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直线传播课题终稿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5001519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的直线传播课题终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光的直线传播课题终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光的直线传播课题终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光的直线传播课题终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光的直线传播课题终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的直线传播课题终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的直线传播课题终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光的直线传播焦作市第十七中学 汤冬艳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能识别光源,知道光源的分类;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重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及应用;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演示器材:激光手电、蚊香、火柴、烧杯、水、牛奶、水槽、果冻、两张白纸、蜡烛等(本节课有多个实验,如果你能根据要求准备好实验器材,在家里将实验做一

2、下并带到课堂上将实验展示给全班同学,你将是这节课最优秀的学生。)加油站:1、日食和月食的形成(1)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近似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在地球上形成月亮的影子。人站在地球上月影的区域内,太阳光部分甚至全部被月亮遮挡,该现象称为日食。(2)月球绕着地球运转,地球绕着太阳运转,地球背对着太阳的方向形成地影。月球走进地影带,照射到月球上的太阳光,便被地球挡住,该现象称为月食。2、小孔成像: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墨经中这样纪录了小孔成

3、像:“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这里的“到”古文通“倒”,即倒立的意思。“午”指两束光线正中交叉的意思。“端”在古汉语中有“终极”,“微点”的意思。“在午有端”指光线的交叉点,即针孔。物体的投影之所以会出现倒像,是因为光线为直线传播,在针孔的地方,不同方向射来的光束互相交叉而形成倒影。“与”指针孔的位置与投影大小的关系而言。“光之人,煦若射”是一句很形象的比喻。“煦”即照射,照射在人身上的光线,就像射箭一样。“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是说照射在人上部的光线,

4、则成像于下部;而照射在人下部的光线,则成像于上部。于是,直立的人通过针孔成像,投影便成为倒立的。“库”指暗盒内部而言。“远近有端,与于光”,指出物体反射的光与影像的大小同针孔距离的关系。物距越远,像越小;物距越近,像越大墨经在两千多年前关于小孔成像的描述,与今天的光学所讲的是完全吻合的。 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课前预习课本69-72页及加油站内容,填空并记忆。)1、 叫光源。光源的分类:(1):自然光源:如 。(2):人造光源:如 。有下列物体:星星、月亮、太阳、钻石、电灯、电视屏幕、无影灯、萤火虫、灯笼鱼、交通路牌。上述物体中一定是光源的有 ,一定不是光源的有 ,可能是光源的是 2、光线

5、是人们用来表示光的 和 的直线,它是人们研究光现象的一种方法.光线是实际光的理想化模型,所以不存在。3、光在 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例子: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为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为 。5.光年是光在一年时间内所走的路程,是 的单位,不是时间单位。二、合作探究1、实验探究:实验一:光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把蚊香点燃,用透明的容器收集放出的烟,用激光手电作光源向容器中照射,观察光传播的路径; 实验二:光在水中是如何传播的?用水槽盛满水,在水中放些粉笔灰,用激光手电向水中射入一束光,观察光传播的路径; 实验三:光在透明固体中是如何传播的?用激光

6、手电向玻璃砖里射一束光,观察光在果冻里传播的路径。结论: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影子的形成,画图解释;(2)日食、月食的成因,画图解释;(3)小孔成像,演示实验并画图解释。3、演示实验:在一张纸A上不同位置打出一个小孔、一个小三角性孔和一个大一些的方形孔,把它竖直立起来,然后在它的前面点上蜡烛,后面一定距离平行竖立另一张纸B。探究一:观察烛光通过小孔在纸B上成像的特点,然后改变纸A、B的距离观察;探究二:观察烛光通过小三角性孔在纸B上成像的特点;探究三:观察烛光通过方形孔在纸B上成像的特点。4、闪电与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5、在银河系中,最邻近太阳的恒星是半人马星(又

7、叫做“比邻星”),从半人马星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4.2年,则半人马星到地球的距离为_光年三、展示和质疑依照老师分配的任务,每小组只展示一个问题,其他小组对展示小组进行评价与质疑。四、课堂达标1、在开凿大山隧道是,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偏差,这主要利用了 的原理。2、通过门缝向外看,眼睛里门缝越 (选填近或远),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这可以用光的 来解释。3、过路的人经过一盏路灯下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 先变短后变长4、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

8、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膜上看到的像是( )A.蜡烛的正立的像 B.三角形光斑 C.蜡烛的倒立的像 D.圆形光斑5、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在任何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光可以在任何均匀介质中传播 D以上说法都不对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3.七、课后反思光的直线传播焦作市第十七中学 汤冬艳设计意图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识别光源,知道光源的分类;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

9、探究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及应用;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模式 双向五环教学模式。设置问题情景,使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科学探究,找出现象后面隐藏的规律,教会学生掌握科学家在研究时所用的技能和术语。 实验器材 演示器材:激光手电、蚊香、火柴、烧杯、水、牛奶、水槽、果冻、两张白纸、蜡烛等(本节课有多个实验,如果你能根据要求准备好实验器材,在家里将实验做一下并带到课堂上将实验展示给全班同学,你将是这节课最优秀的学生。)主要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课前利用课间休

10、息,滚动播放一组与光现象紧密联系的优美图片和视频:影、倒影、水面下(视深变浅)物体,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彩色的肥皂泡、北极光、日晕、日幻最后将画面停在“节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直指本课的主题。让学生欣赏绚丽天象的同时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入这节课的学习。二、新课教学 (一)、检查预习效果老师检查组长,正负组长各检查两名同学。(二)、合作探究:1、实验探究:实验一:光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把蚊香点燃,用透明的容器收集放出的烟,用激光手电作光源向容器中照射,观察光传播的路径; 实验二:光在水中是如何传播的?用水槽盛满水,在

11、水中放些牛奶,用激光手电向水中射入一束光,观察光传播的路径; 实验三:光在透明固体中是如何传播的?用激光手电向玻璃砖里射一束光,观察光在果冻里传播的路径。结论: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影子的形成,画图解释;(2)日食、月食的成因,画图解释;(3)小孔成像,演示实验并画图解释。3、演示实验:在一张纸A上不同位置打出一个小孔、一个小三角性孔和一个大一些的方形孔,把它竖直立起来,然后在它的前面点上蜡烛,后面一定距离平行竖立另一张纸B。探究一:观察烛光通过小孔在纸B上成像的特点,然后改变纸A、B的距离重新观察;探究二:观察烛光通过小三角性孔在纸B上成像的特点;探究三:观察烛光通过方形孔在纸B上

12、成像的特点。4、闪电与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5、在银河系中,最邻近太阳的恒星是半人马星(又叫做“比邻星”),从半人马星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4.2年,则半人马星到地球的距离为_光年(三)、展示并质疑依照老师分配的任务,每小组只展示一个问题,其他小组对展示小组进行评价与质疑(四)、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我们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带领学生回忆:在观察神奇美丽的光现象的过程中,提出光是否总是沿直线传播的问题,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在相互交流中概括出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并且运用这个结论解释了一些自然现象。三、布

13、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3.四、课后反思光的直线传播焦作市第十七中学 汤冬艳教学反思(1)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只是简单介绍了事,但是本节课改变了旧的教学方式,我提供大量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发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产生问题的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验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能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想到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3)充分展现了物理实验及其教学的魅力。本课设计的富有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