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032648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幼儿口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基本工具,由于他们还没有掌握书面语言,幼儿认识周围环境,表达自己的需要,与成人、同伴的交流都离不开口语表达。因此,口语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活动与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又是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基础,所以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幼儿教学的集体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师幼活动及同伴互动的幼儿学习活动。一般以集体方式进行,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集体进行。(一)科学集体教育活动中渗透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在幼儿科学的教育活动中,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他们通过各种渠道

2、,获得了大量的有关客观世界的信息,需要通过语言和其他方式,向周围人和同伴表达传递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与感受,告知自己观察的结果,提出疑问,抒发愉悦和惊奇的情感,评价他人的探索结果。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语言信息交流主要包括描述和讨论两种方式。描述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用语言向同伴或成人讲述自己在科学探索中的发现、疑问等。讨论是指幼儿同伴之间互相探讨各自的发现和想法、疑虑。幼儿在描述和讨论中既可以提出自己观点与想法,又可以交流自己的探索、操作过程或操作方法,以及从中获取的情绪体验。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描述和讨论的机会,及时鼓励幼儿学习简单明确的语言表达、描述有关科学发现。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在幼儿充分

3、感知物体和事物的现象基础上,随机丰富幼儿的词汇,逐步要求幼儿用完整、连贯、通顺的语句表达,以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及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科学区幼儿用语言向同伴或成人讲述自己在科学探索中的发现疑问等。在同伴之间,互相探索各自的发现和想法、疑虑。给幼儿充分描述和探讨的机会。在幼儿充分感知物体和事物的基础上,随机丰富幼儿词汇,要求幼儿用完整、连贯、通顺的语句表达。 (二)体育集体教育活动中渗透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在体育教育活动中幼儿的活动量往往比较大,兴趣很高,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根据这一特点,在爬、跳、跑等一系列活动中,应先让幼儿观看老师的示范动作,请幼儿讲述并讨论教师的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然

4、后请一名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进行活动,再请这名幼儿讲一讲他是怎样做好这一动作的。有的说:“我像小乌龟一样慢慢的爬。”有的说:“我像小兔一样快乐的跳。”这样既注意了活动的动静交替,又使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讲出了各种活动的特色,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三)音乐集体教育活动中渗透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语言和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那一串串音符、节奏以及旋律变幻的背后,幼儿都会编出不同的故事。凭着幼儿对音乐的特别情感和特殊领悟力,可逐渐在中大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加入听音乐、学语言的内容。这种活动应在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理解体验音乐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如歌曲小乌鸦,主要讲述一只小乌鸦每天急忙赶回

5、家,把叼来的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故事。在学习这首歌曲后,教师要求幼儿根据歌词内容把它改编成一个故事,以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表演区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音乐是陶冶人的情操的一种艺术,凭着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适当地进行听音乐、学语言的内容。这项活动是在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理解体验音乐形象的基础上进行讲述的一种活动。如:音乐欣赏水族馆,幼儿听着音乐就情不自禁的做小鱼游的动作。在此基础上,我马上进行了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感觉到什么?”有的孩子说:“我感觉到小鱼在水中快乐的游来游去。”;有的孩子说:“我感觉到小鱼在和水草做游戏。”;有的孩子说:“我感觉到小鱼在跳舞

6、。” 再如:音乐欣赏啤酒桶波尔卡里的小老鼠跳舞时,幼儿欣赏后,纷纷说开了:“我好象看见小老鼠在跳舞”、“我好象看见两只小老鼠在边跳边唱”。这一系列的活动,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也使幼儿能根据不同的音乐性质用相应的语言来表达。(四)数学教育活动中渗透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数学教育活动和语言教育活动不同,它没有许多优美动听的语句以及丰富的词汇,但却需要儿童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做加减法编应用题,要求幼儿语句要完整,用词要精炼,让人一听就明白。对儿童来说,数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因此在数学教育活动中,为了提高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常常采用游戏的形式

7、,让孩子在玩玩说说中学会数学的知识。如小班幼儿学习4以内物体的点数,教师可为幼儿设计一个摘水果的情景让幼儿观察树上水果的数量,并提出相应问题,让幼儿以故事的形式讲述。这样不仅发展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数字5时,我采用了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做做玩玩中学会5以内物体的点数。出示图片“一棵桃树和小猴子”,我让幼儿讲一讲小猴子在干什么。有的说:“小猴子在爬树。”有的说:“小猴子在吃桃子。”有的说:“小猴子在荡秋千。”在此基础上,请幼儿数一数,有几只小猴子。 在看图形记录数量,复习几何图形时,让幼儿用各种各样的图形拼搭成可爱的小动物(如:小鸡、小鸭、小鸟、小

8、鱼等),然后请幼儿讲讲小动物们在做什么。有的说:“小鸡在吃虫子。”有的说:“小鸟在空中飞来飞去。”有的说:“小鱼在游水。”有的说:“花蝴蝶在找朋友。”这样使幼儿对学过的几何图形有了深刻的印象又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在讲讲玩玩中,把数学和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五)美术集体活动中渗透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幼儿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美的色彩,他们爱画、爱玩、爱制作,教师可在美工活动中,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让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也可以在绘画和手工活动中,加进幼儿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如教幼儿用橡皮泥涅苹果,教师可以配合手工的操作步骤即兴编一首儿歌:搓搓搓,搓成一个小圆球,上下轻轻压个坑

9、,中间再插一根柄。通过念儿歌,做手工,使幼儿动手又动脑,既能顺利完成美术教学的任务,又能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美工区投放废旧物品-月饼盒进行添画,并根据内容展开想象,创编故事,并能够在同伴之间互相讲述故事。例如:活动计划主要是以画康乃馨为主,可以添加一些其他的事物。在活动前讨论时,我突然想到:“何不让孩子尝试着画故事呢?!”于是我就决定让孩子们画一张关于花的故事,康乃馨为主角。刚开始绘画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思路大多局限在花里,画的都是花,只有个别孩子会把花想象成花仙子,花的王国里,会添画一些孩子、蝴蝶等,但区分不是很明显。于是我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肯定幼儿的想象,以避免形

10、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例如: “康乃馨没有脸吗?”孩子们就会把康乃馨童话,会对它的外型进行装饰:眼睛、嘴巴等也就随之产生了。孩子会把它们想象成会说话的人了。“在花的王国里,只有花吗?”通过类似这些的提问,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画面 绘画结束,我还请每个孩子把自己画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并以五角星吸引、鼓励那些内向的孩子,效果很好。总之,不管是集体活动还是非集体活动,要做的就是首先让幼儿想说,只有有了说的欲望,幼儿才会忘却害怕,勇敢地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意思大胆地说出来,有了交流,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沟通也就多了,口语表达能力也就是这种自然的交流、沟通里得到更好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