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4999471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届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届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届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届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咸林中学2017届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第I卷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2个小题,每题2.5分,共55分)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广东、广西 D山东、山西3、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其中的“封建”是指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4、清代学者说:“天子建国,则诸侯于国为大宗,对天子言则为小宗。”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说明了A

2、.清王朝继续推行宗法制 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辅相成C.宗法制以分封制为基础 D.天子行使大小宗权力5、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道:“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皇帝制度分封制世袭制郡县制A B C D6、下列措施中,对地方割据势力起到限制作用的是西周实行分封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宋太祖派文臣任地方长官唐朝设置节度使A B C D7、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段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 B诸侯争霸斗争

3、激烈C王室衰微,分封制开始瓦解 D西周青铜铸造水平高8、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撤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此记载反映了汉武帝推行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度 D推恩令9、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 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A郡县制度到分封制度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10、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其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

4、之重器。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 A保证皇位世袭 B体现皇权独尊C证明皇位正统 D震慑割据篡权1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段记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D唐太宗贞观之治1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论述了古代王权的演变情况。他认为,夏商时期的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而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的地位因此而至尊,由诸侯之长变为其君,并通过宗法礼乐制确定了与诸侯的君臣关系。上述分析说明A夏商是贵族联盟政治,西周是封建社会的君臣政治B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

5、王权C夏商是贵族政治,西周是中央集权 D西周的君主专制王权大于夏商时期1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建立统一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开创皇帝制度14.在旧唐书中曾记载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这种情况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15.唐朝实行集体宰相辅政制度。据记载,唐代290年间竟有370位宰相,同一时期宰相的人数少则五六人,多则十数人,唐玄宗即位初期最多达17人。

6、这说明唐代A.宰相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B.国家的行政效率提高C.科举制满足了官员选拔 D.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16.唐代三省制实现了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通过文书的起草、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A成功实现了行政权力的分割 B完全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地位C有效地制约了皇帝滥用权力 D实现了民主政治的最初创建17、如图所示中央机构的作用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提高中央机构的办事效率 加强皇帝的权力 提高宰相的地位。 A.B. C.D.18、下图喻指的政治现象出现在A秦朝 B唐朝 C宋朝D元朝19.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B改革科举制度C分割

7、宰相职权D加强中央集权20.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制的完善 B理学的兴起 C事权的分割 D租佃制的发展21、元朝的行省制是后世“省制”的开端,在中国行政区划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图所示地区未设置行省的是A B C D22.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第卷二、非选择题。

8、(本题共2道小题,共40分)2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

9、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封建子弟之制”所代指的制度及其特征。(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破解“诸侯更相诛伐”这一困局的措施。(2分)(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4分)(4)

10、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4分)23、【答案】(1)制度:分封制;(2分)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4分)(2)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3)特征: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4分,答出两点即可)(4)认识:官僚体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4分)24、(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卷1

11、28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史学集刊请回答:(1)材料一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的具体措施有哪些?材料二中作者对此有何看法?(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24.答案(1)措施: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管理地方政事;派转运使管理地

12、方财政;充实禁军: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8分)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抵抗外族进攻时失败。(2分)(2)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度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6分)25.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代统治者都重视汲取前代兴亡的经验尤其是教训,但都很难改变“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宿命。孔子说“过犹不及”,在汲取前人教训时尤其如此。请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为例,举

13、例论证。(要求:案例合理,论证有力,不少于两个案例。)例一:汉初的郡国并存制度。汉初统治者认为秦朝二世而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单单实行郡县制,而没有分封功臣/子弟,所以汉高祖汲取周秦两朝经验教训,实行“郡国并存”制度,导致封国多次叛乱。例二:宋初过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军事上,统治者汲取唐末五代以来地方割据、武将专权的教训,采取重文轻武、更戍法,将兵分离制度,有效防止了武将专权,但导致军队羸弱,外战无力的恶果。政治上,增设机构,一职多官,弱化地方,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但也造成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积贫积弱的局面。例三:明初过分加强君主专制。明初,统治者汲取元朝宰相专权的教训,废丞相制度,权力分散至六部,虽加强了皇权,也加重了皇帝负担。后设内阁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又以宦官监督制约内阁和百宫。虽然稳固了皇权,但造成宦官专权,政局黑暗。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根据材料,可知本题的切入点在于“前朝教训”,以此展开思考历史上主要王朝的政治弊端;又有“过犹不及”,引导思考新王朝过于“反动”的新政策。学生大致可以联想到汉朝初年的“郡国并存”制度导致地方割据;宋初过分加强中央集权和重文抑武导致地方积贫积弱;明初废相设特务组织导致政治黑暗等事例。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存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