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5026269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编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编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编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编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编地理教学资料 2019.4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城市与乡村1城市的概念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2城市与乡村的比较城市与乡村相比,城市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城市和乡村在人口、规模、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交通运输与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区别如表2-1所示。表2-1乡村城市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规模较小较大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低高交通运输与信息交流不发达发达联系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知识拓展 我国的聚落分城市、镇、乡村三级(1)从城市职能来看,大致可分为全国性中心城市、地区性

2、中心城市、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旅游城市、边境口岸城市等类型。(2)城市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100万特大城市50万100万大城市20万50万中等城市20万小城市此外,遍布于我国广大地区的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虽然人口未能达到设市建制的标准,但是由于非农业人口的比重较大,工商业比较集中,也属于城市范畴的一种城镇型居民点。二、城市区位分析1区位和城市区位的概念区位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城市区位是指城市所占据的场所,即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城市区位包括城市的位置和城市的分布两层含义。要点提示 区位包括绝对区位和相对区位两层含义:绝对区位指某事物的位置

3、,相对区位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即区位的含义可简单理解为位置和分布。辨析比较 区位和布局区位和布局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两者都强调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影响布局的因素也就是区位因素。但区位强调客观存在,布局强调主观安排;区位强调微观,如某个农场、某个工厂、某个城市的区位;布局强调宏观,如农业、工业、城市的总体布局。2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1)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概念: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特点:影响相对稳定。影响:自然地理因素如地形、气候、河流等,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

4、市的形成和发展。水源、气候、地形和矿产资源对城市布局的影响如表2-2所示。表2-2区位因素对城市布局的影响影响结果水源河湖的供水功能是城市濒临河湖兴起的第一原因;河、湖、海洋的运输功能是城市濒临河、湖、海兴起的第二原因;河流还可以作为军事防卫的天然屏障而促进城市的兴起宽阔的河谷地带、河流交汇处、大河的过河点、湖泊、海洋沿岸往往因其成为人员和货物的集散地,而成为城市的良好区位。世界上大多数的城市是沿河、沿湖、沿海发展起来的气候气候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降水适度、气温适中的地区,由于人口众多,有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是城市的重要区位条件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的沿海

5、地带。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很少有城市分布地形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水源丰富,物产富饶,对外联系方便,自然环境优越,便于建筑物、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是城市的理想区位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分布在平原地区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是在产业革命以后。对矿产资源的大规模的开采利用和工矿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人口集聚而形成矿产城市有矿产资源,又适合开发的地区往往是城市的重要区位,并出现了一批新兴的矿业城市要点提示 自然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自然因素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城市的分布大势与人口分布大势基本一致,制约

6、人口分布的因素,同样也是制约城市分布的因素。知识拓展 水运对城市分布的影响由于水运在交通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河流是重要的交通线,因此对城址选择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工业革命前,河流的运输功能最为重要,许多城市是沿江湖河道发展起来的,如在我国南方,沿河设城是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2)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概念:是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的空间联系。特点:可变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给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及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例如:随着京杭大运河的通航和我国南北方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临清、济宁、淮阴、扬州等运河城市得到了充分发展。扬州还在很

7、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成为我国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城市,后来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及京沪铁路的建成,这些运河城市发展缓慢,而京沪铁路沿线和沿海城市则迅速发展。影响: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区位因素对城市的影响。邻近矿产资源地,有利于形成工矿城市,如煤炭、石油、铁矿、金矿对城市的影响,见表2-3。表2-3区位因素典型城市煤炭伯明翰、匹兹堡、大同、开滦、六盘水石油阿伯丁、大庆、玉门铁矿鞍山、包头、攀枝花金矿约翰内斯堡邻近港口或边境,有利于形成口岸城市。邻近多条铁路,尤其是铁路交会处,有利于形成铁路枢纽城市。如郑州(陇海线与京广线交会)、徐州(陇海线与京沪线交会)、石家庄(

8、京广线和石太线、石德线交会)、株洲(京广线与浙赣线、湘黔线交会,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等城市。知识拓展 不同运输时代的城市区位不同的交通运输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因素不同。在古代的帆船、马车时代,城市多建在河流或大道的汇合处。我国南方的城市大都分布在河流汇合处,北方的城市大都分布在大道会合处。到了近代和现代,铁路运输方式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城市分布沿铁路干线集聚的特点十分明显。当世界进入高速公路时代和航空运输时代后,城市的总体分布模式将会发生新的变化。3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城市的分布与人口、生产力的分布相一致。

9、即人口密度高、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城市的密度也较高;人口密度低、生产力水平低的地区,城市的密度也较低。(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市较多,在两条河流交会处或大河流入海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3)在交通运输枢纽处,比如两条或多条铁路交会处、铁路干线与公路干线交会处、两条或多条公路干线交会处,也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较大的城市。城市是商品、物资、资金、信息和人员的集聚地,客观上需要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因此,世界上许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一般都分布在重要的交通线上。沿海、沿江、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沿线,往往是城市集中分布的

10、地带。如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南端,尼罗河谷和三角洲由于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农耕业发达;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以及开罗是一座古城,公元前年,上埃及国王统一上下埃及,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端建立了首都孟菲斯城,古埃及许多代王朝以此为其统治中心等原因,都为开罗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又如日本本国缺少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需要从外国进口,但是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以及岛国多港湾等有利条件,可以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因而日本城市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知识拓展 城市的区位选择从地质条件看,城市应避免建在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城市码头应建在河流的水深而淤积少的凹岸。

11、城市建设还要考虑不同地基承载力。从地貌条件看,平原有利于城市建设,而丘陵、山区建设投资和工程措施则较大,甚至不适宜搞城市建设。地势低洼的城市应建设排水设施。从环境要求看,城市工业区应建设在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带和河流下游,避免污染居民区。同时城市宜选择有良好植被,并有大面积的水面的地方布局,这样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方法点拨 城市区位与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地形、地质、气候、河流、矿产资源等自然环境因素和交通、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等社会经济因素彼此又有包含或交叉的关系。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但是不同阶段,有其主导的因素。我们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时,首

12、先应分析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么原因把它吸引在一定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这样就能找出影响这个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三、城市土地利用1概念城市土地利用(Urban land use)是指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把土地作为生产和生活资源,根据其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加以改造、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2特点城市土地利用反映城市布局的基本形态和城市功能的地域差异。知识拓展 土地利用分类2001年,我国的国土资源部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体系。新的土地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其中一级类3个,二级类15个,三级类71个。3个一级类即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15个二

13、级类的具体含义见表2-4。表2-4我国土地分类体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果园、桑园、茶园、橡胶园、其他果园、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养殖水面、农田水利用地、田坎、晒谷场用地建设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商业用地、金融保险用地、餐饮旅馆业用地、其他商服用地、工矿用地、采矿地、仓储用地、公用基础设施用地、瞻仰景观休闲用地、机关团体用地、教育用地、科研设施用地、文体用地、

14、医疗卫生用地、慈善用地、城镇单一住宅用地、城镇混合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空闲宅基地、铁路用地、公路用地、民用机场、港口码头用地、管道运输用地、街巷、水库水面、水工建筑用地、军事设施用地、使领馆用地、宗教用地、监教场所用地、墓葬地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其他用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其他未利用土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苇地、滩涂、冰川及永久积雪3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一般城市用地可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等不同类型。商业用地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按

15、其性质可分为零售商业、批发商业和专业性服务业。零售商业大都位于交通最方便,行人众多或主要道路交会点。专业性服务业需要交通方便,商业活动频繁,但不一定接近行人众多的地区。批发业顾客为零售商,由于需要较大空间来储存货物,占地颇多,其付租能力又不如前两者,可位于非市中心。工业用地可为小型工场和大型工业。后者往往占地面积大,所以相对地其位置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政用地的分布一般不考虑租金问题,而交通方便及邻近其服务对象是其主要的区位因素。综上,各种城市用地及其特点如表2-5所示。表2-5城市用地分类说明用地名称内容居住用地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用地、绿地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商业、文化、体育、医疗、文物及其他公共设施用地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工业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