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五时期旅游业的发展规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4996103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十五时期旅游业的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北京市十五时期旅游业的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北京市十五时期旅游业的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北京市十五时期旅游业的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北京市十五时期旅游业的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十五时期旅游业的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十五时期旅游业的发展规划(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北京市十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业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对外开放,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适应首都城市功能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促进北京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北京市“十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一、“九五”期间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一)“九五”期间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九五”期间,北京国际旅游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与八十年代相比,虽然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海外旅游者人次数和外汇收入仍保持增

2、长态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4%和4.7%。“九五”期间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203万人次,外汇收入121亿美元。“九五”期间,北京国内旅游业迅速崛起。1994年实行双休日制以后,北京市国内旅游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此间国内旅游者人次数和旅游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5.95 %和6.57 %,超过同期国际旅游发展水平。2000年,北京市接待海外旅游者282万人次,外汇收入27亿美元,接待外地来京游客6743万人次,接待本市游客3443万人次,旅游收入分别达到459亿和37亿元人民币(二者计496亿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社会总产出的10以上,相当于全市GDP的19左右。2000年底,全市共有旅游企

3、事业单位1845家。其中涉外饭店、公寓458家(其中星级饭店409家),旅行社45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56家,国内旅行社300家),定点商店128家,定点餐馆193家,旅游汽车公司150家,旅游区(点)311处,旅游摄像公司19家,定点演出场所11家,医疗咨询单位13家,旅游院校及设有旅游专业的院校共63家,导游人员6000余人。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总数达到33万人。由于旅游业的联动效应,产生的间接就业机会按照1:3计算约达99万个,相当于全市现有650万个就业岗位的15。通过“九五”的发展,北京旅游业已经形成了以国际旅游为中心,国内旅游为基础,二者并重的发展格局。旅游业已经成为北京市第三产业

4、的支柱产业和“首都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与建设全国旅游首善之区和旅游强市的目标相比,北京旅游业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管理、服务等方面,还有明显的差距。 (二)、“九五”期间北京市旅游发展的主要经验1、实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主导规划发展和树立有效权威。建立旅游协调会议制度,由市长亲自主持,相关部门参加,共同形成高层次的主导与协调。2、 在大力发展国际旅游的同时,高度重视国内旅游,实行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并举的方针,推动北京旅游业全面发展。3、 突破以往旅游促销的套路,在创新和实效上下工夫,把固定的场所变成流动的场所,把一成不变的形式变成生动活泼的形式,在重视物质宣传品的同时更加重视人

5、际间的情感交流。4、 发展区域合作,扩大北京旅游的辐射范围。发展北京和周边地区的合作,发展北京和热点热线旅游地区的合作,使北京的市场范围得以广泛深入地延伸,吸引更多的人到北京来。5、 发展大旅游,营造大市场,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支持旅游,参与旅游,发展旅游。6、政府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对旅游市场进行综合治理。7、 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建立旅游统计体系、旅游信息调查制度,及时把握旅游者需求动态,尽可能的使用高新科技,使政府的管理更加有效,旅游者对政府的认知更加迅速。二、“十五”时期北京旅游业的发展目标(一)、总目标 到规划期末(2020年),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东方特色的一

6、流国际旅游城市和具有首都风貌的国内首位旅游中心城市。分目标为:1、巩固和完善首都形象(中国首都、东方古都、现代新都),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旅游首善之区,成为国内外旅游者的首选之地,使旅游的发展充满首创精神和新意。把北京建成代表中国现代化成就和中国旅游业形象的城市。2、不断提高旅游业对首都经济的贡献率,使其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3、 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重要社会功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公民生活质量与自身素质、促进社会文明与城市国际化;4、 本着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保护古都风貌、改善首都生态环境。5、 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旅游产业全面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真

7、正实现WTO对旅游业提出的各项要求,增强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指标 “十五”时期,海外游客将年均递增4%-6%,到2005年北京将接待海外游客316-34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年均递增4%-6%;到2005年将达到32-35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年均递增5%-7%,到2005年将达到1.23-1.3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年均递增5%-7%,到2005年将达到594-652亿元。三、发展旅游业的具体措施(一)、加强旅游促销,扩大旅游客源北京客源市场包括海外来京市场、国内来京市场和北京市民外出旅游三部分,其中北京市民外出旅游又分为市民在京旅游、出京旅游、出境旅游三种。1、 海外市场促销

8、。近期促销战略是:确保亚洲市场,特别是狠抓日本、港澳台市场,积极推进韩国和东南亚市场;发展欧洲、北美洲和大洋州市场,启动非洲(主要目标是南非)、南美洲和中东地区市场。在促销方法、促销手段和促销内容上努力创新,重在实效。对于促销费用的使用,采取集中财力、重点突破的方式。 -重点促销日本,欧美、新马泰、澳新等国市场,一年一个重点;- 完善网页,全面介绍北京旅游“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内容;- 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媒介进行广告宣传;- 通过我国驻外使领馆、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协助促销;- 针对不同市场宣传促销不同产品,如对韩国和日本重点宣传修学旅游产品,对欧美市场和新兴市场以观光产品为主;-

9、 采取新技术手段加强宣传促销效果;- 采取新方式,如区域联合促销(北方八省区、京西沪穗港),增强促销力度,与夏威夷、香港和台湾等旅游机构配合,共同举办说明会和展示会;- 继续参加国家旅游局的整体促销;- 在国际航班上播发关于北京的电影及记录片,散发宣传材料;- 到国外重点目标市场举办展览会。在招商引资会上将北京旅游形象作为投资环境介绍的一部分;- 结合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举办,加大旅游宣传面和宣传力度;- 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过程中,推广北京市整体形象及旅游产品;- 继续办好重大节庆活动,每年都有新创意,对游客产生持续吸引力。2、 国内市场促销。开拓国内旅游市场的重点是:- 大力发展以吸引北

10、京市民、外地住京人员、长住北京的外国人和周边地区的国内游客为主的双休日休闲度假产品及自然风光度假产品;- 积极开拓外地来京游客市场,发展以历史文化古迹为主的观光型产品;- 积极组织北京市民的出京游和出境游。- 继续参加国家旅游局统一组织的“全国旅游交易会”和北方十省市联合组办的“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在一些主要客源地举行直接面向游客的推销活动。推销重点放在北京周边地区、东北、山东及南方沿海地区,与山东、深圳等5家旅游局联合推出京九沿线旅游促销活动,同时到东北和南方沿海地区等北京重点国内客源市场进行促销。- 北京的周边地区为重点促销区域,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客源共有”。主要包括天津、河北、内蒙、

11、山东、辽宁、河南、山西等地。主要促销以北京周边自然人文资源为依托的双休日休闲游。- 以报章杂志为主要促销媒介,选择各地的日报、晚报的旅游版、周末版,生活类杂志进行宣传。联合举办推介会、展览会、说明会等。- 沿海及其它较发达地区与北京有很强的经济联系,居民对北京的传统观光产品较熟悉。包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和青岛、大连、重庆、福州、厦门、成都、西安、昆明、合肥等城市。主要促销新产品、新线路。(二)、开发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的功能分类和评价(1)、旅游资源的属性分类统计 北京市现有自然景系的资源点105处,其中地文景类57处、水文景类22处、气候生物景类26处。现有人文景系资源点1605处,

12、其中历史遗产景类270处、现代人文1285处、抽象类50处。北京市自然及人文景系的资源点共计1710处。 (2)、 旅游资源总体特征及优势评价。北京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为:文化古迹为优势资源,其优势将长期保持;自然观光资源主要满足城市周末休闲的需要;娱乐资源布局基本合理,应注意档次结构的协调;科技教育资源极具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旅游服务资源基本能满足需求。北京级别高的旅游资源基本上都已得到开发。较抽象的资源如民俗、民间文艺等开发尚不够深入。这些文化内涵丰富的抽象资源是很有优势的旅游开发素材。2、旅游功能分区规划(1)、空间布局及分期要点。 依据资源赋存原则、客流市场原则、地理区位原则、与北京市

13、城市总体规划协调一致的原则和旅游线路组织原则等五项基本原则,结合北京市十八个区县制订的旅游发展规划,对全市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和客流模式进行统筹布局。从旅游产品空间布局上,构建北京市3大旅游圈,即“中心城区观光商务娱乐旅游圈”、 “近郊平原康体娱乐旅游圈”和“远郊山地长城文化及自然观光度假旅游圈”,形成3圈21区的基本格局。 北京市旅游功能分区在旅游客流布局上,形成外来游客(海外旅游者和外地来京国内旅游者)向中心城区和西北部重要风景胜地积聚、中心城区在住人口(北京市民和暂驻人口)向郊县自然观光度假景点扩散的流动模式。 (2)、分期建设方案目标将规划期2000 2020年划分为2000

14、2005年的十五规划阶段,2006 2020年为规划后期。十五规划期间: 完善中心城区政务、商务、娱乐服务功能,拓展人文古迹观光旅游的广度和深度,建设大规模、高标准国际会展中心。提高外来游客和本市在住人口的旅游、游憩满意度;面向北京在住人口,加强北京市环城游憩带建设,完善多种功能的短距离、短时间度假基地。规划后期:完善北京市的整体旅游空间布局结构,进一步提高前期开发的观光区、度假区的质量,开发远郊区县的生态观光、度假旅游区资源,形成北京市完整的外围旅游圈。3、主要旅游功能区开发行动方案(1)中心城区观光商务娱乐旅游圈包括内城观光政务商务旅游区、海淀皇家园林科教娱乐旅游区、朝阳城区康体娱乐会展旅

15、游区、丰台石景山游乐运动旅游区4个功能区。内城观光政务商务旅游区:包括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城区。是皇宫、王府等古建筑集中区,是中央政府各部委机关集中地域和北京城市商务活动的中心。其功能定位为历史古迹观光、政务活动和商务活动的旅游服务中心。 (2)近郊平原康体娱乐旅游圈近郊平原康体娱乐旅游圈分布在中心城区外围,由北京东南部平原地区和西北部近郊低丘陵组成。包括顺义县、通州区、大兴县全部;朝阳区、丰台区、海淀区外围;房山区平原部分;门头沟区九龙山以东部分;昌平小汤山地区。 (3)远郊山地长城文化及自然观光度假旅游圈主要由北京市远郊山区组成,包括平谷县、密云县、怀柔县、延庆县、昌平县西北部、门头沟区九龙山以西部分、房山区山地部分。这一范围以山地景观为主,保留较多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生态观光资源丰富。山地及水库临水区域度假条件较好。总体功能定位为长城文化及自然观光,部分地区具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