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4 “亚洲觉醒”的先驱检测 人民版选修4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5006110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4 “亚洲觉醒”的先驱检测 人民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4 “亚洲觉醒”的先驱检测 人民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4 “亚洲觉醒”的先驱检测 人民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4 “亚洲觉醒”的先驱检测 人民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4 “亚洲觉醒”的先驱检测 人民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4 “亚洲觉醒”的先驱检测 人民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4 “亚洲觉醒”的先驱检测 人民版选修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11年12月29日,17个省的代表聚集于南京丁家桥江苏省咨议局,举行临时大总统选举大会。选举结果是孙中山得16票,黄兴得1票,黎元洪得0票。该结果反映出()A.孙中山是众望所归的革命领袖B.民主共和的趋势已不可阻挡C.旧官僚在革命集团内部受孤立D.清王朝的覆亡已经无可挽回解析:在临时大总统选举的投票中,孙中山的得票最多,这是他长期从事并领导革命活动,享有崇高威望的结果。答案:A2.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宣告

2、了中华民国的成立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D.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答案:D3.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曾在上海设立铁路公司,兼任铁路协会名誉会长、中华银行总董事长、永年保险公司董事长等职。这反映了孙中山()A.对实现民生主义的殷切希望B.放弃了对民主事业的追求C.由工业资本家演变成金融资本家D.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解析:孙中山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以后,认为中国的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所以专心致力于社会革命,进行民生主义的宣传和活动,题干所反映的正是民生主义,故答案为A项。答案:A4.1917年

3、秋,孙中山就任大元帅,举起了护法大旗,把矛头直指()A.北洋军阀的头子袁世凯B.皖系军阀段祺瑞C.滇系军阀唐继尧D.桂系军阀陆荣廷解析:段祺瑞在袁世凯死后成为国务总理,但他废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遭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强烈反对。孙中山掀起护法运动,就是要讨伐段祺瑞。答案:B5.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D.确立了“联俄”政策解析:孙中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由其代表的阶级属性可排除A、C两项。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

4、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政策,由此可排除D项。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道路,使孙中山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B6.右图是中国国民党一大会议旧址,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就在这里召开,在这里,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这一转变实现的主观原因是()A.辛亥革命的失败B.孙中山坚持进行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C.共产国际的指导D.中国共产党的帮助解析:孙中山能够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思想,能够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最重要的原因是他首先是一位爱国者,为了救国救民、实现国家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而不断探索。答案:B7.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5、中倡导“回到纺车去”,其实质意义是()A.恢复行会式工业组织B.大力发展家庭纺织业C.反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D.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解析:甘地提倡“回到纺车去”,实质是一种斗争手段,不是反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而是以此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答案:D8.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甘地曾经向英国方面表示:“在帝国的紧要关头,我愿让印度将其所有强壮的儿子作为供品奉献给帝国。”他采取这一态度的目的是()A.使印度跻身协约国行列B.反对种族歧视C.消除群众的暴力斗争D.感化英国,换取自治答案:D9.凯末尔就任总统以后说:“战争结束了,人们以为我们已经达到目的,其实,这才是开始。现在,我们真正的工作开始了。”他所说

6、的“真正的工作”是指()A.与协约国谈判,废除丧权辱国的色佛尔条约B.与希腊谈判,收回伊斯坦布尔的行政管理权C.与周边国家缔结友好条约或边界条约D.从政治体制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将国家引入现代化轨道解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就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现国家的现代化。答案:D10.凯末尔领导的经济体制改革()A.以苏俄为师,推行国家资本主义,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优先发展农业,使农业发展迅速C.协调工农业比例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国家干预经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解析:凯末尔领导的经济体制改革以苏俄为师,推行国家资本主义,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但不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因为长期忽视农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7、提高,也暴露了其局限性。故正确答案:是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1题9分,第12题16分,第13题8分,第14题15分,第15题12分,共60分)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可以说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五权制理论是他一贯主张的产物,是用中国传统的经验和政治制度来修改补充从欧美学来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制度的一个鲜明例证。然而孙中山长期远离祖国,漂泊流转海外,毕竟对中国当时的历史现实了解有不全面、不系统的地方,再加上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使他的五权制理论难免存在缺陷和偏颇,虽然他奋斗的目标是建立真正的中华民国,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美好设想,建国的一系列方案,都会

8、在身后异化为独裁统治的遮羞布,而所谓的“共和国”“中华民国”等,也是徒有民国的形式而无本质内容,其所体现的国体性质与国体所决定的政体形式又根本不相吻合,从而造成中国近代史上近40年的国体与政体的二律背反。摘编自孟永林、许有平孙中山五权制理论初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五权制理论的特点及其成因。(3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五权制理论。(6分)参考答案:(1)特点:由中西思想结合而成。成因:近代以来西学在中国不断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许多固有的精华;孙中山的个人经历。(2)一方面,五权制理论是孙中山反对封建专制斗争,考察西方政治制度,以中国之精华改造西方之

9、流弊的积极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修补和减少了西方“三权分立”中的不民主成分,体现了孙中山既借鉴又不完全照搬的探索精神,同时对于反对封建军阀专制独裁、宣传民主思想起了积极的启蒙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的五权制理论又含有很多偏颇的成见和不切实际的主观愿望,未能付诸实践。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奔走国事三十余年,毕生学力尽萃于斯,精诚无间,百折不回,满清之威力所不能屈,穷途之困苦所不能挠。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卒赖全国人心之倾向,仁人志士之赞襄,乃得推覆专制,创建共和。孙中山材料二当世界横遭暴力蹂躏之时,甘地建议人们走另一条道

10、路,即非暴力主义。他宣传非暴力学说,终于发动了印度人民大众,奋起将英国驱赶出印度半岛。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弹的爆炸声。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遇刺身亡。摘编自法拉皮埃尔圣雄甘地(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感受到孙中山的什么精神?材料一中“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说明了什么?(8分)(2)从材料二中指出甘地思想的核心。概括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8分)参考答案:(1)精神: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说明:在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坚持不懈的反清起义影响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推翻清朝统治的局面已经形

11、成。(2)核心:非暴力主义。作用:非暴力主义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引领印度人民奋起将英国殖民者驱赶出印度半岛。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容闳是耶鲁大学第一位中国毕业生。1868年,容闳正式提出“派遣留学生计划”,即“政府宜选派颖秀青年,送之出洋留学,以国家储蓄人才。派遣之法,初次可定一百二十名学额以试行之。此百二人中,又分为四批,按年递派,每年派送三十人。留学期限定为十五年。学生年龄,须以十二岁至十四岁为度。视第一、第二批学生出洋留学著有成效,则以后即永定为例,每年派出此数。派出时并须以汉文教习。至学生在外国膳宿入学等事,当另设学生监督二人以管理之。此项留学经费,可于上海关

12、税项下,提拨数成以充之”。摘编自陈经兴容闳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材料二“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是容闳毕生的追求。容闳全身心倾注于教育计划的设计与实施,为社会转型提供一批栋梁之才;洋务运动期间,被曾国藩委以全权,引入“制器之器”,为近代机器制造业奠基;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向太平军提出组建军队、培养海军、建立学校教育体系等七条改革;参与戊戌变法维新,促进辛亥革命,走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前沿。摘编自李华兴容闳:中国近代化的卓越先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容闳“派遣留学生计划”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容闳在推进中国近代化方面所做的贡献。(4分)参考答案:(1)特点:以政

13、府为主导,逐步推进;尊重人才培养的规律;注重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加强对幼童的监督管理;国家资助。(2)贡献:推进中国官派留学生,为中国近代化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爱国救亡,积极参与中国改革和革命事业,引领时代发展,推进中国政治的民主化;积极引进西式机器设备,认识到先进技术的重要性,有助于推进中国经济的工业化。14.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族主义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

14、,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和(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材料二民权主义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之革命(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

15、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10分)因袭规抚(汲取)创获民族主义民权主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5分)参考答案:(1)主张:民族独立;和平共处。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考试、监察(纠察)二权。三权分立原则。五权宪法;实行直接民权制度。(2)幼读私塾,接受传统教育;游历欧美日等,受西方思想影响。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立宪政治,以代表国民公意为准则,而最适于运用此制者,则莫如政党政治。政党政治与责任内阁是联为一体的。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政党)贯彻国利民福之蕲向,进而组织政府,则成志同道合之政党内阁,以其所信之政见,举而措之裕如,退而在野,则使他党执政,而己处于监督之地,相摩相荡,而政治乃日有向上之机。摘编自宋教仁国民党宣言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民国初年宋教仁关于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