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乘加乘减教案_1.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5028732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乘加乘减教案_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数学乘加乘减教案_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数学乘加乘减教案_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数学乘加乘减教案_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数学乘加乘减教案_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乘加乘减教案_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乘加乘减教案_1.doc(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乘加乘减教案数学乘加乘减教案数学乘加乘减教案 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例5。【教学目的】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展计算。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生的动手理论才能。3.用多种方法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性。4.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5.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拟和记忆,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就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考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方法,鼓励创新思维,用恰当的评价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开展。一、激趣引入,稳固旧知老师出示小熊图片并贴到黑板上,亲切地说:瞧,多得意的小熊啊,今天就和小熊一起走进数学乐园吧!来,先和小熊做个对口令的游戏。1.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有节奏地进展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小熊还想用几道题来理解一下咱们班谁是聪明孩子呢。2.口算:33=42=计算前两题时,要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23=54=14=34=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我们和小熊到它的农庄科技园去参观。1.图1在板书上画简笔画:4棵玉米,

3、每棵结3个请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列式:34=43=3333=2.图2:小熊掰走了一个。请学生结合图意提出问题:还剩几个玉米?怎样解决?小组商量讨论。可以借助学具。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聆听学生的不同想法。列式:12-1=3332=332=43-1=233=假如学生列出最后一个算式,告诉学生要先算乘法。老师把学生的方法写在板书上,板书方法:先画一个伸着大拇指的大手,谁考虑出来的方法,就把谁的名字写在手上,然后在大拇指的一旁写出他的算式,有几种方法,就画几只这样的大手。3.图3:小熊掰走两个。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式子独立写下来再互相交流。三、兴趣练习,拓展延伸1

4、.第56页的做一做。第1题,看图列式,用不同方法列式。第2题摘桃子:把式子写在桃子上,指名计算并集体订正。2.开放题:小熊要和同学们做朋友,想知道咱们班有多少同学。我们有多少种告诉它的方法?如:数;直接说;乘加、乘减每个小组有几人,有几个这样的小组,还剩下几人。3.数田格本中同学们所写出来的字数。翻开准备好的一页,都是几行零几个,每个人写的行数不同,零几个的个数也不一样能解决的可以当堂解决,暂时有困难可以等学完6、7、8的口诀后再解决。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知道运用乘加、乘减的方法比数数快得多。四、课堂总结,引导理论老师总结:我们和小熊一起探究数学问题,可真有趣,把你的收获和大家说说吧?同学们要

5、做个有心人,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试试去吧。北京市延庆县第三小学郭丽萍3.4.4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数学乘加乘减教案 篇2教学内容:3的乘法口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考虑、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究和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展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2、过程与方法:在情境中,使学生经历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口诀规律,寻找的记忆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

6、点:分析p 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图意独立编出3的乘法口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小棒假设干 统计表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小猴吃桃情境图。师:贪嘴的小猴子想要吃桃子,它该怎么办呀?(生:爬楼梯)师:瞧,楼梯多高呀,小猴子爬一会就累了要休息一会,(课件演示小猴子爬前3段楼梯的动画)你发现了什么?生1:它休息的楼梯上的数字分别是3,6,9生2:上面的数字是3个3个往上加的生3:楼梯上的数字依次增加了3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下一次小猴子会在那个数字休息呢?生1:12生2:9+3=12,所以应该在数字12休息师课件展示师:12里面

7、有几个3呢?生:4个3谁愿意上台来数一数?(请1名同学上讲台指给大家看,同学们齐声读出:1个3,2个3.3个3,4个3。)师:接着会在数字几休息?它里面有几个3?生1:12+3=15,15里面有5个3师课件展示师:多完好,谁能像他一样清楚完好的表达出来?学生答复,老师根据学生答复,依次展示猴子上楼梯过程。生1:15+3=18,18里面有6个3。生2:18+3=21,21里面有7个3。生3:21+3=24,24里面有8个3。生4:24+3=27,27里面有9个3。师:小猴子终于吃上美味的桃子了。如今请仔细观察楼梯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生1:依次增加了3。生2:后一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3。师:

8、也就是说,这组数字都和数字几有关系?生:数字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3个乘法口诀。师板书课题:3的乘法口诀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通过有趣的小猴吃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猴爬楼梯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小猴休息的数字都是3个3个往上递增的,楼梯上的数字和3有着严密的联络,从而为下一步编制3的乘法口诀做好铺垫。二、探究新知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棒,小组活动摆一摆。小猴每上3节楼梯休息一次,我们就摆一个三角形,再上3节楼梯休息一次,我们就再摆一个三角形,然后根据你摆的三角形的个数和所用的小棒的根数,完成统计表。学生活动交流,根据课件摆小棒,并填写统计表。活动完毕请几名学生汇报统计结果,师引导

9、学生总结出:1个3是3,2个3是6,3个3是9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2和5的乘法口诀,如今就请大家试着自己编出3的乘法口诀,编完后同桌之间交流,看看你们谁编的更合理一些。学生活动,编制3个乘法口诀,老师巡视,对个别学生给予指导,学生编制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完善。请3名学生汇报自己编制的乘法口诀,学生点评。师:3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生:9句看看你编制的口诀和老师的是否一样?师课件出示3的乘法口诀,学生齐读。师:观察口诀,你发现了什么机密?生1:从第3句分开,前2句的“3”在后面,后面几句的“3”在前面。生2:结果满十的没有“得”字,没有满十的有“得”字生3:从上往下看,结果依次加3;从下往上看,

10、结果依次减3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掌握了得数的变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轻松的记忆口诀。比方老师忘了“三五”是多少,怎么办呢?生1:它的前面是三四十二,给十二加三是十五,所以三五十五生2:也可是想三六十八,十八减三是十五,这样也能得到三五十五师:你们的方法真不错,如今就用自己的方法快速记住3的乘法口诀吧!学生自行记忆后齐读口诀两遍。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独立的编制3的乘法口诀,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考虑和创造,然后通过小组交流想法,全班交流寻求最合理的口诀形式。在此过程中,不仅表达了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学到了根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考虑的才能、操作才能,以及与别人合作的精神。三、练习稳固1、想一

11、想,填一填学生填空将口诀补充完好,使进一步熟悉有关3的乘法口诀。2、摸石头过河将乘法口诀和计算相交融,在计算表内乘法的同时,让学生说说用到的是哪句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展乘法计算。3、列示计算,并说出乘法口诀。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交流。4、解决问题一条小船可以坐3人,25人要坐船,8条这样的小船够吗?先让学生分析p 题意,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5、数学故事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故事的情节,再引导学生独立考虑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和交流的过程中。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题,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形式多样

12、的联络,不但稳固了所学的根本知识,进步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才能,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络。四、 全课总结师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和反思,也是对知识的再次复习稳固,进步了学生的梳理知识脉络,总结知识要点的才能。数学乘加乘减教案 篇3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探究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解答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分析p 这类题目的数量关系。2、在学习过程中开展学生的分析p 、结合和合情推理才能。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加自主解答问题后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学流程一.复习

13、引导1.口头提问练习。1)商店运来8筐苹果,每筐20千克, ?2)盘子里有5块蛋糕,吃了2块, ?先让学生口头提问,再列式解答。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如何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积极动脑考虑,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醒课题)二、教学例题1、出例如题挂图,学生观察。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几个条件,你能按顺序说出来吗?学生答复,老师板书:共42个 吃了3天,每天吃9个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谈话: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学生完好的说说解题思路。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指名板演,老师巡视。提问: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

14、步算出的是什么?怎样答复题目中的问题。(老师板书答句)2、教学试一试。出示题目,学生自己读题。指名说出题目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考虑,独立完成,发现不同的算法。指定不同算法的学生各一人板演自己的算式和答句。指名对照各题,说说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怎样想到第一步算式的。全班学生对照检查。3、小结。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从问题出发分析p 所必须的条件,从而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稳固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3题。1)各自读题。2)指名说说题意。3)各自列式计算解答。4)全班交流,订正。2、做“想想做做”第4题。1)学生各自读题,填表。2)指名说出填写的人数,并说说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四

15、、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解决的问题都需要几步计算?使用了哪些计算方法?在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从问题出发分析p 所必须的条件,从而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1、2题。教后记:数学乘加乘减教案 篇4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页的例6及后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才能。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才能。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老师把教科书第92页的复习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先想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每题都让学生说一说含有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该怎样计算。可以有意识地让中、差生说,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才能。二、学习新知1.自学例6。老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今天我们就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