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伊达的理想》知识梳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502892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伊达的理想》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奥伊达的理想》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奥伊达的理想》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奥伊达的理想》知识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奥伊达的理想》知识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奥伊达的理想》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伊达的理想》知识梳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奥伊达的理想?知识梳理16.奥伊达的理想这篇小说生动地记叙了奥伊达在追求理想中成长的几桩趣事 ,塑造了一个既天真、顽皮、好奇、聪明 ,又具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著追求精神的儿童形象 ,艺术地展示了当代儿童的内心世界 ,同时也向父母及社会提出如何教育孩子这一社会问题。一、根底知识积累1以下字注音。歧视q 脸颊ji 唬h 募捐m 舷窗xin 狡黠xi 挑衅xn 钦佩qn 哽咽y2形近字嫌xin嫌弃 募m募捐 溜li溜冰 谦qin谦虚 暮m暮色 遛li遛街 歉qin抱歉 墓m坟墓 赚zhun赚钱 幕m幕布3多音字h平和 sh煞车 xng兴盛 k贝壳h应和 煞 兴 壳 和h和了 sh煞费苦心 x

2、ng兴趣 qio地壳hu和面hu和药4词语解释【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阴阳怪气】性格、言行等乖僻 ,跟一般人不同。【声嘶力竭】嗓子喊哑 ,力气用尽。形容拼命叫喊 ,呼号。【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歧 视】不平等地看待。【怒气冲天】形容非常愤怒。【 唬 】虚张声势、夸大事实来吓唬或蒙混人。【壮 举】伟大的举动;壮烈的行为。【大名鼎鼎】名气很大。【募 捐】募集捐款或物品。【煞有介事】像真有那么一会事似的。【舷 窗】飞机两侧 ,密闭的窗子。【露 马 脚】比喻隐藏的事实真相泄露出来。多用作“露马脚 。【郑重其事】形容态度严肃认真。【挑 衅】借端生事 ,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3、齐心协力】思想认识一致 ,共同努力。【钦 佩】敬重佩服。【悉 心】用尽所有的精力。5文学常识真空1本文作者_ ,_国作家。本文的主人公_ ,是一个_、_、_的儿童形象。2主人公的名字是_取的 ,在这之前 ,爸爸叫他_ ,妈妈叫他_。3文章在表达过程中是按_的顺序 ,分别经历了这样的几件事:幼小时 ,_;小学时 ,_ ,_;中学时 ,_。【参考答案】1凯瑟琳.奥尼尔 澳大利亚 奥伊达 天真聪明 独立自主 执著追求2他自己 拜伦 杰克逊3成长 给自己取名字 看电影买票 去北极探险 做有爱心的公民二、课文学习1作者回忆【明确】本文作者是凯瑟琳.奥尼尔 ,澳大利亚作家。本文选自?外国儿童文学名作导读本

4、.小说卷?。文中的主人公是奥伊达 ,小说生动地记叙了奥伊达在追求理想中成长的几件事情 ,塑造了一个天真聪明、独立自主、执著追求的儿童形象。奥伊达的理想启发人们应如何做好父母。2奥伊达的理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他始终不懈的追求是什么?【明确】奥伊达的理想经历了许多变化。很小的时候 ,就坚持自己取名;上小学时 ,最大的理想是不要特权;之后 ,又想只身去北极探险 ,成为未来的一名探险家;上中学后 ,在父母的启发教育下 ,懂得了做人首先应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公民。变化的原因是奥伊达有着一种不懈追求的精神。奥伊达的理想几经变化 ,但他始终不变的追求是“独立、自主、创新。3“事实上 ,他一出生

5、 ,他的爸爸妈妈就为他取名字这件事争得面红耳赤 ,你是如何理解的 ,请说说自己的观点。【明确】奥伊达的爸爸热爱文学 ,就叫他“拜伦 ,妈妈喜欢大明星 ,就叫他“杰克逊 ,可见他一出生 ,父母都把他作为自己的全部希望 ,这充分表达了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事实上 ,名字一方面是个符号 ,另一方面大多也确实都寄托着父辈殷切的希望 ,而且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特殊的名字。作为我们本人 ,应该理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良苦用心 ,力争名如其人。但父母也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下一代。4结构分析1划分本文层次 ,并概括大意。本文共有73个自然段 ,可分为四局部:第一局部1-9:故事的开端 ,写小时候的奥伊达不用父

6、母取的名字 ,坚持为自己取名为“奥伊达。第二局部10-23:情节的开展 ,写上小学时 ,奥伊达不要特权 ,坚持父母为自己买电影票。第三局部24-60:情节的高潮 ,写奥伊达混上去瑞典的飞机 ,去北极探险 ,虽没成功 ,可在父母、同学的眼中 ,成了未来的探险家。第三局部61-73:情节的结局 ,写奥伊达在父母的启发下 ,懂得了做人首先应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公民 ,并获得了真正选择上的自由。2结构图: 给自己取名开端幼小 奥伊达的理想 看电影买票开展小学 理想有弹性 去北极探险高潮小学 切莫定终身 做有爱心公民结局中学三、深入探究. 写作特点分析【明确】1围绕中心 ,选材精当。文章较好地选择奥伊达成长

7、过程中的几件小事 ,塑造了奥伊达独特的个性 ,为表达中心作好了铺垫。2轻喜剧的笔法。这种写法主要是用在奥伊达形象的塑造上 ,如开头的取名字 ,及后面的争取不要特权 ,要买电影票 ,和去北极探险等一系列的细节 ,外表上看过于夸张 ,甚至引人发笑 ,但正是这种笔法 ,才更符合奥伊达的年龄 ,更能突出他天真、顽皮、好奇、聪明的天性 ,使得奥伊达这一儿童形象更真实、更自然、更丰富。3语言富有童趣 ,能从孩子的言行、心理等角度来刻画人物。4对次要人物的塑造较成功。奥伊达的父母开始对孩子寄予无限的希望 ,他们的爱从成年人的角度 ,是脱离了孩子需要的一种宠爱。后来从那份帐单上发现了他们的爱错位 ,于是借助回

8、帐单这种巧妙的方式向奥伊达传达一种真诚的爱 ,最终转变为一种成功的教育。这就塑造了一对重感情而又理智的父母形象。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明确】奥伊达:小说的主要人物。文章按照他的成长经历 ,选择了几个细节:给自己取名、看电影买票、去北极探险、做有爱心公民来塑造他的形象 ,从中我们看到:这是一个具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著追求精神 ,但同时不乏天真、顽皮、好奇、聪明的天性的儿童形象。奥伊达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奥伊达的爸爸妈妈:这是一对既平常又很特别的父母。孩子刚出生时 ,他们同其他父母一样 ,对他寄予了无限的希望 ,在爸爸的心中 ,他是“拜伦 ,在妈妈的心中 ,他是“杰克

9、逊。当孩子提出要为自己买电影票 ,妈妈哄 ,爸爸唬 ,拗不过后 ,又只好给他买。这种不听从便顺从的做法是当今太多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所采用的方法。当奥伊达成了探险“名人之后他们又都认为 ,应该改变原来的想法 ,决心齐心协力把儿子培养成真正的探险家。他们就是这样 ,寄希望于儿子 ,深爱自己的儿子 ,但他们的爱都是从成年人的角度所给予的爱 ,是脱离了孩子需要的爱 ,是一种宠爱。这种爱是几乎所以的父母爱子的那种方式。特别之处在于 ,奥伊达的父母从儿子给他们的那份帐单上发现了他们爱的错位 ,于是能够借助回帐单这种巧妙的方式给予儿子一种真正的爱 ,一种成功的教育。这是我们今天多数做父母的所不能做到的。他们

10、启发着人们如何做好父母。3如何理解文章第61段一句话:“后来 ,奥伊达上了中学同时也多多少少帮父母做些家务?【明确】奥伊达虽有去北极的壮举 ,但他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以至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的“壮举也被人遗忘。其实他有着和其他孩子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性格 ,如写他“一唱歌就跑调 ,“功课不是最出色 ,这说明奥伊达完全是一个常人。作者没有把人物架空起来 ,没有把人物写成另类 ,因此 ,让读者感到符合生活现实。四、课内阅读后来 ,奥伊达上了中学 ,他的“探险壮举也渐渐被人遗忘。他自己也和一般的澳大利亚男孩子一样喜欢球类运动 ,特别是足球;还喜欢流行歌曲和摇滚乐 ,但他自己一唱歌就跑调。他的功课不是

11、最出色 ,但还过得去。在家里 ,奥伊达也像别的孩子一样不希望父母过分多管 ,同时也多多少少帮父母做些家务。有一次 ,奥伊达发现自己的球鞋坏了 ,需要买双新的。他不愿意直接开口去向父母要钱 ,因为他前不久刚刚让父母给他买了一副新的网球拍。奥伊达挖空心思想了很久 ,终于想出了一个方法。一天吃早餐的时候 ,他把一张账单递给妈妈。帐单上面写着:妈妈欠奥伊达倒垃圾费 1澳元跑腿费 2澳元园艺费 2澳元擦车费 1澳元总计: 6澳元妈妈看完帐单 ,随手放入口袋中 ,但什么话也没说。奥伊达心里七上八下的。第二天 ,也是吃早餐的时候 ,奥伊达发现桌上放着6澳元 ,但下面玉着另一张帐单 ,上面写着:奥伊达欠妈妈抚

12、育费 0澳元一日三餐 0澳元日常穿戴 0澳元旅游 ,购书磁带、录像带等 0澳元生病时悉心照顾 0澳元总计: O澳元奥伊达看完 ,羞愧得满脸通红。他走到妈妈身后 ,轻轻把6澳元放回妈妈口袋中 ,哽咽着说:“妈妈 ,我错了。妈妈把奥伊达搂进怀中 ,脸上也淌着泪珠:“奥伊达 ,亲爱的。以前爸爸妈妈都搞错了。我们首先应该让你成为一名有爱心的公民。“我会做到的 ,奥伊达感到 ,自己以前老嫌爸爸妈妈罗嗦是多么不应该。“至于你以后的职业 ,我想 ,你自己会选择好的 ,妈妈望望刚刚走进餐厅的爸爸 ,又望望奥伊达。“是啊 ,我们没有权力给你确定你以后做什么。以前我们大糊涂啊 ,爸爸高声附和道。奥伊达懂事地点点头

13、。他知道 ,很快他就会长大 ,上大学 ,找工作 ,成家立业。虽然他还不明白他会在这些方面做些什么 ,就像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给自己取名“奥伊达一样 ,但他很轻松 ,很快活 ,因为他有了选择的自由。1奥伊达给妈妈的帐单与第一段哪一句话相照应?2对奥伊达的作法妈妈作何反响?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到达没有?为什么?3这件事表现出奥伊达和爸爸妈妈各自怎样的特点?4通过帐单的事件 ,爸爸和妈妈思想上都有新的认识 ,请概括出两点来?5奥伊达最终还不明白自己的理想将是什么 ,但还轻松愉快 ,为什么?6通过上述语段并结合全文 ,你认为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比确立理想还重要的是什么?【参考答案】1与“在家里 ,奥伊达也像别的孩子一样不希望父母过分多管 ,同时也多多少少帮父母做些家务相照应。2妈妈在第二天早晨也给奥伊达一个帐单 ,并给他6澳元。她想让奥伊达成为一名有爱心的公民。她的目的到达了。因为奥伊达看完后非常羞愧 ,向妈妈成认了错误。3表现了奥伊达的聪明、狡黠、单纯。表现奥伊达的爸爸、妈妈教子有方。4(1)首先让他成为一名有爱心的公民;(2)以后的职业让他自己选择。5他有了选择的自由。6要有爱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