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五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5009317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五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五篇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由物体的振动 产生,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下 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五篇,希望大家能 够喜欢!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1根据省厅办公室关于报送 20_年度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总结 的通知(川环办函2049 号)要求,现将我市 20_年度环境噪声污 染防治工作开展情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20_年,我市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和环保中心任务,全力推进污染 防治工作,努力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静舒适 的生活工作环境,全市各县(区)声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一)区域环境噪声状况。20_年,全市 486 个有效测点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 为 51.0 分贝,同比下降 0.1 分贝,全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年均值在 45.7(平昌县城)54.5(南江县城)分贝,全市无明显区域噪声污染。(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质量状况。20_年,全市共监测路段长 49.42 千米,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 声级为62.3分贝,同比下降了0.7 分贝。全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年均 值在52.6(通江)67.9(巴城)分贝之间,无超过70分贝的路段,达标 率为 100%。(三)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状况。20_年全市各类功能区共监测128点次,其中昼间64点次、夜间64点次。各

3、类功能区的昼间和夜间均达标64点次。(四)噪声扰民投诉及处置情况。20_年度,我市噪声扰民投诉情况在所有环境违法投诉中所占的 比例为 60.51%,全市各类投诉总数为980 件,其中噪声投诉593 件 (道路交通噪声 13 件,工业企业噪声 6 件,建筑施工噪声 305 件,社 会生活噪声 269件)。二、工作开展情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噪声污染日趋突显,噪声扰民问 题日益突出。为做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解决好噪声扰民问题,我市 20_年度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一)健全完善噪声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20_年,我市按照“服 务为主、以民为先”的理念和“重在预防、防治结合,统一受理、归

4、口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投诉统一受理、归口管理、限时 办结机制,扰民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案件执法机制,宣传机制和监管责 任追究机制等一系列噪声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把加强机制建设放 在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首位,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将环保、 群众、媒体等多方监管作为健全完善噪声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的重 要内容和载体,提高了全市噪声污染防治的工作效率。(二)开展巴城城区公共场所环境噪声专项整治。市环保、公安、城 管理执法三家单位联合印发了巴城城区公共场所环境噪声专项整治 联合行动方案,在巴中日报、巴中新报、巴中晚报上发布严控噪 声污染牵手文明巴城致广大市民的一封公开信、关于在高考、中 考

5、期间加强环境噪音监督管理的通告,呼吁市民积极配合,主动作 为,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 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 律法规,做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专项治理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 520 人次,出动执法车辆 128 台次,检查商户 3530 家,巡查建筑工地、 市政施工 120 处,现场责令停止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推销产品、招揽顾 客噪声源设备(音响、喇叭等)360 件次,与商户签订巴中市商业噪声 管理责任书1380 份,规劝制止沿街叫卖、流动宣传、夜间大声喧哗 等噪声不文明行为 310 起,查处经营活动中空调和冷却塔的超标噪声 污染 15 起,

6、取缔影响市民生活休息的露天烧烤、大排档、夜啤酒场所 23 个,教育、整治坝坝舞噪声污染 28 处,张贴“控制噪音,牵手文 明”、“控制声源,保护环境”温馨提示 569 处,签订娱乐场所噪声 管理承诺书108份。 12369环保热线专人24小时值守,受理投诉、 群众来信来访、局长信箱等 21 件,其中,联合行动小组办结7 件,环 保部门办结 14 件,做到了诉求有应,接诉必处,结果必复。(三)加强道路交通噪声治理监管力度。 20_年,全市城市机动车 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干线车辆鸣笛现象较为严重,道路交通噪声 存在污染隐患。为改善这一状况,市、县(区)环保部门配合公安交通部 门在市区主干道设立禁

7、鸣标识,在各学校所在路段和办公场所等敏感 区域附近设禁鸣区和限速区,加强了对乱鸣笛情况的监管力度。车管 部门加强机动车管理,合理分配各交通干道的车流量、车吨位和规定 限速要求。巴城城区在采取黄标车及老旧车辆限区行驶的基础上,加 强道路建设,在市中心医院十字路口架设了人行天桥,在江北大道龙 北路口修建了下穿遂道,开通了江南二环路,缓解了车流量的压力, 减少了交通拥堵,对控制交通干线噪声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加大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力度。 20_年,我市各级环 保部门对施工工地噪声实施严格建设审批制度。对所有施工场地申报 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占地面积、施工总期限、各施工期环境噪声的 污染范围和

8、污染程度执行严格的制度管理,设置环保建筑工地环保 监督公示牌95 处,促使建筑单位采用低噪声的新技术和施工机械, 禁止大中型施工工程在现场安装使用混凝土搅拌机,大力推广商品砼, 最大限度的降低噪声排放。同时,采用突击抽查或检查方式监督其噪 声排放状况,根据施工方的污染范围、强度、时间及建设规模向建筑 单位征收建筑噪声排污费,以此来控制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五)加强厂界噪声污染监管力度。20_年,为营造良好的市区环境 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学习、生活和工作所在地的声环境质量, 全市各级环保部门加大对厂界噪声的监管力度,要求噪声污染严重的 企业要远离学校、居民区等声敏感区,并达标排放。如因特殊

9、原因距 离声敏感区较近的噪声污染企业,需妥善布置噪声辐射方向,合理布 置建筑结构,加强厂区界的立体绿化,采用生物降噪、工程降噪等方 式,减小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三、存在主要问题(一)规划布局不完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市 范围日益拓展,过去在规划布局上未能充分考虑各类噪声源对公众的 干扰,未合理规划各类功能区,导致功能区混杂,交通噪声、娱乐噪 声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二)污染调查取证难。建筑施工噪声、车辆鸣笛声等噪声污染存在 瞬时性、分散性等特点,随着设备的关停而很快消失,给执法取证带 来很多困难。(三)部门职责不明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赋 予了环保、公安、交

10、通、文化等部门环境噪声监管职责,我市及各县 (区)均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各部门的部分管理职能移交给了城 管执法局,出现管理交叉、执法主体不明确的情况,多头管理带来了 相互扯皮相互推诿等新的问题。四、20_年度工作计划(一)加强规划引导,严格声环境准入。全市各级环保部门将声环境 质量改善作为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业务办理、审核等各 个环节中严格声环境准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设立噪声污染防 治章节,建设项目环评要明确改善声污染防治的措施要求,严格项目 环境噪声 “三同时”验收管理,未通过验收的噪声排放项目,一律不 得投入运行。(二)强化监管督促整改,建立联动机制。与各部门建立部门

11、联动和 信息互通机制,建立联合检查常态机制,对噪声排放超标的场地责令 其限期整改并予处罚。(三)实施噪声实时监测,提供执法依据。严格按照声环境质量标 准(GB3096-20_)开展噪声监测,环境监察、监测人员深入各污染 源进行现场监测,实时掌握各个点位的噪声排放声级,对环境执法提 供依据。(四)加强重点源监管,健全污染源管理制度。督促各县 (区)对于本 辖区内确定的交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和工业等领域的重点噪声排 放源,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严格实施噪声污染限期治理,确保实现重 点噪声污染源排放达标。(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噪声污染防治认识。广泛开展噪声污染防 治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进

12、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噪 声污染防治工作的认识,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 施,突出解决城乡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建立环境信息通报制度,加大 噪声违法的舆论监督和曝光力度,多方面、多途径地加强噪声污染防 治工作,努力建设安静舒适的城乡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总结工作方案2一、环境噪声现状20_年,我省西宁市、格尔木市 (属海西州,县级市)、平安县(海 东市政府现驻地)组织开展了区域环境噪声和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德令 哈市(海西州政府驻地,县级市)未开展声环境状况监测。(一)噪声环境管理和监测机构情况全省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由各级环保部门负责污染防治工作的处(科) 室承担,各级环境监测站负责辖区环境

13、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工矿企 业噪声等监测工作,各级环境监察机构负责辖区噪声污染投诉案件的 查处及噪声污染防治日常监管工作。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目前有专职噪声监测人员 6 人,其中高级 工程师 1 人,助理工程师 5 人,配备噪声分析仪 8 台、环境振动分析 仪 1 台、声校准器 1 台;西宁市环境监测站目前有专职噪声监测人员 2 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 名、助理工程师1名,配备噪声监测仪器12台 (套),其中精密噪声分析仪(1 型)2 台,噪声多功能分析仪(2 型)7 台, 声校准器 2 台,环境振动仪 1 台;海东市平安县和海西州格尔木市由环 境监测技术人员兼职从事噪声监测工作。(二)城市声环

14、境质量状况1、西宁市声环境质量状况(1)功能区噪声:西宁市功能区噪声每季度监测一次,每次监测 24 小时,共设监测点位 5 个:青海师范大学(1 类)、商业巷(2 类)、青海 矿山机械厂(3类)、胜利路和七一路(4a类)。20_年1类区域全年噪声 昼间均不达标,夜间达标率为75%;2 类区域昼间达标率为75%,夜间 达标率为50%;3 类区域昼间达标率为100%,夜间达标率为75%;4类 区域的交通干线两侧两个测点的昼、夜间噪声均不达标。(2)道路交通噪声:20_年 8 月-9 月,对西宁市区现有 35 条主干 道道路交通噪声进行了监测,设置监测点位70 个。经监测,交通干线 噪声平均值为69

15、.7dB(A),与20_年持平。道路交通噪声强度为二级 (较好)。(3)区域环境噪声:西宁市设置监测点位 224 个,每年监测一次。 20_年区域环境噪声中,各声源所占比例:生活占 86.2%,交通占 12.0%,工业占 0.45%,施工噪声占 1.3%,全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为54.3dB(A),与20_年相比略有降低。2、其他地区声环境质量状况20_年,海东市平安县和海西州格尔木市均为首次开展区域环境 噪声监测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经监测,平安县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 为“好”,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声环境质量等级为“轻度污染”;格尔木 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为“较好”,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声环境质量等

16、级为“好”。二、20_年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一)严格项目环评审批,加强噪声源头控制。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 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要求开展新、改、扩建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加强 项目噪声污染防治设施“三同时”验收管理。对未落实噪声污染防治 措施或经监测达不到噪声防治要求的,要求项目建设单位整改到位后, 方能通过环境保护竣工验收。(二)强化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防治。对工业企业的重点噪声排放源, 严格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噪声达标排放。一是对重点工业企业加强噪 声监测,将监测结果纳入企业污染物达标考核内容,对于排放超标且 影响较大的企业进行处罚并限期治理。二是加强对夜间施工作业监管, 对夜间施工作业进行严格审批,对夜间施工噪声投诉予以及时查处。 三是加大对噪声污染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对恶意排放噪声、超标排 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