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实验上册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5030328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实验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六年级科学实验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六年级科学实验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六年级科学实验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六年级科学实验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实验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实验上册(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六年级科学实验上册 实验名称:杠杆的研究材料:杠杆尺、钩码。过程和方法: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实验结果: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实验名称:轮轴的研究材料:轮轴实验装置。个,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钩码

2、、线、铁架台。过程和方法: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实验结果:1、学生发现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2、对比两个轴大小相同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学生会发现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实验名称:滑轮的研究材料: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过程和方法: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专制马),试

3、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平衡?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实验结果:1、旗帜会随着绳子上升,这说明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发现两端的钩码数是相同的,由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3、发现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实验名称:斜面的作用材料: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过程和方法:1、将一块木板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观察用多少力?2、还用那个木块支着,换用其他长度的木板搭一个斜面,选择一个重

4、物,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别观察用了多少力?实验结果:1、发现物体不管是有轮子的还是没有轮子的,是大的还是小的,表面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2、发现木板越长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度,一点都不省力。实验名称:热传递材料:一杯红色热水、一杯无色冷水:蜡烛;火柴棍、铜丝、蜡烛油、酒精灯、铁架台。过程和方法:1、在一杯红色的热水中,沿着烧杯壁慢慢加入一杯凉水,仔细观察冷水和热水融合的过程。2、点燃蜡烛作为热源,用于感觉一下,手在火焰的哪个方向上感觉更热?趴在一段铜丝上,每隔一段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

5、柴棍,将铜丝的两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火柴都向下悬挂,在铜丝的一端用酒精灯加热。实验结果: 1、发现冷水倒入热水中,先直接流到杯底,然后慢慢的从杯壁往上流,说明加入的冷水受到了热开始上浮了。 2、实验结果非常明显,火焰上方感觉热多了,说明热在空气中主要是向上传递的。 3、靠近酒精灯的火柴棍先掉下来,接着依次掉下来,直至最远一根。实验名称:电磁铁的磁力材料: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过程和方法: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实验结果:1

6、、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实验名称:霜的形成材料:深色饮料罐、冰块、食盐、纱布、塑料试管(内有少量水)、温度计。过程和方法:在一个深色的饮料罐中按大约3:1的比例放入冰和盐。把装有少量水的塑料试管浸入冰盐水中。先观察罐子外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几分钟后,取出试管,观察试管中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时测量冰盐水的温度。实验结果:罐外壁结出了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在试管中的水结成了冰。 六年级下册实验课题:放大镜下的发现实验器材: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7、2、 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实验结果: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实验课题: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实验器材: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实验原理:通过观察、记录和测量,可以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实验步骤: 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实验现象:同一放大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一定的。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算出了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实验课题:用放大镜观察晶体实验目的:了解白糖、食盐等晶体的形状如

8、何实验器材: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玻璃片、放大镜实验原理:在放大镜下能更清晰地看到晶体的形状。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白糖,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味精,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3、制作一些较浓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留下的痕迹,看看又是什么样的。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像雪花,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实验结果:每种晶体的形状都很规则。实验课题:自制显微镜实验目的: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实验器材:放大镜、挂历纸、剪刀、胶水实验原理:一个放大镜能把另一个放大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9、实验步骤: 1、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划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 2、用挂历纸卷成纸筒。 3、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 4、试一试:做成后的显微镜是否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了。实验现象:自制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实验结果:自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明显增加了。实验名称:填埋场模拟实验材料:广口瓶、镊子、喷壶、滴管(每组一套)、河沙、细石子(每组若干)、纸巾(每组2-3张)、墨水(每组一瓶)过程和方法: 1在广口瓶中放入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 2在瓶中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 3在石子上铺上2厘米的河沙 4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沙埋住 5慢

10、慢往瓶中喷水,观察现象现象:向瓶中喷水后,纸巾中的墨水会随着水流渗入沙中。实验名称:考察家乡的环境材料:烧杯、滴管(每人一套)、放大镜(每组一个)、盛水样的瓶子过程和方法: 1制定考察计划,确定考察地点 2做好小组内的分工 3进行水样的提取 4静置水样,进行对比,仔细观察 5书写考察报告现象:水质良好,水中很少或没有杂质;水质不好,水中很多杂质,甚至会有刺激性气味。实验名称:观察月相材料:黄色彩纸(每组十五张)、剪刀(每组一个)过程和方法: 1对月亮在一个月内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 2根据记录用剪刀剪出不同时间月相的样子 3制作月相规律图实验名称:“环形山”成因模拟实验材料:沙子(每组若干)、注

11、射器、胶管(每组一套)、重球(每组一个)、学生自己准备的用具过程和方法: 1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 2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 3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现象:注射器中的水会穿出沙堆,形成火山状;重球砸向沙堆,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六年级科学试验计划(下)一、 教材分析 六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三个,其中,分组实验三个,分别是:第三课钻木取火,了解钻木取火的方法。第四课通电的线圈中,研究线圈的特性。第五课无处不在的能量中,观察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二、 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不仅喜欢学习科学,而且特别喜欢做实验,从上学期的实验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在

12、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写实验记录,并能进行自主实验。但也有个别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参与实验。本学期还应该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指导。三、 实验目的 1、 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体味实验的乐趣。 2、 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主动探索新知识。 3、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观察、记录和整理资料等能力。 4、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知识素质和智能素质。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观察核试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四、实验措施2、课前教师要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3、指导学生做简单的探究实验,制定实验计划,

13、填写实验报告,制作简易科学模型。4、加强观察和实验,充分利用仪器和器材,让学生参与观察和实验活动,从而获得知识,锻炼能力。5、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园地,自己搜集资料,自己五科学实验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实验课题类型备注12.16-2.22摆的秘密演示 22.23-3.1钻木取火分组 33.23.8通电的线圈分组 43.93.15无处不在的能量分组 动手制作教具,改善实验条件。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一、实验教学总目标:1、打开学生新的视野,拓宽学生观察、研究认识世界的窗口,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激发学生们对科学更

14、大的兴趣;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2、引导学生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适当加大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物质变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对小学生阶段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梳理,对科学探究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更深入的理解;3、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自然,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了解和关注人类面临的其他一些环境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并引导他们开展考察家乡环境、制定保护环境的班级活动方案和个人环保行动计划,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科学素养理念。二、本学期目标:本学期主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获取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制作、饲养、栽培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等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做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和发展能力,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