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016510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交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交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交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交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交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交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交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孙宇杰学号 13212159班级自动化1302指导老师蒋大明时间2015.12.28 目 录实验概述:2硬件资源:2软件操作:3软件使用说明:3实验一 典型环节与其阶跃响应4一、实验目的4二、实验仪器4三、实验原理4四、实验内容5五、实验步骤6六、实验波形与数据6七、计算数据分析9实验二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10一、实验目的10二、实验仪器10三、实验原理10四、实验内容10五、实验步骤10六、实验报告10七、实验波形与数据12八、计算数据分析15实验三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7一、实验目的17二、实验仪器17三、实验内容17四、实验步骤17五、实验报告18实验四 连续系统串

2、联校正20一、实验目的20二、实验仪器20三、实验内容20四、实验步骤23五、实验报告23六、实验波形与数据23七 实验结果分析26实验连接图:29实验总结与感想:30实验概述:本次实验,用于验证自动控制原理书中所见的一些常见系统的功能与作用,以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原理其运用的方法.本次实验由硬件连接以与软件操作两部分组成.硬件资源:EL-AT-III型实验系统主要由计算机、AD/DA采集卡、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打印机可选组成如图1,其中计算机根据不同的实验分别起信号产生、测量、显示、系统控制和数据处理的作用,打印机主要记录各种实验数据和结果,实验箱主要构造被控模拟对象.显示器打印机计算机AD/

3、DA卡实验箱电路图1 实验系统构成实验箱面板如图2:图2 实验箱面板图3 AD/DA采集卡软件操作:1软件启动:在Windows桌面上双击图标 自动控制理论 运行软件,便可启动软件如图52实验前计算机与实验箱的连接:用实验箱自带的USB线将实验箱后面的USB口与计算机的USB口连接.软件使用说明:本套软件界面共分为三个组画面A.软件说明和实验指导书画面如图4B.数据采集显示画面如图5图4图5实验一典型环节与其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 掌握控制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2. 掌握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二、实验仪器1 EL-AT-III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 计算机一台三、实验原

4、理1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控制系统模拟实验采用复合网络法来模拟各种典型环节,即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再将输入信号加到模拟系统的输入端,并利用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便可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与性能指标.若改变系统的参数,还可进一步分析研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四、实验内容构成下述典型一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1.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与其传递函数如图1-1. GS= -R2/R12. 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与其传递函数如图1-2. GS= - K/TS+1 K=R2/R1,T

5、=R2C3. 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与传递函数如图1-3. GS=1/TS T=RC 4. 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与传递函数如图1-4.GS= - RCS5. 比例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与传递函数如图1-5未标明的C=0.01uf. GS= -KTS+1 K=R2/R1,T=R1C 五、实验步骤1.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 自动控制实验系统 运行软件.2.测试计算机与实验箱的通信是否正常,通信正常继续.如通信不正常查找原因使通信正常后才可以继续进行实验.3.连接各个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电路的输入U1接DA1,电路的输出U2接AD1.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4.在实验项目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实验一一、典型环

6、节与其阶跃响应 .5.鼠标单击按钮,弹出实验课题参数设置对话框.在参数设置对话框中设置,相应的实验参数后鼠标单击确认等待屏幕的显示区显示实验结果.6.观测计算机屏幕显示出的响应曲线与数据.7.记录波形与数据.六、实验波形与数据比例环节图1-6 比例环节响应曲线惯性环节图1-7 惯性环节响应曲线积分环节图1-8 积分环节响应曲线微分环节带有噪声图1-9 微分环节响应曲线比例微分环节带有噪声图1-10 比例微分环节响应曲线七、计算数据分析1. 惯性环节取R2=200K,R1=100K,C=1uF.由K=R2/R1,T=R2C得理论值K=2,T=0.2s所以有传递函数GS= - 2/0.2S+1又由

7、惯性环节的波形图在上升坐标:当y=19005%,x=3T=639ms所以T=0.213s 故传递函数为GS= - 2/0.213S+1,与理论值有一定误差.2. 积分环节取R=100K,C=1uf,则理论输出值为GS=1/0.1S=10/S由实验所得图形看出输出为y2=10000,输入y1=1000.得GS=10/S,与理论值相同.实验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 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数,阻尼比z和无阻尼自然频率wn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定量分析 z 和wn与最大超调量Mp和调节时间tS之间的关系. 2学会根据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传递函数.二、实验仪器1EL-AT-III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

8、箱一台 2计算机一台三、实验原理控制系统模拟实验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再将输入信号加到模拟系统的输入端,并利用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便可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与性能指标.若改变系统的参数,还可进一步分析研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四、实验内容 典型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w2njS= s22zwnsw2n1其中 z 和wn对系统的动态品质有决定的影响.构成图2-1典型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图2-1 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图根据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画出二阶系统结构图并

9、写出系统闭环传递函数.把不同z和wn条件下测量的Mp和ts值列表,根据测量结果得出相应结论.画出系统响应曲线,再由ts和Mp计算出传递函数,并与由模拟电路计算的传递函数相比较.五、实验步骤1.取wn=10rad/s, 即令R=100KW,C=1mf;分别取z=0、0.25、0.5、1、2,即取R1=100KW,R2分别等于0、50KW、100KW、200KW、400KW.输入阶跃信号,测量不同的z时系统的阶跃响应,并由显示的波形记录最大超调量Mp和调节时间Ts的数值和响应动态曲线,并与理论值比较.2.取z=0.5.即电阻R2取R1=R2=100KW;wn=100rad/s, 即取R=100KW

10、,改变电路中的电容C=0.1mf.输入阶跃信号测量系统阶跃响应,并由显示的波形记录最大超调量sp和调节时间Ts.六、实验报告1.画出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画出二阶系统结构图并写出系统闭环传递函数.2.把不同z和wn条件下测量的Mp和ts值列表,根据测量结果得出相应结论.3.画出系统响应曲线,再由ts和Mp计算出传递函数,并与由模拟电路计算的传递函数相比较.七、实验波形与数据 R2=0,z=0,等幅振荡R2=50K,z=0.25超调量:416R2=100K,z=0.5超调量:137R2=200K,z=1超调量 0 987稳定点坐标R2=400K,z=2超调 0 987稳定点坐标C=0.1uf超调

11、量:497八、计算数据分析1.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如下系统结构图如下G3G4G1S R CG2系统闭环传递函数G=G1G2G3/其中G1=10/s,G2=10/s,G3=1,G4=R2/R12. 不同和n 条件下测量的Mp 和ts 值R1R2CnMPmvTS100K01f010rad/s-无穷大100K50K1f0.2510rad/s41641.6%1200100K100K1f0.510rad/s13713.7%750100K200K1f110rad/s0582100K400K1f210rad/s01642100K100K0.1f0.5100rad/s16616.6%45由表可知,当为0时系统

12、处于临界阻尼状态,等幅振荡.当在0,1之间时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当大于0时系统处于过阻尼状态,超调量为0.相同阻尼比的情况下,通过改变n,可以减小系统的响应时间并减少超调量.3.实际值与理论值的比较标注为理论值nMPTSmp理论值ts010rad/s10 1%无穷大-无穷大0.2510rad/s41641.6%120051.4%12000.510rad/s13713.7%75016.3%800110rad/s05820-210rad/s016420-0.5100rad/s16616.6%9016.3%80从上表可以看出实验值与理论值在误差范围内,基本相同.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一、实验目的1观察系统的不稳定现象.2研究系统开环增益和时间常数对稳定性的影响.二、实验仪器1EL-AT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计算机一台三、实验内容 系统模拟电路图如图3-1 图3-1 系统模拟电路图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Gs=10K/s式中 K1=R3/R2,R2=100KW,R3=0500K;T=RC,R=100KW,C=C1=1mf或C=1mf C1=0.1mf两种情况.四、实验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