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12玩泥巴》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5002978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12玩泥巴》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12玩泥巴》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12玩泥巴》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12玩泥巴》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12玩泥巴》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12玩泥巴》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12玩泥巴》教案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XX实验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玩泥巴主备人授课时间月日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授课人总第23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课重点是引导孩子对泥巴的感知,让他们发现不同材质的特点,特别是了解泥巴的特点, 并尝试不同的方法使泥巴发生改变,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自己一双小手的灵巧,激发好奇心,树 立自信心。学生情况:玩泥巴既是孩子走进自然,感受自然、亲近自然的一个途径,也是体验和尝试不同材料特点 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驾驭不同材质为自己所用的机会,更是能使孩子萌生出创造能力的平台 和土壤。教学方式、手段:首先要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来感受泥性,然后再指导孩子利用泥巴容易改变、容易成型

2、的特点,通过对一些基本方法的学习和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感知,培养孩子发现美、表现美、创造 美和追求美的基本素养。教师准备:课件、泥巴、压印材料、牙签、泥塑专用工具、纸。学生准备:一些废旧物品,适合泥上压印的生活小用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育旨目标:尝试用捏、搓、亥叭压等方法改变泥巴的形态,感受泥巴这种材质的特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和感受泥巴这种材质,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驾驭泥材的能力,提高实践 动手和创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玩泥巴来观察生活、感受自然、亲近自然,激发对身边事物 的好奇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验和感受泥巴这种材质,培养孩子了解、驾驭一种材料的能力,体验、感受泥性。启发

3、孩子创造“玩泥”的新方法,进而形成驾驭泥材的能力。 教学难点:孩子“玩泥”的兴趣和创作信心的激发。教学设计教学改进对比讨论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几种不同的材料,有金属、木头、水、泥巴、 布,谁来摸一摸、比一比,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师:你能用什么方法改变它们?揭示课题“玩泥巴师:你们想不想和泥巴成为好朋友,让他和你们一起变魔术啊?今天老师就 和大家一起来玩泥巴。讲授新课师:现在大家看看,照片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方法来改变泥巴的。师:对,是用生活中的一些小用品、废旧材料压印的。大家想一想,除了照片上的这些东西,你还可以用什么来在泥巴上压印呢? 师:看来啊,一些平时我们要扔掉的、被认为没有用的东

4、西还是可以废物利 用的。学生第一次作业:用各种材料和工具的不同部位在自己的泥巴上面压印。生:介绍自己用什么东西怎样压印的。小组成员之间说说你觉得你的印痕像什么?刚才我们用压印的方法让泥改变了样子,你们现在看看这位同学把泥变成了 什么样?师:把泥变成泥片,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把泥弄成这样扁扁的?你们试试怎么把泥变成泥条。生:做泥条,介绍自己的方法。师:泥条可以搓、可以捏。苏州XX实验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案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玩泥巴主备人授课时间月日类型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授课人总第24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课重点是引导孩子对泥巴的感知,让他们发现不同材质的特点,特别是了解泥巴的特点, 并尝试不

5、同的方法使泥巴发生改变,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自己一双小手的灵巧,激发好奇心,树 立自信心。通过观察、讨论、学习和体验,用泥巴来表现自己的想法、传达情感。本课在儿童随 意捏玩泥巴的活动中,意在引导孩子了解泥巴的特性。通过孩子自己的观察、讨论与切身体验, 让孩子感受自然,感受泥性,并通过自己一双灵巧的小手,搓、捏、摔、打改变泥巴的形态,传 达出孩子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学生情况:基于一年级孩子的能力,教师可带孩子走进自然,让他们体验和尝试泥巴的不同特性。课堂 上,教师创设活动情景,将教学的难度融入游戏中,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引导孩了的审美,激 发孩子的“玩泥”激情。我们应该多带他们观察、讨论、尝试。玩泥

6、巴既是孩子走进自然,感受 自然、亲近自然的一个途径,也是体验和尝试不同材料特点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驾驭不同材 质为自己所用的机会,更是能使孩子萌生出创造能力的平台和土壤。在美术课中,要在提高孩子 审美水平的同时,激发他们认真观察和倾听的兴趣,培养他们敢想肯做的实践精神。教学方式、手段:首先要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来感受泥性,然后再指导孩子利用泥巴容易改变、容易成型 的特点,通过对一些基本方法的学习和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感知,培养孩子发现美、表现美、创造 美和追求美的基本素养。教师不能过于追求作品,初次接触泥巴的孩子一定要通过一个过程才能 驾驭这种材料做出作品。这个过程有人长有人短,教师要有耐心和

7、信心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要 过于计较得失。只要方法得当,经过或多或少的实践尝试,每个孩子都能有进步。孩子是有差异 的,掌握一种新的材质需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鼓励能迅速掌握材质特点的孩子,帮助需要更长 时间的孩子,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几种技法反复尝试,不要刻意要求作品的质量,体验 为主。教师准备:课件、泥巴、压印材料、牙签、泥塑专用工具、纸。学生准备:一些废旧物品,适合泥上压印的生活小用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不同材料的观察、体验、描述,表达自己的感受;尝试用捏、搓、 亥叭压等方法改变泥巴的形态,感受泥巴这种材质的特性;尝试这些动作作用在泥巴上的效果, 独自或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造

8、型。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和感受泥巴这种材质,创设活动情景,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驾驭泥 材的能力,提高实践动手和创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玩泥巴来观察生活、感受自然、亲近自然,激发对身边 事物的好奇心,通过玩泥巴的教学,形成孩子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孩子敢想肯做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验和感受泥巴这种材质,培养孩子了解、驾驭一种材料的能力,体验、感受 泥性。启发孩子创造“玩泥”的新方法,进而形成驾驭泥材的能力。教学难点:孩子“玩泥”的兴趣和创作信心的激发。教学设计教学改进课堂练习生:学生第二次作业,合作拼搭。作品分析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共问讨论:哪组的塔高?哪组的桥长?你们喜欢哪

9、个? 为什么喜欢?师总结:衔接牢固、泥板泥条穿插交错很丰富,有粗有细就有变化,越高说 明小组成员合作得更默契。师:做泥工还有一些专门的工具,有的学校有专门的泥工教室,专门的工具。 这些都是专门的工具,陶艺家也用。刚才我们知道一些废旧物品、生活用品都可 以当工具,还有这些专门工具,那么小朋友猜猜看,什么是世界上最原始、最方 便、最好携带、最好用的工具?是我们的手啊!我们小朋友做泥工最好的工具就 是我们的手,而且它越用越灵巧,越用我们的头脑还会越聪明。手捏的方法是我们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作业要求第一次作业:每个孩子用废旧材料和生活用品在泥巴上压印,感受泥性,激发他们的发散性 思维。第二次作业:小组同学合作搭塔和架桥,让学生尝试泥板和泥条的制作使用,还有泥与泥之 间衔接的技巧。教师范圆本节手工制作课,无范画反思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