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测试题:第22章 循环系统的发生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4982271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胚胎学测试题:第22章 循环系统的发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组织胚胎学测试题:第22章 循环系统的发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组织胚胎学测试题:第22章 循环系统的发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组织胚胎学测试题:第22章 循环系统的发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组织胚胎学测试题:第22章 循环系统的发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组织胚胎学测试题:第22章 循环系统的发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胚胎学测试题:第22章 循环系统的发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2章 循环系统的发生 一、选择题(一)A型题1造血干细胞起源于:A.羊膜上皮 B.卵黄囊壁的内胚层 C.卵黄囊壁的胚外中胚层 D.体蒂内的胚外中胚层 E.羊膜腔壁的胚外中胚层2生心区位于:A.口咽膜头端两侧的内胚层 B.口咽膜尾侧的内胚层C.脊索腹侧的胚内中胚层 D.口咽膜前面的中胚层E.口咽膜尾侧的中胚层3主肺动脉隔(aorticopulmonary septum)将下列什么管道分隔为两条管道: A.心管 B.心房 C.心室D.动脉干和心球(或心动脉球) E.静脉窦4造成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的原因主要是:A.肺动脉狭窄 B.室间隔膜部缺损 C.室间隔肌性部

2、缺损D.主肺动脉隔偏位于肺动脉 E.主动脉骑跨5心房的第I房间孔(foramen primum)位于:A.第I房间隔头端 B.第I房间隔与心内膜垫之间C.第I房间隔与室间隔之间 D.第II房间隔与心内膜垫之间E.左、右球嵴与心内膜垫之间6早期心管(cardiac tube)出现的膨大部,它们由头端至尾端依次为:A.心球、心房和心室 B.心球、心室和心房 C.心室、心房和心球D.动脉干、心球和静脉窦 E.动脉干、心房和静脉窦7室间孔位于:A.室间隔肌部和室间隔膜部之间 B.心内膜垫与室间隔膜部之间C.室间隔肌部与心内膜垫之间 D.室间隔肌部与第I隔之间E.左、右球嵴与心内膜垫三部分之间8人胚最早

3、的血细胞产生于:A.肝 B.骨髓 C.脾和淋巴结D.卵黄囊 E.尿囊9原始心脏继发于:A.生心索 B.一对原始心管 C.一条心管 D.球室袢 E.动脉囊10法乐氏四联症的缺陷不包括哪一项:A.主动脉骑跨 B.右心室肥大 C.室间隔缺损D.肺动脉狭窄 E.左心室肥大11胎儿期左右心房间血液流动从:A.左心房经第二房间孔至右心房 B. 左心房经卵园孔至右心房C.左心房经第一房间孔至右心房 D.右心房经第一房间孔至左心房E.右心房经卵园孔至左心房12心球(bulbus Cordis)的近侧端(或尾端)形成:A.原始右心室 B.原始左心室 C.原始右心房D.原始左心房 E.动脉干13. 卵圆孔(for

4、amen ovale)是由下列哪一项结构封闭:A.第2房间隔与心内膜垫的融合 B. 第1房间隔与心内膜垫的融合C.卵圆孔缩小并闭合 D. 心内膜垫向上生长并封闭卵圆孔E. 第2房间隔与第1房间隔的融合 14右心房的光滑部来源于:A.原始肺静脉根部 B.原始右心房 C.静脉窦右角D.右总主静脉 E.右卵黄静脉15左心房光滑部来源于:A.原始肺静脉根部及属支 B.原始左心房 C.静脉窦左角D.左总主静脉 E.左卵黄静脉16原始左心房演变成:A.左心耳 B.左心房的一部分 C.左房斜静脉D.肺静脉 E.萎缩退化17动脉导管(ductus arteriosus)来自:A.左第4弓动脉和左动脉囊 B.右

5、第4弓动脉C.左第6弓动脉的远侧段 D.左第6弓动脉的近侧段E.第3弓动脉18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胎盘血循环的中断和肺开始呼吸 B.卵圆孔和动脉导管的关闭C.肺开始呼吸和动脉导管的关闭 D.卵圆孔关闭和肺开始呼吸E.胎盘血循环的中断和卵圆孔关闭19原始右心室来自:A.动脉干 B.心球近侧端 C.原始心室D.心球远侧端 E.动脉囊20原始左心室来自:A.动脉囊 B.心球远侧端 C.原始心室D.心球近侧端 E.总主静脉 (二)X型题1.关于静脉窦的发育和演变的描述,哪些正确:A.分左右静脉窦角 B.左角远侧段形成左房斜静脉的根部C.右角大部份并入右心房 D.由原始心房的尾侧移

6、至背侧E.左角近侧段形成冠状窦2.参与心房壁形成的有:A.房室管 B.原始心房 C.上下腔静脉D.左右肺静脉 E.静脉窦右角3.胎儿期曾使左右心房相通的孔是:A.窦房口 B.第II房间孔 C.房室孔D.卵圆孔 E.第I房间孔4.参与室间隔膜部(membranous part of interventricular septum)形成的结构有:A.房室瓣根部 B.左球嵴 C.右球嵴D.心内膜垫 E.室间隔肌部5.属于法洛四联症的缺损有:A.主动脉骑跨 B.肺动脉狭窄 C.室间隔膜部缺损D.房间隔缺损 E.右心室肥大6.关于动脉导管的描述,哪些正确:A.胎儿期将肺动脉血导入降主动脉 B. 由主肺动

7、脉隔穿孔形成C.出生后闭锁为动脉韧带 D. 由弓动脉演变而来 E.有瓣膜使血液单向流动7.胎儿血循环特有的结构是:A.动脉导管 B.脐动脉和脐静脉 C.第I房间孔D.卵圆孔及卵圆孔瓣 E.静脉导管8.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的原因:A.卵圆孔过大 B.第II房间隔发育不良 C.心内膜垫发育过小D.第I房间隔吸收过度 E.卵圆孔瓣出现许多穿孔9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卵圆孔闭锁 B.脐静脉闭锁 C.肺开始呼吸 D.胎盘血循环中断 E.脐动脉闭锁 10心球能演变成下列哪些结构:A.升主动脉 B. 室间隔膜部 C.原始右心室D.肺动脉干 E. 原始左心

8、室11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发生哪些变化:A.卵圆孔关闭 B.动脉导管关闭 C.室间孔关闭D.左心房血压高于右心房 E.右心房血压高于左心房12最初通入静脉窦的血管有:A.静脉导管 B.总主静脉 C.卵黄静脉D.脐静脉 E.前后主静脉二、名词解释1卵圆孔2膜性室间隔3法乐氏四联症4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5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三、问答题1简述心脏的内部分隔。2试述胎儿的血液循环的特点及出生后的变化。 参 考 答 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C 2.D 3.D 4.D 5.B 6.B 7.C 8.D 9.C 10.E 11.

9、E 12.A 13.E 14.C 15.A 16.A17.C 18.A 19.D 20.C(二)X型题1ABCDE 2.ABDE 3.ADE 4.BCD 5.ABCE 6.ACD 7.ABDE 8.ACDE9.CD 10.ABCD 11.ABD 12.BCD二、名词解释 1 卵圆孔:胚第5周末,在第I房间隔的右侧,从心房的头端腹侧壁上又发生了一个镰状膜,称第II 房间隔。它覆盖第I房间隔上的第II房间孔后,既停止生长,在第II房间隔的下缘留有一卵圆形孔称卵圆孔。出生后一年左右卵圆孔闭锁,形成卵圆窝。2膜性室间隔:由左、右球嵴的尾端以及心内膜垫三部分愈合而成。这三部分的心内膜下组织增生并与肌性室

10、间隔融合,形成了薄膜性室间隔。3法乐氏四联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心脏畸形。其原因是主肺动脉隔偏向肺动脉一侧。形成四种缺陷即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跨位和右心室肥大。4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是卵圆孔未闭,其原因是(1)第I房间隔形成第II房间孔时,第I房间隔的吸收面积过大或异位,使卵圆孔瓣不能完全遮盖卵圆孔;(2)第II房间隔形成的卵圆孔过大,或二者兼有,致使血液可双向流动。(3)心内膜垫发育不全,致使第I房间隔未能与心内膜垫愈合,也会造成房间隔缺损。 5室间隔缺损:分膜性室间隔缺损和肌性室间隔缺损两种。膜性室间隔缺损多因心内膜垫的心内膜下组织的增生和延伸不良,使膜性室间隔发育不良;有的同时伴

11、有左、右球嵴未发育,可造成膜性室间隔完全缺损。肌性室间隔缺损较少见,可能是由于肌性室间隔形成时被过多吸收所致。三、问答题1简述心脏的内部分隔。心脏的内部分隔包括房室管、原始心房、原始心室和动脉干及心动脉球的分隔。(1)房室管分隔:人胚的第4周末, 房室管的背侧和腹侧壁的心内膜下组织增生,分别形成背侧和腹侧心内膜垫,两者相对生长并融合,将房室管分隔为左右房室孔,其周围的间充质形成房室瓣。(2)原始心房的分隔:在心房头端背侧壁的正中线处发生一个镰状薄膜,称第I房间隔。它向心内膜垫生长,隔的下缘与心内膜垫之间的孔称第I房间孔。以后第I房间孔逐渐变小并封闭,在其封闭之前,第I房间隔头侧,出现许多小孔,不久融合成一个大孔,称第II房间孔。第5周末,在第I房间隔右侧,从心房的头端腹侧壁上又长出一隔膜,称第II房间隔。它也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