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悟语以读悟理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5023763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读悟语以读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以读悟语以读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以读悟语以读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读悟语以读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读悟语以读悟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以读悟语 以读悟理 玩出了名堂说课稿 靳宗俊玩出了名堂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15课,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成放大镜,接着,做出显微镜,最终发现了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课文语言表达准确而又生动活泼,全文贯穿一个“玩”字,字里行间渗透着创新思维的要素,即:兴趣、耐心、观察、思考。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本课教学,力求突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深刻揭示文中蕴含的道理,注重语言的品味。凸显阅读教学“以读悟语”、“以读悟理”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在

2、品词、品句、品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妙处。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细致阅读文本的能力较低,缺少社会经验等原因,对于人物品格以及事件中蕴含的道理等内容理解起来会有较大困难,再加上学生阅读经验、方法积累的还不多,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运用一些简洁而有效的方法,如:查找资料、联系上下文、品词品句、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学会学习。基于以上考虑,我设定如下导学目标:(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词语,区分“看”“磨”等多音字。(2)读通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镜片的过程中是怎样玩出大名堂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

3、增强创造意识。(3)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列文虎克怎么玩以及玩中发现的句子、段落,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妙处。(4)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新词,体会描写列文虎克玩的句子。教学难点:体会到列文虎克能玩出大名堂的原因。为了较好地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达到导学目标完成的最优化效果,我预定二课时完成任务,本教学是第二课时,设计本课教学以“三学小组”模式为载体,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的教学,在指导学生自学,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主质疑,合作解疑,把课文重点引向对怎么玩出了名堂的探究,将文本导向深入的阅读。同时进行语言实

4、践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理解和表达相得益彰,注意在语言实践中进行人文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一、开课谈玩,走进“名堂”。上课伊始,教师板书:“玩”,同学们都喜欢玩,老师也喜欢,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名叫“列文虎克”。板书:列文虎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玩出了大名堂。板书:名堂。同学们,你知道“名堂”这个词在词典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发言时,教师依次出示三种解释:1、花样;2、成绩;3、道理。请同学们好好读课书,思考:你觉得哪种解释更有道理?在文章中找找理由。理由在课文第5自然段,这就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学习:感受“大名堂”。为什么直接切入课文最后

5、,抓住学生触动最大、印象最深的“名堂”展开读书交流呢?这样能够激起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对列文虎克的伟大发现有充分的认识,对列文虎克本人充满敬佩,为接下去感悟列文虎克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发现做好充足的铺垫。二、自主学习,感悟“名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独立,学会探究、学会自主解惑,是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自主探究是整堂课学习的基础环节,学习课文时,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进行前置学习:用“”划出具体描写列文虎克怎么玩的句子,读一读,旁批上你的体会,想一想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并想一想从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这一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主走进文本,与文本充分对话,鼓励学

6、生通过圈点批画深入钻研,运用辅助工具自主解读文本,自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合作小组内讨论寻求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实现学生被动接受向主动与文本接触的转变,。自主学习期间,教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适时点拨、及时指导。 三、展示点拨,品味“名堂”。展示交流环节是课堂非常有生命力的一个环节,先自学后展示能有效地启动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我们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列文虎克玩出了一系列的花样,哪些地方吸引了你?想一想:为什么?

7、学生也许会对磨制放大镜这一部分感兴趣。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我知道列文虎克发明了放大镜,我是从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知道的,请大家跟我读。从一边一边这个词语中我感受到列文虎克边玩还在边动脑筋思考问题,由此我联想到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谁愿与我交流”“我和你的体会差不多,但我和你想到的发明家不一样,我想起了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我从这一段中发现了一组反义词:厚、薄。”展示交流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此时,教师抓紧这一生成资源, 这一厚一薄,看似简单,实际上暗含着他多少心血呀,紧接着教师口头补充列文

8、虎克数十年如一日,耐心磨制放大镜的相关资料,通过对词语的品味,对相关内容的想象,以及资料的补充,学生会想象到制作、观察的情景,读起来兴趣会提升。同时,学生也会认识到玩中要有耐心,有持久性,勤于动手才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乐趣。学生个体拥有的信息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而信息的交流使潜在的力量显性化,形成真正的力量。课堂上的展示即是一种信息交流,在参与中,在倾听中,使得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 四、拓展延伸,升华“名堂”。 语文阅读教学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节课进入了尾声,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深化主题。我们也爱玩,玩中也有乐趣和发现,你曾玩出过什么名堂?玩什么,怎么玩?玩中有什么乐趣收获或

9、发现吗?把它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吧!这一环节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巧妙检验,读写结合,较好地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我始终认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爱上阅读是我们的责任。因此,我在推行大阅读时,让学生充分收集有关善于观察,发明创造的小故事,以及这方面的名言警句进行读背,在经典诵读中潜移默化的进行渗透,在展示交流中不知不觉进行渗透,在拓展中,向学生推荐课后阅读100个发明创造的故事,这些做法既是对课堂所学做进一步的探究深化,又能让学生对此类内容拓宽视野,不但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深刻的,交流是充分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细节决定成败,如何让学生的生成与教师的点拨语言有机结合,提高教育机智,是我今后语文教学中研讨的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