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奇迹读后感.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499071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的奇迹读后感.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的奇迹教育的奇迹。教育的奇迹一【教育的奇迹】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一爱一迪生不受老师欢送的糊涂虫、达尔文一爱一说谎的讨厌鬼、一爱一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已的学生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的?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才艺培训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吗?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式的传统教育和

2、外国教育的不同,国外更注重对孩子的天真可一爱一的保存,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安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安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不是绝对,但也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机密就在身边,翻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美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纵观有史以来的伟人

3、和天才,他们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倘假设能给他们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们一定会更伟大、更安康、更和蔼、更宽大、更出色、更聪明、更正直、更博学、更谦虚和更坚强。一言以蔽之,只要满怀忠诚的心态,施以更加优良的教育方法,这些人就会成为更加尽善尽美的伟人和天才。是呀,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好好地挖掘他和培养他了。【教育的奇迹】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伟人小时候和我们平常的孩子小时候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是他们遇到他们人生中的伯乐,让他们最终成才。读完这部书之后,感触也挺大。假如我们细细分析p 一下这些笨小孩问题孩子,我们就

4、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问题,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假如每一位父母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总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具有许多优点,也许他可能缺乏纪律观,但是,他却非常一爱一好劳动,喜欢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他可能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欢画画,画的作品非常有新意。在孩子上身上其实有着异乎寻常的潜能,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们如何去挖掘。假如我们每一位老师和父母可以带着常识的目光去对待去孩子,总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孩子。著名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综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语言的、逻辑的、数学的、空间的、音乐的、身一体的和内省

5、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学习风格,有些人对视觉反响极敏锐有些人对语言比拟敏一感,有些人那么敏于触觉。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因此,多加观察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构造特点,进展适当、有针对一性一的指导和训练,使每个孩子的天赋潜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和成一人相比,孩子的思想是不定向的,他们不受束缚,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心理上很少受概念的约束,因此,他们不可能去认真思索一个问题,注意力也不可能长久地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这反而使孩子可以无拘无束地想他们所想。比方,孩子在绘画时,就常常任意地把天地间的东西进展无情地破坏或者重新组合。儿童任

6、意的杜撰和可以驰骋活泼的意象,是孩子梦想的发地,他们超出成一人的想象,创造出了令人惊异的场景。书中一句话很好的概括了这部书中所要传达的一个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讲:在孩子的培养问题上,首先一定要先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一由的生活,这样也能让他们从自一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正是如此,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孩子在上面绘出灿烂的彩虹和美丽的图画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要考虑的问题,有时间看看这部书吧。教育的奇迹二从来不相信奇迹,总认为奇迹是不会发生在我们这些小人物身上。当我读了朱永新的【教育的奇迹】后,给我很大的感触。从书中深深地感受到所有这一切来自一个一爱一字人

7、世间最普通也伟大的父一爱一。他们用父一爱一使教育出现奇迹得到成功,成为教育家。我们呢?我想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我被书中成功的奇迹所感动,细想平时的教育生涯。在我们的身边,总是不乏一些淘气捣蛋、行为散漫、一性一格怪异的学生。他们的个一性一、缺点各不一样。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同,年幼的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也不同。许多人都把孩子比做一张白纸,所以我认为是白纸就一定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我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需要。那就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一爱一。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去赏识每一个孩子,要给予孩子关一爱一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赞美的语言、亲切的拥抱

8、。让他们在一爱一的目光中充满自信,安康、快乐地成长;教育没有情感,没有一爱一,如同鱼儿分开水一样。我国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父母和老师在教育中的责任。从舟舟身上我深深懂得: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要我们去努力,每个孩子都可以获得成功。我相信:一爱一确实会创造教育的奇迹!看完这本书中的许多事例,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前一阵子在荧屏中国达人秀上,人们记住了一个用脚趾弹奏钢琴的倔强身影刘伟。他说: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一精一彩地活着。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成了鼓励更多怀揣梦想青年的座右铭,并迅速成为网上流行语。他成了吸引世界目光的达人。在【教育的奇迹

9、】里我读到一那么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一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将来的开展作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时机。25年后,根据调查,这20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教授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答复: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辉,嘴角带着微笑答复道:其实也没什么,我一爱一这些孩子。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

10、感,没有一爱一,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一爱一,也就没有教育。然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缺乏一爱一心的现象实在太多:当学生有化解不开的思想症结,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甚或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当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我们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毫不留情,大声呵斥,甚至挥以拳头;当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p 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使他懊丧不已,一次次地挫败孩子那颗稚一嫩的心陶行知说,在我们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一爱一迪生。是啊,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材与否是人的潜

11、力开掘和开展的必然,是人的一种不应受到抹杀的天一性一,而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仁在有意无意中,却摧毁了这种必然,践踏了这种天一性一,创造了一个个不该发生、令人痛心的奇迹!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目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一爱一的目光中充满自信,安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一爱一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最后我想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与孩子的潜力,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给你一个一精一彩,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给你创造无数的辉煌。f132.更多延伸阅读教育的奇迹1000字教育的奇迹1000字读了朱永新主编的教育的奇迹一书,我不知疲倦地欣赏着这

12、本神奇的“奇迹”带给我的新生力量!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送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看来“教育”不仅仅是老师的职责,更多是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还是舅舅、姑妈、等人的责任!总之,无论是来自哪一个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创造真正的奇迹。而这一个个奇迹的背后,无时无刻不在显示人性的爱!是爱,各种各样的真爱,让这一切成为了

13、可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怀着“教育为公 ”、“甘当骆驼”的精神,为中国的教育探求了一条新路,为孩子们开拓了一个开阔的世界。一直以来,我都尝试着用爱去翻开学生心灵的窗户。、爱,是尊重理解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厚厚的书,都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是活泼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培养他们成人、成才,首先就要尊重他们,全面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理解他们的家境。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要小心的像对待玫瑰花上的露珠一样保护好每一个学生。2、爱,是欣赏鼓励心理学家尔土曾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

14、美。”因此我们应学会欣赏每一个孩子,用积极的心理意向去鼓励他们,期待他们。3、爱,是心与心之间的碰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老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深化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愁,这样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心扉。老师也只有体验到学生的内心感受,才能将心比心,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间隔 。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根底,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学生就如同是一株株幼苗,需要真心的关注,悉心的浇灌和细心的呵护。爱就如阳光一样给孩子温暖,似甘露一样给孩子滋润,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老师的无限关爱无论他是差孩子”、“坏孩子”, “好孩子”、“聪明孩子”、“优秀孩子

15、”、“正常孩子”等。每个孩子都具有无穷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要和别的孩子攀比,也不要和家长当年有才能相比,应该多为孩子喝彩,多对孩子进展鼓励。关键是父母和老师如何去挖掘。爱是一种等待,爱是一种引领,爱是一种责任。让爱走进校园,让爱走进家庭,让爱产生智慧,让爱留下岁月抹不去的美妙回忆。让我们相信教育,因爱而美丽!教育的奇迹1000字读了朱永新主编的教育的奇迹一书,我不知疲倦地欣赏着这本神奇的“奇迹”带给我的新生力量!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

16、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送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看来“教育”不仅仅是老师的职责,更多是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还是舅舅、姑妈、等人的责任!总之,无论是来自哪一个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创造真正的奇迹。而这一个个奇迹的背后,无时无刻不在显示人性的爱!是爱,各种各样的真爱,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怀着“教育为公 ”、“甘当骆驼”的精神,为中国的教育探求了一条新路,为孩子们开拓了一个开阔的世界。一直以来,我都尝试着用爱去翻开学生心灵的窗户。、爱,是尊重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