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章节---选择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500946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基础章节---选择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法律基础章节---选择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法律基础章节---选择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法律基础章节---选择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法律基础章节---选择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基础章节---选择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基础章节---选择题(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律基本试题库第一章国内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单选题1从本质上说,法律所体现的是(D) 24A社会普遍的意志B.统治阶级执政集团的意志C.国家立法机关的意志D.统治阶级的共批准志.法律最本质的属性是(D)24 A社会性B.规范性.强制性D. 阶级性3.决定法的本质的是(B)25A社会生产力水平B.社会经济基本C.全社会成员的共批准志D.统治阶级的意志4.原始社会的基本社会组织是()26 A氏族B.家族C.家庭D.国家.法存在于(B)2 A.资本主义社会B. 整个阶级社会C.整个人类社会. 原始社会、法律规范中规定人们行为的模式、原则的那一部分是(D)42A.合用条件B法律后果C行为准则D.解决

2、7.划分法律部门的客观基本是(A)4A.法律所调节的社会关系B.法律的特点C.法律调节的措施D.法律规范的类型8.下列哪一项属于国内的部门法()42A.宪法B.国际法C.民族自治条例D.特别行政区法9国内社会主义法律的合用的基本规定是(B)46A.宽严结合.精确、合法、及时C.对的解决政策与法律的关系D从快、从重10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国内(C) A.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社会主义立法的原则C.社会主义法律实行的基本原则D社会主义法律的指引思想11.法律意识的内容涉及() 49.对法律的基本见解B.对行为的评价C.法律制度D.审判程序12.进行普法宣教的首要问题是(C)52 A.让人们懂得社

3、会主义法律的本质B使人们理解什么是违法和犯罪C.培养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领导人的法律知识水平3.魏某是法学院专家,在某律师事务所担任兼职律师。她为犯罪嫌疑人毛某担任辩护人,在法庭她根据刑法理论对毛某的行为作了无罪辩护。魏某的辩护意见属于()。A.司法解释B.学理解释C任意解释D.正式解释14法律事实分两种,一种是法律事件,另一种是(C)A.法律后果B.法律责任C.法律行为.法律制裁15.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指(C)A.主体和客体B.权利和义务.主体.客体和内容D主体.权利和义务16.下列行为中,只违背社会主义道德,而未违背社会主义法律的行为是( )。A.故意杀人B.倒卖车票,数额巨大的C.

4、对最密切的朋友撒谎D.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她人17社会主义法同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点是(B)。A.调节范畴相似.基本内容一致C.历史命运相似D体现形式相似1在法律解释中,属于正式解释的有(C)P428A.学理解释B文法解释C行政解释.限制解释19.惟有(C)的实行,才依托国家强制力的保证A.道德习俗B宗教信条C.法律D社会章程20罗马法是()性质的法律 .资产阶级.封建制C社会主义D.奴隶制2法律关系是(D).社会关系 B.同志关系C人与人关系D.权利义务关系多选法律区别于其她社会规范的重要特性是(BD)22A.法律具有规范性B法律由国家制定或承认C.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明施D.法律对全社会具

5、有普遍约束力2法律与原始社会的习惯有主线区别,其具体体既有(AC)22A. 两者赖以建立的经济基本不同B.两者反映的意志不同C两者形成的方式不同D. 两者合用的范畴不同两者达到的目的不同3法的基本特性有(BC)2A法的国家意志性B法的国家强制性C法的规范性法的普遍性.法的阶级意志是指(AB)24 A.法是统治的阶级的意志 .法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C.法是统治阶级领导者的意志D.法是社会各阶级的共批准志5法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BD)6。A.从个别调节发展为规范性调节B.从自发调节发展为自觉调节.从一般规范性调节发展为法律调节D.从习惯法调节发展为成文法调节6法产生的因素(C)26 A阶级和阶

6、级斗争的产生B国家的产生C私有制的产生D生产力的发展7.法的规范职能体目前(ABCD)。3A指引职能 评价职能C.教育职能D.强制职能8.国内的立法程序是 (ABCD)。39A法律议案的提出B法律议案的审议C法律议案的表决和通过D.法律的发布9命令性规范涉及(B)4A拟定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授权性规范委任性规范E严禁性规范0.下列各项中,属于国内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独立法律部门有 (AD)。42A.行政法 .继承法C.知识产权法.经济法11国内划分法律部门应考虑的重要因素有(E)42 A 特定的地区条件B.特定的人身关系C. 特定的物质内容D特别的调节措施 E.社会关系的特殊性质12.国内社会主

7、义法律的重要渊源是(AD)43 A.宪法.判例C党的政策D.法律13.社会主义法律实行的方式涉及(BDE)5A法律的解释B.法律的执行.法律的合用D法律的遵守 .法律的监督14.守法的主体涉及(ABCDE)5A.国家立法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社会组织E公民个人15.法律规范的效力范畴涉及(ABC)A. 时间 B. 空间 C. 对人 . 对物. 对事16.社会主义法律可从剥削阶级的法律文化遗产中批判地继承如下多种有益成分,即(ABCE)A.民主性的成分B.进步性的成分.科学性的成分D.技术性的成分.知识性的成分7(B)具有与被解释的法律文献同等的法律效力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

8、D学理解释18.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区别是(BCD)。P232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实现的方式不同C.调节的范畴不同D体现形式不同19国内司法解释的主体是(BC)。P4A.全国人大常委会B.最高人民法院C.最高人民检察院D.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20.社会主义法的权利与义务是(ABC)。A相辅相成B.互相依存C.平等的.对立的21.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的后果.实行制裁的机关.措施的不同,法律制裁可分为(BD)。A.司法制裁.刑事制裁C.民事制裁D行政制裁第二章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与依法治国单选.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9、在(D)提出来的。 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D. 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法制国家的真正建立始于(C)时期。A古希腊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3.和平与(C)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A.自由B.发展C.民主.正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 (C)。.体制B.成果C.基本D体现5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D)。.前提B.基本C核心D.保障多选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是(ABD) 。A.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民主与法制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B.我党依法治国,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指引原则C.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

10、放和现代化实践的成果D 对国际环境和时代特性科学分析的结晶E. 邓小平同志在法制方面的专著2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是和(ABE)等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A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建设,廉正建设. 中国的发展和稳定C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E.祖国统一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需要(ABCD)A.积极地有环节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多种民主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严格依法办事,保证公民在制度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性和人民民主权利不受破坏和侵害4法制是法治的前提和基本,其关注的焦点是(BD),而法治的焦点在于_。A. 民主 秩序C. 有效制

11、约D.合理运用公共权利5.社会主义国家法治的基本特性是(DE)。A.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法治B.体现和维护人民民主的法治C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主线对立的法治严格依法办事的法治E 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法治6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BCE)。A.是有完备而统一的法律体系.具有健全的民主制度C.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崇高权威D.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制度共存,追求共同富裕的国家。7.辨别一种国家治国方略是人治还是法治的分水岭是(CD)。A与否有完备的法律制度.人民与否当家作主C.与否坚持民主制度D.与否坚持法

12、律最高权威E.与否把法律既看作手段又看作目的8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须做好如下几方面(AB)。A.立法,司法,执法方面.干部队伍建设,依法行政C.强化监督制约机制D.加强法治观念,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和改善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9现阶段国内法治建设(ABCD)。法律体系还不尽完善,法律实行中还不尽如人意B.动力与阻力共有,成绩与局限性共存C.建设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是一种长期的历史过程D.建设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是一种艰巨的现实任务E.是系统的,完整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三章宪法法律制度单选1.国内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是()。A.中华民国宪法(草案).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

13、民国临时约法2.国内宪法的修改,需要通过国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C)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91 A2/ 半数以上 C.1/53.近代宪法的发源地是()92 英国B.美国C.法国. 德国4国内修改宪法,在接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一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建议后,还需要(B)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通过。1 A1/ B.2/3 C.半数以上。5.1982年宪法是新中国的(B)部宪法。93 A第三 B.第四 C.第五.国内的国体是(A)100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主集中制制度7.国家的性质是指国家的(A )100 A.阶级本质B.经济制度的性质

14、C. 政权组织形式的民主与否D国家整体同其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7根据国内现行宪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线制度是( )10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8.国内现行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B)101.公民B. 人民C.人民代表大会.中央人民政府9.国内国家制度的本质特性是(C)。11A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C)组织形式。102 A.*机关B.社会团队C.爱国统一战线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议事原则是(D)102民主集中制B.下级服从上级C.民主协商.主席负责

15、制12.国内现行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是(C)103A.国有公司乡镇集体公司C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D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13.现行宪法规定,国内的基本经济制度是(C)13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B.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全民所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14.国内的基本政治制度是(C) 04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民主集中制1人民代表大会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B)。04A.工人阶级领导B.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C.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D.少数服从多数6根据国内现行宪法的规定, 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