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4994673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特征、类型及其危害。2.了解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以长江、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为例,重点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及产生危害。3.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探究防治某种自然灾害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和资料,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造成损失的了解。2.通过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国自然灾害的现状与趋势,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1.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及危害。2.树

2、立防灾、减灾、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难点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图片文字材料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沿岸发生死伤空前惨重的海啸灾难。下图显示的是印度尼西亚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海滨地区受海啸袭击前后的情形,其中左图是2004年6月23日的卫星照片,右图是2004年12月28日的卫星照片。投影:师 以上同学们看到了因地震诱发的海啸造成的重大灾害,除此以外,自然界还有哪些自然灾害呢?它们对人类生产、生活都有哪些危害?板书: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自然灾害的概念推进新课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明确以下问题:1.什么叫自然灾害?

3、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有哪些?2.自然灾害有哪些主要特征?可划分为哪些类型?生 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后,学生回答: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自然灾害的孕育和发生涉及多种因素,既有自然作用,也有人类的活动。师 (拓展延伸,精讲总结)自然灾害的发生可以是纯自然作用,也可以是由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现象,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可以改变这些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主要是由自然作用造成的,但水库蓄水是人类活动,也可以诱发地震,大多数滑坡、泥石流灾害都与人为改变山坡形态和覆盖状况有关,但总体来说自然灾害的发生过程仍然受到自然规律的控制

4、。投影:“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图,列举实例简单说明这些特征。实例1: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实例2:夏秋季节发生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南美洲西海岸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实例3:火山活动可以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泥石流、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生 根据所列举的实例,总结对照反映的自然灾害特征:实例1:突发性;实例2:周期性;实例3:群发性。师 自然灾害种类较多,世界各国对其进行的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当前我国对自然灾害是如何划分的呢?投影:材料:灾害类型主要灾种主管部门气象灾害暴雨、干旱、寒潮、热带风暴、龙卷风、雷暴、雹灾、大风、干热风、暴风雪、冷害、霜冻等国家气象局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潮

5、灾、海浪、赤潮、海冰、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等国家海洋局洪水灾害洪水、雨涝等水利部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塌陷、矿井突水突瓦斯、冻融、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国土资源部地震灾害地震及由地震引起的各种次生灾害,例如沙土液化、喷沙冒水、城市大火、河流与水库决堤等国家地震局农业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和鼠灾、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环境灾害等农业部林业灾害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国家林业局生对照表格内容,了解各种灾害的归类。(承转)春华秋实,日月轮回,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是多么祥和有序,然而,美丽的背后有恐怖,祥和有序时也会被暴烈无度所替代,我们脚下的大地会突然震颤开裂,并喷射烈焰,我们

6、头顶的蓝天、脚下的绿地会无情地让狂风、暴雨、江水及海啸所吞没,以致瞬间失去美丽的家园。世界已经发生过哪些重大自然灾害,它们对人类产生了哪些危害呢?下面我们将学习这些问题:板书:二、自然灾害的危害投影:“20世纪世界重大自然灾害表”和“世界重要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图”(提出如下思考题)发生时间灾害地点及灾情摘要1920年中国华北大旱,灾民2 000万,死亡达50万人1920年中国海原地震,死亡约24万人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死亡逾14万人19281929年中国西北大旱,死亡超过250万人1937年印度加尔各答飓风,死亡30万人1943年印度孟加拉等地饥荒,死亡350万人1943年中国广东大旱,死亡

7、约50万人1970年孟加拉湾潮灾,约30万人死亡19681973年非洲大旱,死亡逾150万人1978年中国唐山地震,死亡24.2万人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经济损失(19001995年)1.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此外还造成哪些影响?2.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哪几种?生 阅读表格和图片内容,分组合作,讨论分析。师 从以上图表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主要表现为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两个方面,除此以外,自然灾害还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心理伤害和精神痛苦,导致秩序混乱和社会动荡,加重贫困和粮食短缺等不安全状况,阻碍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师 自然的力量是狂暴、惨烈

8、的,同时也是壮美、神奇的,台风和闪电能导致自然灾害,我们不喜欢,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会怎样呢?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如果没有台风,本已严峻的全球水荒就更加严重;如果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和“守护神”。因为雷电能杀死大气中的致病微生物,并且产生大量的臭氧,补充大气臭氧的损失,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承转)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发生,而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虫灾、鼠灾等危害尤为严重。师1.为什么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呢?2.我国自然灾害有哪些突出特点?

9、(合作探究)生 阅读教材,结合以前所学内容,组内讨论回答。师 (激励性评价,总结精讲)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处于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下,是造成多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均有发生的根本原因。我国自然灾害的突出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灾害类型多,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全球20世纪发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8起;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如洪涝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地震多发生在台湾以及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集中在西南地区;东北地区低温冷害严重;台风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承转

10、)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由于课堂学习时间的限制,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举分析,在此,我们以中国的洪涝灾害为例,对自然灾害加以分析。板书:三、中国的洪涝灾害(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媒体显示:视频片断: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及洪水图片师 看了这段视频和图片,你对洪灾有怎样的感觉?生 谈体会。从视频和图片中可以看到:洪水一旦发生,可以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美好的家园成了一片汪洋。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巨大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师 洪灾和涝灾是一种自然灾害吗?生 (合作探究小组代表总结发言)洪水是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

11、河道容纳,或因山洪暴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堤,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就形成洪灾涝灾是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等原因造成的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出,而形成损害的现象。洪水发生时引起洪灾,长期积水便形成了涝灾,因此两者往往同时发生,通常将其合并,称为洪涝灾害。师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基本搞清了两者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洪涝灾害,特别是1998年长江流域暴发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这次洪水形成及成灾的情况。生 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了解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形成过程。投影:资料(引导学生分

12、析)请看下面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的分析资料:1998年68月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为670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183毫米,偏多37.5%,仅比1954年同期少36毫米,为本世纪第二位。汛期,长江流域的雨带出现明显的南北拉锯及上下游摆动现象,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6月1227日,江南北部和华南西部出现了入汛以来第一次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过程,总降雨量达250500毫米。其中江西北部、湖南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南部、福建北部、广西东北部降雨量达60090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9成至2倍。第二阶段为6月28日7月20日,降雨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汉江上游和淮河上游,降雨强度较第一阶段为弱。第三阶

13、段为7月2131日,降雨主要集中在江南北部和长江中游地区,雨量一般为90300毫米,其中湖南西北部和南部、湖北东南部、江西北部等地降雨量达1300550毫米,局部超过80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5倍。第四阶段为8月127日,降雨主要在长江上游、清江、澧水、汉江流域,其中嘉陵江、三峡区间和清江、汉江流域的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7成至2倍。师 通过以上资料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造成长江洪水暴发的主要原因是持续不断的强降水。这种强降水,致使长江流域的洪水发生早、来势猛,洪峰次数多,水位高,以及洪水持续时间长,从而造成了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投影:“1998年长江洪水淹没范围”图(结合教材分析)材料:据专

14、家测算:1954年长江中下游溃口和分洪总水量高达1023亿立方米,1998年只有一些洲滩民浣分洪、溃口,分蓄水量只有100多亿立方米。如果1954年分洪和溃口的水量与1998年相当,则当年城陵矶附近水位将比1998年实际水位还要高1米左右。指导学生见教材P109图434师 (提出问题)1.为什么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区以江西和湖南两省溃堤数最多,淹没耕地最广,受灾人口最多?2.1998年长江洪水总量小于1954年,但中下游水位却普遍高于1954年,有360千米河段的最高洪水位超过历史最高记录。水位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 结合图示信息,合作探究师 (总结讲述)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湖泊调

15、蓄能力显著降低,溃口和分洪水量比1954年少,历史上我国长江两岸地势低洼地区分布着众多的湖泊,是调蓄洪水的天然场所。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与水争地的现象日趋严重,大量的湖泊被围垦,调蓄容积急剧减少,加重了洪涝灾害。1949年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总面积17198平方千米,目前只剩下洞庭湖和鄱阳湖仍与长江相通,总面积6000多平方千米。近40多年来,洞庭湖因淤积围垦减少面积1600平方千米,减少容量100多亿立方米,鄱阳湖减少面积1400平方千米,减少容量80多亿立方米。如果用1954年的天然调蓄容积对1998年实际洪水量进行演算,洞庭湖、鄱阳湖及长江中游1998年的洪水水位可降低1米左右。长江与洞庭湖的水流关系发生变化。60年代末70年代初,长江和下荆江河段的泄洪能力加大,上游来水分流入洞庭湖的流量减少,而其下游河道能力没有相应增加,从而造成城陵矶附近水位雍高。长江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