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互换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5010692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互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互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互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互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互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微课教学设计【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了解了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的方法,但有时还是会会出现错误,除了一些学生把句子意思搞反外,没能很好地理解原句,也是因为没有掌握好方法。【教学内容分析】本次教学内容出自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二中的温故知新部分。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较为重要的句式训练。在进行互换时, 一些学生常常把意思搞反,这除了语感较差、没能很好理解原句的意思外,也是因为还未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目标】了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特点,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方法,并学以致用。【教学重难点】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方法,并学以致用。【教学过程】一

2、、 谈话导入新课师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有不少同学都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而常常做错。只有学习得法,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今天老师来教大家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相信你一定能学会!二、 认识陈述句与反问句1.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的句子。在书写时句末用句号。而在朗读时则用降调。它包括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两种:如:今天下雨了。(肯定形式)我不喜欢这幅画。(否定形式) 2.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答案就在问句之中,也就是明知故问。它的句末一般用问号,如:“难道我会不知道?”特殊的反问句

3、句末也可用感叹号。 如:“你这样做怎么能行!”反问句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三、遵循原则两种句式的互换应该遵循“在不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的情况之下。四、学会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1.我们先来学习怎样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老师这里有四个小锦囊教给大家,它们是“变、去、改、读”。2.下面我们以“这难道不是我的练习本吗?”为例进行学习。一变: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这难道不是我的练习本吗”。这是一个否定句,去掉否定词“不”,句子变成了“这难道是我的练习本吗?”“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是一个肯定句,加否定词“不”,句子变成了

4、“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不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二去:把反问词和疑问助词去掉。句子变成了“这是我的练习本?”“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不会一天一夜不回家?”(没有反问词不用管,去掉疑问词。)三改: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句子变成了“这是我的练习本。”“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不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四读:把改好后的句子读一遍,看是否和原句意思一样,是否通顺。如果不通顺,还要适当调整词语。把改好的句子读一读“这是我的练习本。”准确地表达了“这难道不是我的练习本吗?”这一意思。经过刚才的四步,反问句就改成了陈述句。掌握了这个方法,改句子多简单呐。3.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练习。看下面的句子“我

5、们怎能忘记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这是一个(肯定句) 。运用四个小锦囊“一变、二去、三改、”,句子就变成了“我们不能忘记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通过四读,句子和原句意思一样。4、同学们看,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是不是很简单呢?五、学会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学习怎样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老师也送给你们四个小锦囊,让我们一起打开看看吧。这个锦囊就是“变、加、改、读”。2.下面我们以“我喜欢这本书”为例进行说明。“我喜欢这本书”这是一个肯定形式的陈述句,将它改为反问句:首先,一变: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肯定词“是、能、会、有”等,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

6、、没有”等)。这是一个肯定句,句子中没有否定词,于是我们要加上否定词“不”,句子变成了“我不喜欢这本书。”二加:在句子的合适位置加上反问词“怎、怎么、难道、岂”等,在句末加上“呢、吗”等疑问词。句子变成了“我怎么不喜欢这本书呢。”三改: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句子变成了“我怎么不喜欢这本书呢?”四读:把改好后的句子读一遍,看是否和原句意思一样,是否通顺。如果不通顺,还要适当调整词语。把改好的句子读一读“我怎么不喜欢这本书呢?”准确地表达了“我喜欢这本书”的肯定意思。经过刚才的四步,陈述句就改成了反问句。掌握了这个方法,改句子就不难了。3 .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练习。看下面的句子“同学之间不能因为一点

7、儿小事闹不团结。”这是一个(否定句) 。运用四个小锦囊“一变、二加、三改、四读”,句子就变成了“同学之间怎能因为一点儿小事闹不团结呢?”4.同学们看,我们的收获不少吧?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六、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不难看出,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都需要四步,不同的是,陈述句改为反问句需要“加上”反问词和语气词;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需要“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七、巩固练习1、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意思不变。1)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革命先辈的而流血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2)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难道不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吗

8、?2、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意思不变。3)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怎么不会长蛔虫呢?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会长蛔虫的。4)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怎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呢?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不会让人觉得舒服。八、提高难度1、尽管方法简单,个别同学遇到下列句子,还是会为难。比如“没有老师地耐心辅导,我不会取得好的成绩。”“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成,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你发现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了吗?对,每一句话里有两个否定词,第一句里的“没有”“不会”,第二句里的“不”“不”。像这样的句子把哪一个否定词去掉呢?大家别忘了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原则是“不改变句子的意思”。第一句中“没有老师的教导”,如

9、果去掉否定词,那就变成“有了老师的教导”,句子的意思就发生了变化。所以前面的否定词不能去掉,只能去掉后面的否定词“不”。按照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一变、二加、三改、四读”的方法改完之后的句子是 “没有老师的耐心辅导,我怎么会取得好的成绩呢?”同样的道理,第二句“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成,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中,如果把“不劳动”的否定词“不”去掉,句子的意思发生了改变。所以“不劳动”的“不”不能去掉。那么。根据反问句改成陈述的“一变、二去、三改、四读”的步骤改完之后,句子就变成了“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成,这是真理。”说到这里,相信你遇到类似的句子也会轻而易举地解决了。2、练习。1)不学习,连本书也读不好,这难道不是原因吗?2)越过岷山,不能不使红军战士喜笑颜开。(改为反问句)越过岷山,怎么能不使红军战士喜笑颜开呢?七、小结拓展1.出示陈述句和反问句转换的锦囊。2.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互换规律,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