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方法及重要性经典法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502711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的方法及重要性经典法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家庭教育的方法及重要性经典法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家庭教育的方法及重要性经典法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家庭教育的方法及重要性经典法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家庭教育的方法及重要性经典法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的方法及重要性经典法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的方法及重要性经典法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教育的方法及重要性经典法则 作者: 日期:1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Abstract: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plastic partstructure service requirement, moundingintroduced家庭教育的方法及重要性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关注,福禄贝尔曾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深刻指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的作用,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

2、括:一、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二、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对应英语是home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teaching in home。家庭教育简称家教。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一、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 1、故事:两种家教,两样人生 这是关于两个孩子和两个父亲的故事。 第一个孩子是

3、班上的优等生,可每次考试总会有几个同学的成绩排在他之前,他从未拿过头名。“爸爸,为什么我总也超不过前面那几个同学呢?”孩子一脸愁云. 父亲没有回答,而是拿来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条长长的线,说:“你有办法让这条长线变短吗?试试看!”孩子绞尽脑汁,想了许多长线变短的办法,结果都无济于事.父亲依然没有说话,只是拿起笔在那条长线下面画了一条更长的直线 “哦,爸爸,我懂了!要胜别人一筹,要超过别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使自己做得比别人更出色,更优秀.”孩子恍然大悟。 第二个孩子是班上的小队长,他总想着怎样尽快熬到中队长的位子,却每每事与愿违.孩子忧心重重地问父亲该怎么办.父亲没有回答,而是兴致勃勃地和孩

4、子下起跳棋来。孩子的棋技绝不比父亲差,可最后还是败下阵来。“这里有个诀窍,要在下棋中获胜,只想着在自己前行中搭桥还不行,还必须在关键的时刻拆别人的桥,让他举步维艰 “哦,爸爸,我懂了,要超过别人最有效的办法不在于如何为自己搭桥尽快前行,最根本的是善于阻止别人超过自己。”孩子茅塞顿开。 多年后,两个孩子已长大成人,走上各自的岗位.第一个孩子以父亲的“长线”理论指导自己,所到之处,单位垂青,事业有成。第二个孩子以父亲的“拆桥”理论做航标,结果不仅没有功成名就,而且根本就没有单位接纳这种小人. 两种家教,给孩子换来的是两样人生。 2、案例:海南海口9岁小学生造句惊人:想炸学校杀母亲 “如果我有一颗炸

5、弹,我就会炸平我的学校;如果我有一把刀,我就会杀死我的妈妈.”谁能想到,如此触目惊心的话,竟是出自海口某小学一名9岁小学生的造句。 据老师介绍,这位9岁孩子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流,但也从未见过有什么特别出格的举动,没想到内心深处竟有如此可怕的想法。后来家访中了解到,孩子的妈妈怕孩子学坏了,常常用责骂和唠叨的方式纠正孩子身上出现的小毛病时,让孩子感觉在家中处处受限,没有了自由。而内向的孩子又不肯与人交流,积压已久的情绪让他开始仇视妈妈和学校。 因为十多岁的孩子最容易出现“仇亲期”,而对孩子这种特殊的心理时期,多数家长却浑然不知,只是一味的对不听话孩子进行责备和打骂,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家庭教

6、育对人的成长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如果我们的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仍存有错误的育人理念,以及仍在使用错误的教育方法,这会在孩子的心灵和性格上留下难以估量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存在的几大误区 (一)忽视与期望过切的误区(观念误区) 【互动】 1、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您是否认为教育孩子是以后的事? 2、 您希望孩子超过别人或者是超过父母吗?3、除了开发智力,您是否了解其他对孩子人格与生存更为重要的家庭教育呢? 案例:湖北汉口武术学校学生火车站广场暴打母亲在外经商8岁才接儿子到身旁 案例中的16岁的少年小威,以女友怀孕为由向母亲周某索要一万元钱,因为小威经常说谎骗钱,而且一万元也不是小数目,他的母亲没有

7、给他.之后小威独自一人跑到河南,他的父母把他找回来后,小威趁着别人不注意偷拿了哥哥2000元钱和银行卡等物品,想坐火车去郑州.等到他的母亲追到火车站,劝儿子回去的时候,小威执意不肯,母亲扇了小威两记耳光,小威在众目睽睽之下掐住母亲的脖子,对母亲拳打脚踢.整个过程持续了5分钟左右,直到执勤民警赶来把他们拉开,小威仍然怒气未消地说:“她早该死了!”而民警把周某拉起来的时候,周某边哭边向民警求情:“你们可不要为难他啊,他是我儿子。” 面对这样的孩子,很多的父母表现得既生气又无奈.“天下没有狠心的爹娘,只有狠心的儿女” ,真是应了这句老话吗?我们从侧面了解到,在小威出生后不久,周某便把孩子送到孩子的姥

8、姥家抚养,直到小威8岁时,她才将小威接回身边。“老人要在生活上照顾他,没时间和精力在教育上下工夫,自己忙于生意,也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周某说,小威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偷东西,对家里人撒谎。无奈之下,周某把儿子送到少林寺附近的一所武校,然而令周某想不到的是,小威在武校一个学期竟然逃学8次,并且经常打架闹事,谁也管不住他。 这就是对家庭教育的忽视使家长错过了与孩子建立亲子感情和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有句家庭教育的经验之谈:“如果我们的家长错过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那么,在以后的教育中将要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确实是这样的。 与忽视相反的还有一个家庭教育误区,那就是家长的期望过切。最近,中国

9、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中日韩美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中显示:中国高中生表示父母平时关心高中生情绪变化的占31.9;关心自己交友情况的占44。5;关心生活习惯的占49.8%;关心身体健康的占79.1;关心学习成绩的占82。1%.超三成的中国高中生父母希望孩子具有研究生学历。调查显示,约四成的中国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在校生活,不知道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不了解孩子放学回家干什么,不知道孩子好朋友的情况。美、韩高中生认为父母表扬激励多、批评也多;中、日高中生认为表扬激励少、批评也少.日本高中生最经常和父母聊天的占82,而中国高中生最少和父母聊天,仅占54%.而且中国高中生最喜欢和异性朋友倾诉烦恼,却不是母

10、亲。从这些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父母最关心孩子的是成绩、学历。而这种对成绩的高期望不仅仅是表现在高中生父母身上,更是体现在中小学孩子的父母身上。家长的盲目攀比、视分如命、重智轻德、重学历轻能力已经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社会观念左右家长的认识,进而影响了孩子全面的发展。 (二)父母的教育跟不上孩子的成长(方法误区) 我把这一块归纳为教育方法的误区,主要包括方法单一、父母情绪化、过多使用家教禁语、教育没有计划性。由于内容很多,在这里我只讲方法的单一和父母的情绪给孩子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家长反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教育专家提出的教育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就不适用呢?其实,不是每个方法都

11、适合每一个孩子,家庭教育就像是为孩子做的衣裳,要量体定做,要因材施教. 在与一位家长交流时,他说:“我也听了周弘老师的讲座,知道优点越说越多,缺点不说一点一点的少的道理.我也注意孩子身上的优点,那怕是一点点,比方说孩子抄的一篇文章中,有一两个字写得好,我都会跟他说,并且以写信的方式来告诉他,再比如说他在做作业时,注意力注意了多少分钟比昨天有进步,我都有告诉他.可是他好像对这些都不是很在意了,表扬无所谓,批评也无所谓.”然后,我问他:“你平时是不是对孩子的管教、关注、言语过多了呢?”他说是的,而且在孩子上一年级时多是以批评指责为主。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家长一向以批评指责为主,孩子的缺点非但没有减

12、少,反而越来越多。当家长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的时候,马上来个180度的改变,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他同样接受不了父母的改变,不买父母的帐,心里会想:“爸爸(妈妈)怎么像变得这么快?”对于父母的表扬也无动于衷了。 现在,我们想一想,是教育专家总结的方法不适用,还是我们的孩子不适用这些方法呢? 由于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复杂、家庭内部矛盾等等原因时常侵扰人们的情绪,曾有位智者说过人性中最大的两个弱点是愤怒和欲望.的确,在所有的负面情绪中愤怒是最激烈的一种,并且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 余世维的女儿从五年级开始就收集爵士音乐的碟片,已经收集了整整一箱,有一天她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余世维一火,就把

13、女儿一箱的碟片丢掉了,从此他的女儿终生不再听爵士乐,也不再收集CD。这样的一个结果给余世维留下很大的一个伤痛,非常懊悔,他没有想到他在情绪之下所做的决策,会影响女儿一生.从此以后,余世维就提醒自己,重要的决策不要受情绪的影响,一定要过夜。 自检: 1、您是否有过把自己在工作中、在家庭中产生的不良情绪转嫁给孩子身上? 2、当您在面对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是否对孩子进行过打骂或者把卷子撕毁?您是否意识到这一过激行为将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 3、当看到孩子发脾气、情绪消沉的时候,您认为这是正常的吗?您又是如何做得呢? (三)究竟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人才误区)在现实生活中,我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

14、是很多家长一看到别的孩子学什么,也跟着学什么.一看到别的孩子学的那么多,心里就跟着急。而且这种跟从的趋势越来越低龄化。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在一起聊天,一个问:“你家孩子几年级了?”“三年级.“三年级学没学奥数呢?该学了.”就是在这种互相促进的聊天形势下,很多的孩子就被父母拉去学习。后果是什么样的?真的如人所说开发智力了吗?真的就都能考上理想的中学了吗?反而在这种盲目地学这学那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孩子没等到了初中就开始厌学了,而且这种厌学的现象年龄越来越偏小.这种后果是谁造成的?都是孩子的原因吗? 案例: 徐露露的父亲是一个小学校长,年轻时曾有过“痛失去北京深造”的遗憾,为了把这种遗憾从独生女儿身上弥补回来,他决心“要在我们家制造一个神童”。徐露露在父亲的苦心训练下,7岁学完了小学6年所有的课程;8岁入初中;10岁入高中;13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南京某综合大学生物系,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大学生;17岁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