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5019576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20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专题20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专题20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专题20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20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20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卷 (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1.(2011,新课标全国卷.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2.(2011,北京卷.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

2、”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3.(2010.广东卷,19)“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4.(2010.浙江卷.1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孔子 B.墨子 C.普罗泰格拉 D.亚里士多德5.(2011安徽卷.18)

3、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6.(2011,安徽卷,17)奥利维尔克里斯汀说:“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这时,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与之相关的正确史实是A.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 B.法国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C.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D.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7.(2011,上海卷,5

4、)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A.开展世俗教育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自由探讨真理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8.(2010.上海卷.9)一位哲人说过:“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但丁 马丁路德 米开朗琪罗 达芬奇 伏尔泰A. B. C. D. 9.(2010,上海卷.7)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下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A.教皇拥有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C.教皇和君主各持权柄

5、、互不干涉 D.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10.(2011,天津卷,8)“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11.(2011四川卷,20)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个人自由 权利平等 联邦共和 主权在民A. B. C. D. 12.(2011,江苏卷,13)“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

6、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13.(2011 ,上海卷.11) 17 -18世纪,欧洲兴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法国人引领了时代潮流,涌现出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杰出思想家。这场运动是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文学革命14.(2010.天津卷.4)“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C.有

7、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15.(2010.上海卷,15)“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第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6题25分,17题15分,共40分)16.(2011山东卷,27)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

8、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史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6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材料三 史观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

9、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8分)“不脱儒家思想理路”: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新见”: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8分)(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6分)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2分)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

10、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4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6分)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2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2分)两者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分)17.(2010.江苏卷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

11、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进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

12、蒙运动(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5分)(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5分)(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5分)(1)起因: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 崇拜理性) (2)局限性: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辩证联系。 反应:文学家转而关注个人的感情,产生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反对崇拜理性,对社会现状不满,强调个人感情) (3)看法:开启民智。 推动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丰富资产阶级思想学说和人文主义内涵。 原则:论从史出。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