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汇编8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5005191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汇编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汇编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汇编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汇编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汇编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汇编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汇编8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汇编8篇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汇编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设计理念:杨氏之子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主要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人家中的九岁男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这篇文章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是学生学习文言文一块很好的敲门砖。根据新课标对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建议,旨在体现小学与

2、初中的衔接,主要让学生见一见,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形式,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并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为此,围绕本单元“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性”的教育主题,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学情的把握,学生只有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才可体会杨氏子的巧言善辩,以及富有艺术性的言语表达。这跟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以情境为线,古文为珠,突出“趣”字,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角色体验、模拟表演等方法去融入古文;以“朗读”为轴,通过引导学生自由朗读,情境对读等方式,引领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积累优美语言材料,用优秀的文化甘露浸润学生幼小的心灵。二、教法设计:小学生初次接

3、触文言文,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读。所以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如何才能读好,难点是因此才能好读。为此,我主要采取导读式教学法,该方法导语激趣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读书”,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角色体验法、拓展迁移法也是本课教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进了“导读式教学法”的读,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三、学法指导:学习文言文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还是读,因此学

4、生在本课中的主要学习方法是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的过程,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教学全过程。四、教学流程:流程一、激趣导入,揭题释疑:课前设计谈话环节,旨在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进而利用揭题导入的方法,激起学生对学习新课的好奇。流程二、初读古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的设计秉着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以读为主线,自主深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1、自由读,争取把课文读通顺。2、示范读:考虑到文言文在

5、停顿、重音、语气、等方面的特殊性,老师进行示范朗读,由此对学生的朗读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3、四人串读:领会、揣摩老师范时的停顿、重音、语气,学生合作串读全文,借此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这三次不同要求的读的训练,使学生读准了字音,读好了断句,读通了课文,逐步感受到文言文的朗读技巧,初步达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朗读要求。流程三:熟读课文,读懂故事:文言文教学的读懂,仅仅要求能够“疏通文意”,大致了解课文意思就可以了,所以这一环节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课文,反馈交流时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利用学法迁移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学生学有困难,还可以用文白对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6、文意。流程四、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文中的对话,是课文的精华部分,这一环节的设计是立足于语言文字,将理解词句、读透内容、入情体验、感情朗读有机融合起来。主要安排了以下4个教学环节。1、体会杨氏子的“甚聪惠”:通过替换练习去感受“应声答曰”的机智。2、感受杨氏之子巧答之妙:对答一妙之所在即以对方的姓氏做文章,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答二妙之所在即“未闻”一词隐含的礼貌与委婉。3、迁移改文,拓展创新:变换姓氏,内化学生的语言表达。4、角色体验,背诵积累:对照古今文,分角色体验人物语言,达到熟读成诵。流程五、回归生活,学会交流: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基于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性,让学生

7、通过学习本课中的杨氏之子,以他为榜样,学会在生活中与人交流。做一个有礼貌且有修养的孩子。五、教学反思:提到文言文教学,我们就会习惯性的迸出诸如“之、乎、者、也”之类的文字,枯燥之味也油然而生。但是,通过执教杨氏之子,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文言文教学也同样需要艺术。从某种角度来讲,它似乎是在更大程度上去挑战我们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师教书,表面上是在教教材,实际上是通过教材咀嚼生活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选题意义: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

8、外阅读。”由此可见没有一定的阅读数量,就不可能形成语感,不可能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缺少根基和土壤,也就无法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段学生所应达到阅读总量就有了基本要求:“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本文试着从调查了解当前我校高段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为出发点,分析其原因,探索以课文为平台,拓展课外阅读的策略,寻找提高农村高段学生课外阅读效率的途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要靠老师的培养。我们母语的特点,决不是几本教科书所能包涵的,许多民族精华的积淀,也都藏在课外书本之中。课外阅读的目标首先应该是让学生喜欢读书,这样才可能有比较

9、丰富的积累,并行成良好的语感。并在此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发展学生个性。也许,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所取得的成绩不会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但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要从育人的高度来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二、前期研究:从三年级开始,培养学生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如作者,写作背景,相关的故事,到了五年级,我们班健立了QQ群,我和管理员把相关的知识上传到共享里,让有条件的同学一起看,并做下笔记。三、四维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以较快的速度默读、浏览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文章表达顺序。通过有感情地朗读

10、,感受恩科西顽强抗争的精神,并懂得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人。、本课研究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励志类的文章,通过阅读要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学会在逆境中如何生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四、教材分析:艾滋病小斗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无私奉献”,艾滋病小斗士是本组课文的最后一篇,在单元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巩固运用的作用。课文讲述了南非黑人儿童恩科西身患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与他一样患病的艾滋病病人的动人故事。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描写具体,用词准确生动,融科学知识、语言积累、思想启迪于一体,为启迪学生的思想智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

11、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很好的凭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并在第三学段目标中明确提出:“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要求。五、教学设计(略)六、落实研讨课题从课文引向课外阅读,我们的设计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利用了超链接文本,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课前查找关于爱滋病的资料。结合相关的知识来读课文,学生就比较快地进放课文,为下文教学做铺垫。首先,学生必须有这些知识他们才能了解恩科西的不幸,理解人

12、物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的体现他生活中的艰辛,感受恩科西顽强抗争的精神。从而产生对恩科思的同情,关心,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懂得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人。明白爱滋病的可怕,在记者采访那一环节中,为学生与老师进行口语交际提供了材料,帮助我们打开学生的嘴巴,让学生有话可说,所以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这节课是否顺利上下去的关键。也是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做到有效和高效。2、利用视频的超链接。老师还运用了视频的超链接,图片、音乐、文学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再现教材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给学生以强

13、烈的真实感,以更好地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一点黄荣华做得很出色。3、介绍海伦凯勒与生命的不幸抗争的事迹,这一环节也利用了视频超接,这里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海伦凯勒,面对不幸的生活,她用自己生存方式,不埋怨,不放弃,笑对人生,让自己拥有坚强的生命力,战胜一切的苦难。让学生知道生命的难得与珍贵,激发学生去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欲望。4、让学生谈谈自己还知道那些相关的例子和书籍。这里是一个机动的环节,有足够的时间时,我们做老师的有义务帮学生唤醒他心中的巨人。让学生明白,生活让我们乘受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当我们无法改变命运转折的时候,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安然接受现实,要勇敢地面对人生。树立正确的

14、人生观。这是对主题的又一次升华。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威尼斯的小艇,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一、说教材威尼斯的小艇是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精讲课文,它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一篇写景散文,写的是作者乘坐小艇在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的所见所闻。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领略水城的风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威尼斯的小艇介绍了威尼斯这个水城独特的交通状况和异国的风土人情,这对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而课文最后几句话又描写了威尼斯夜晚的景色

15、,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补充课外资料,拓展文章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综上所说,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7生字会写10个字,背诵有关段落,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2、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特点以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3、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的表达方法写作的表达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难点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二、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触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更好的体现新课程的基本要求,也为了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我决定采用“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点拨小结”并适当辅助以媒体演示法的方法与学生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三、说学法自读自悟法小组合作法感情朗读法想象与联想法直观感受法四、说教学流程:我的课堂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