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经典版(六篇).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498959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经典版(六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经典版(六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经典版(六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经典版(六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幼儿园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经典版(六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经典版(六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经典版(六篇).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经典版活动目标:1、通过主动观察、操作,了解各种各样管子的外形特征以及用途等等,知道它们与我们生活的关系。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回答问题。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管子,并了解他们的用途。黄豆、沙子、小弹子若干。管子王国的场景布置。活动过程:一、参观场景,引起幼儿的兴趣。“这是什么地方?”“这里住着谁呀?”“它们很想和小朋友做朋友,你们愿意吗?”二、观察各种各样的管子的外形特征。“每人找一个管子,说一说你手上的管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

2、色?什么形状?”小结:“管子是圆圆的、长长的;它们的颜色不一样,有白色、蓝色、灰色等;有的管子粗,有的细;有的管子上面滑滑的,有的有许多的褶皱”三、通过尝试操作,了解管子中间是空的。“看,这是什么?”(黄豆、沙子、小弹子)“我们用它们和管子来做游戏,看看你会发现什么?”小结:“黄豆、沙子、小弹子都可以从管子中间通过,说明管子中间是空的。”四、拓展经验,了解管子的用途。“你还在哪里见到过这些管子?”“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呢?”小结:“管子的用处可多了,洗衣机上有,空调上有,抽油烟机上也有,还有下水道管子呢它们可以用来通水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幼儿园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经典版(二)活动目标

3、1、感知冰的各种特性。2、尝试利用工具积极探索,感受探索的乐趣。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吹风机、锤子、餐刀、热水袋、热水。内含一颗糖果的冰块若干(同幼儿数)。活动过程一、导入1、出示大冰块,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初步感知冰块的特性。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摸摸看,你有什么感觉?(教师手持冰块让每个小朋友先摸一摸,进行初步感知)你们能看见大冰块里有什么呢?(糖果)2、教师小结:原来冰块是透明的。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颗糖。提问:你们想吃冰块里的糖吗?怎么才能把糖果取出来吃呢?(幼儿自由发言。说说自己

4、的办法。)二、介绍工具师:老师帮你们准备了很多工具,我们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重点介绍电吹风及各工具的使用安全)三、幼儿尝试1、幼儿自己取冰块,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冰块,进一步感知其特性。提问:你拿的冰块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啊?(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2、幼儿取工具,尝试将冰块中的糖块取出。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糖果取出来的?(对已经取出糖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请其再拿一块冰换一种工具进行尝试。)四、幼儿集中分享经验1、提问:小朋友都很努力试过了,你们都吃到糖了吗?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取糖的经过?2、小结:小朋友们很聪明,都利用工具从冰里取出了糖,我们来给自己鼓鼓掌。活动反思设计活动时,我根据小

5、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发现获得有关的经验。同时考虑到趣味性对小班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就以自己动手的形式来贯穿始终,持续引发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幼儿园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经典版(三)活动目标:1、能分辨三种不同的图形,巩固对圆形、三角形以及正方形的认识。2、能完整说出“这是由_和_拼成”的句子。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活动准备:1、场地布置: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图形组成小路(各图形数量控制在_个以内)。2、各种图形(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人一份。活动过程:一、以情境式“山羊伯伯在森林博物馆开

6、画展”引入课题。教师戴上山羊头饰扮演山羊伯伯:你们看,我是谁?谁来了?(山羊伯伯。)1、今天山羊伯伯在森林博物馆开画展呢,我要请小(2)班的小朋友们去看画展,你们高兴吗?二、走路去“森林博物馆”看画展。T:去森林博物馆要经过一条小路,然后才到博物馆呢。现在山羊伯伯要带你们去走一走。1、巩固复习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分辨能力。T:这条路好奇怪,它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边走边问:(1)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圆形)那这有几个圆形呢?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吧。(2)现在看到的是什么形状?(三角形)三角形又有几个呢?(3)现在又看到了什么形状?(正方形)它又有几个呢?T:哇

7、,终于到了,好累啊,山羊伯伯请小朋友找张凳子坐下来吧。三、看画展。1、说出都有什么画。T:你们看,山羊伯伯都画了些什么画呀?(太阳、小松树、房子等)T:那山羊伯伯想考考你们了,你们知不知道山羊伯伯这些画是怎么画起来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是用图形拼贴而成的。)2、依次问:这画的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四、幼儿操作:拼贴画。1、T:小朋友们真能干。可是山羊伯伯今天碰到了难题了。因为我还想请很多的小朋友来看我的画展,可是我的画太少了,我还有这么多的画板是空的呢。你们愿不愿意帮山羊伯伯一个忙来完成这些画呢?2、请幼儿坐到地板上开始操作。(幼儿操作,教师从旁指导。)3、山羊伯伯将小朋友们完成的拼贴画

8、展示出来。五、活动结束。走小路回去并请其他的小朋友来看画展。幼儿园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经典版(四)活动目标1、探索并感知沙子有粗有细,颗粒状、松散、不溶于水的基本特性。2、体验玩沙的快乐,初步了解沙的用途。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活动准备1、幼儿人手一套玩沙工具(铲、箩筐、小桶)、搅拌棒、水、玻璃杯等物品。2、用来自制沙球的矿泉水瓶每人一个。指导要点1、活动重点:发现沙子有粗有细、颗粒状、松散、不溶于水的基本特性。2、活动难点:能在认知沙子特性的基础上,了解沙子在生活中的作用。3、指导要点:在

9、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通过多次的尝试探索活动,不仅感知了沙的特性,并且初步了解沙与人类的关系。活动过程1、玩沙活动。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沙。玩时,要把袖子卷起来,不要用手揉眼睛。2、初步感知沙的主要特征。(1)让幼儿感知沙有粗有细,并结合相关的卫生教育。幼儿分组进行筛沙游戏,请幼儿观察。提问:“你们筛沙时发现了什么现象?(有些沙子漏下去,有些还留在筛子里)留在筛子里面的沙子和漏下去的沙子有什么不一样?小结:沙子有粗有细,人们称它们为细沙或粗纱。小朋友玩沙时要注意不扬沙,保护自己和小朋友的眼睛,鼻子等器官。(2)让幼儿感知沙是一粒一粒的。提问:请幼儿摸一摸沙,有什么感觉?用眼

10、睛仔细看一看,沙是什么样子?小结:沙是一粒一粒的。(3)让幼儿感知沙是松散的。提问:我们用沙来团“汤圆”,可以团成吗?试一试。提问:为什么橡皮泥可以团成汤圆,而沙子团不成汤圆呢?(小朋友有用橡皮泥团过“汤圆”的经验,教师要迁引幼儿已有经验进行对比。)小结:沙是松散的。(4)让幼儿感知沙是不溶于水的一种自然物。提问:沙放进水里会有什么变化呢?还能看见沙子吗?小结:还能看见沙子,沙是不溶于水的。3、总结沙的特性。我们和沙子玩了游戏,知道了沙子是一粒一粒的、松散的;沙有粗有细,不溶解水。4、初步了解沙的用途。提问:沙有什么用处?小结:沙子有很多用途,可以铺操场供小朋友们游戏;沙和水泥搅拌后可建高楼;

11、小朋友们喜欢吃的栗子也是用沙子炒出来的。5、自制乐器沙球,进一步扩大对沙的功能认识。请幼儿每人拿一只空矿泉水瓶在教师指导下装进少量的沙,摇动已装沙的瓶子为歌曲”大公鸡”伴奏,结束活动。评价要素1、是否了解沙子的主要特性。2、是否主动参与体验玩沙的快乐,并和同伴合作玩沙、交流感受。幼儿园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经典版(五)小班孩子对周围事物好奇,有必定的求知欲,喜欢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操作活动之中能积极动手,能及时跟伙伴沟通探索实践过程及结果。喜欢倾听动植物故事,愿意亲近和关心动植物,大多数孩子能通过实物进行点数,认识基本图形,但是孩子年纪反差大,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按老师要求进行操作活动,不能用完全

12、和精确的语言沟通观看到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本学期咱们将重要进行幼儿操作习惯、沟通习惯的培养。一、目标1、帮助幼儿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之中动、植物及沙石、水等无生命物质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具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之中个别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2、帮助幼儿了解四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观察常见的自然现象,获取感性经验。3、引导幼儿获取周围生活之中常见科技产品的具体知识和经验,初步了解它们在生活之中的运用。4、帮助幼儿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感知事物特征,发展观察力。5、帮助幼儿学会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6、帮助幼儿学习运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7、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13、并与同伴、教师交流。8、指导幼儿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进行制作活动。9、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探究周围生活之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自然物和人造物,愿意参加制作活动。10、培养幼儿关心、爱动物、植物和周围环境的情感和行为。二、内容1、能自动参加科学活动,喜欢探索周围世界,关心、爱护周围的动植物和自然环境,愿意进行探索、尝试。2、懂得四季的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获取简单的自然现象知识。3、综合应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点,并进行物体的简单分类;学习应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并能与他人沟通观看结果。4、懂得生活之中一些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5、观看、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

14、步建立等量观念;并能尝试解决生活之中的艰难,促进推理和迁移才能的发展。6、能自动、专心地进行科学操作活动,并在老师指引下,关注周围生活之中物体量、形状、地位的改变,能依据物体的特点分类。三、具体方法1、通过亲子活动让幼儿亲身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看、操作、发现问题、追求答案的探索活动,应用合适的指引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2、在指引幼儿认识五官时,首先让幼儿体会感官的作用,体验感官的协调才能。通过用眼睛观看事物,能应用视觉感受颜色的改变,提升幼儿的观看力,体会视觉暂留现象。并能应用视。3、本学期,咱们将指引幼儿认识空气、阳光、水等,通过看故事等懂得人类、动物、植物的关系,通过观看社会环境、湘江

15、水源等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觉以外的感到途径探索事物如:触觉、味觉、嗅觉。4、在数学地区之中及时投放操作材料,指引幼儿在地区之中练习数与量关系,图形与空间的关系。应用各种各样的操作材料指引幼儿认识数110,精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知道它们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应用“一一对应”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会用“多”、“少”、“一样多”的词语;能按物品的属性分类,学习比较物体的远近、深浅、高矮、厚薄等。5、在日常生活之中指引幼儿感知时间的概念,认识不同面额的货币及币值;通过游戏活动和生活经验学会估算,逐步建立等量的观念。幼儿园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经典版(六)活动目标:1、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及其变化过程。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蝴蝶的生长变化过程。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教学挂图。活动过程:一、通过猜谜,引出蝴蝶主题。老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请你们猜猜一个谜语讲的是什么的小动物,“有样东西真美丽,四片翅膀像花衣,春天飞到花园里,停在花上好神奇”,猜一种小动物。(幼儿回答)老师:你们说说为什么是蝴蝶呢?(幼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