面太低,则会使人脚关节感到压迫。例如某景观上坐椅设置太高,市民不得不把腿悬在半空,影响了人们的使用。坐椅表面的材料选择也是环境设计的重点,一般而言,木材是户外环境中最常采用的,金属与石材次之。因为金属与石材导热性都较强,都存在冬冷夏热的缺点,不适合人们长期使用。例如,某小游园中供人棋牌活动的桌椅坐凳均为石材,冬冷夏热,冬季老人们不得不自己加上坐垫以御寒。 景观环境中坐椅的设计应满足人的领域感、依托感以及个性化的心理需求,增加市民户外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体现景观环境的社会功能。 人在空间中的领域感影

11、响坐椅长度的设置与密度。,美国城市学家威廉H.怀特(Williams H.Whyte)曾经对纽约景观做过深入的调研。他发现景观最拥挤的时候,每100英尺可坐空间容纳了33-38人,人均密度为80-92 cm/)k。在实际中,如果座位的使用密度超过了或者是接近于这个上限,人们就会离开,转移到别的空间寻找位置。这其中包含着一个自发的调节机制:如果人数小于上限,就会有人将这个数目补齐,实际是人们自动调节了一个地方可以做多少人。因此,在景观环境中,坐椅的长度应当至少大于160-180 cm,以满足至少两人的容纳空间。当然在极端情况下,人们对于坐椅空间要求会降到最低。 除了满足领域感,坐椅设置还应满足人

12、们的个体空间要求,例如坐椅面对面放置,或太靠近容易产生压迫感、局促感,同时对视也会使人们感到尴尬与不适;同时坐椅还应有所倚靠,使人们可以观察到场地内他人的活动,满足人们安全感的需要。4.2.5路径设计 路径是人们到达目的地、游览环境、欣赏美景的重要载体,不仅仅是人们在活动场所内的交通通道,更是人们休闲活动的户外空间。因此,路径的设计既要注重便捷性,又要注重美观性和游览性,要把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 景观环境中的人流路径类型有多种,交通与穿越行为是景观环境中目的性最强的人流类型,这种类型应注重便捷性与快速性。而曲折弯曲的鹅卵石小路更受游览观光者的喜爱.4.2.6空间的模糊性与领域感 景观环境中的模

13、糊性空间根源于人们对空问感受的模糊与人们思维的复杂性。行为心理学认为人们对环境的感知是模糊不确定的,一方面户外景观环境承载了大量复杂的信息,例如交通、人流、声音等,同时一认知主体人是一个复杂变化的有机体,具有大量模糊性思维与复杂的心理需求,正是由于户外景观环境自身的复杂性与人个体感知的模糊性,导致了人们对一于景观空间的感受是复杂、模糊、多义的。 景观环境中空间的模糊性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景观空间边界的不确定性;二是景观空间使用目的的复合性。景观空间边界的不确定性是指景观空问中边界是模糊的,景观环境中由于使用的公共性很少会有很封闭的空间,空间竖向边界多由景墙、景观柱或树池、花坛所组成,其边界是不

14、连续、不完形的,而顶界面在室外环境中是很少存在的,多由廊架、花架、亭子及大树所组成。因而,景观空间边界对于空间的限定很弱,空间之间彼此渗透;景观空间使用口的的复合性一力一面是景观空间内发生的行为是模糊混杂的,同一块场地上可以有多种用途,比如一块空旷的场地既可以成为老人们晨练的场所也可以成为孩子们轮滑嬉戏的游乐场,司时发生在同一块场地上的行为也是相互混杂的,比如有的人观看、有的人闲聊、有的人锻炼,这些不同的行为能够共存于同一空间之内,因而景观环境中的模糊空间体现了最大限度的包容性与普适性 . 领域感的营造与模糊性空间在景观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很多: (1)亭廊空间:亭廊是户外景观环境中常见的游憩设施

15、,亭廊除了能给人们提供停留体憩,遮风避雨的基本功能之外,还能有效地促进人们的户外交往和活动的开展。亭廊这种景观形式能够有效地实现空间的领域感,给予廊下的人们以铱托与安全感,同时它的界面是通透不连续的,因而又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视野。亭廊空间既是交通停留空间也是交往空间,人们可以在亭廊下开展丰富的活动,如聊天、下棋、休息等。 (2)庭院空间:景观环境中的庭院空间是指由景墙、绿化等所组成的围合或半围合的公共空问,具有较强的归属感与领域感。庭院空间范围界定较明确、但不封闭,因而空间是渗透流动的。庭院空间具有多义性与混杂性的特点,即同一块庭院中既一可以给老人聊天下棋,也可以供儿童游憩嬉戏。景观环境中的庭

16、院空问山于其强烈的领域感与依托感,常常成为人们的集聚的场所,成为场地中的视觉焦点。 景观环境中空间的界定方式很多,除了亭廊和庭院空间这两种比较常见的空间限定方式之外,一块下沉景观、一块不同的铺装或一个舞台,甚至几根石柱都能界定出一片空间领域,这种空间领域边界是模糊、开放的,与周边环境相互渗透,吸引群的聚集。例如某场地内搭建的一个临时的舞台从而在其周边界定了一定的观赏区域,成为场地的焦点,吸引周围的人前来观看。4.2.7公众意识和民众参与 在景观环境的人性化设计与建造中,应注重公众意识和民众参与,能增强民众对于景观环境的认同感,提高民众的景观环境意识。 具体方法有:大众对于环境设计方案进行评价、选择,对一F建成环境使)万月人群进行使用反馈调查分析。环境设i模型和表现图是沟通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方法,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