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场通信第18次课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4982266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场通信第18次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火场通信第18次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火场通信第18次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火场通信第18次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火场通信第18次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火场通信第18次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场通信第18次课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 案 首 页第 18 次课 授学时间 年 4 月 1 日课程名称火场通信年 级14 防火专业层次任课教师授课方式讲授学 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六章 通信系统的组织第一节 通信网的组织第二节 通信枢纽的组织第三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组织教学目标知识目的理解通信网的构成及规定,理解通信枢纽的组织,理解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组织能力目的理解通信网的构成及规定,理解通信枢纽的组织,理解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组织其她教学重点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组织教学难点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组织教学措施讲授法教学手段常规授课教后记【导入新课】森林部队专用通信网,是实行通信联系的网络体系,是森林部队指挥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在一定的地

2、区(空间)内,使用通信线(电)路、信道终端(复用)设备、互换设备、入网设备以及末端(顾客)设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措施连接构成的有机整体。【授课内容】第六章 通信系统的组织第一节 通信网的组织一、构成和规定森林部队专用通信网,是实行通信联系的网络体系,是森林部队指挥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在一定的地区(空间)内,使用通信线(电)路、信道终端(复用)设备、互换设备、入网设备以及末端(顾客)设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措施连接构成的有机整体。森林部队专用通信网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按照指挥关系组网。按照通信任务和层次的不同,分为指挥部通信网和各总队通信网。通信网也可以根据通信手段、技术体制、设备安装、业务种类

3、等的不同进行分类。森林部队组织建立通信网,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是适应森林部队防火执勤、灭火作战和部队处置突发事件及平常管理指挥的需要。二是统一技术装备体制和原则,充足考虑新老装备兼容和技术装备发展,特别是与国家公用网的接口互通。四是具有足够的容量,能适应将来灭火作战大信息量传播的需要,并保持一定的富余量。五是具有较强的抗毁性和保密性。六是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便于网络调节,线(电)路渊度及控制管理。二、通信网的组织森林部队专用通信网,是为实行防火执勤、灭火作战和处置突发事件在地区内建立的通信网。森林部队专用通信网以各级指挥所通信枢纽为中心,以固定通信设施结合野战通信装备,连同所属部队指挥所通信枢纽

4、构成的通信网。一般由有线电综合通信网、无线电台通信网、无线电移动通信网等构成。部队在野外执行任务时尚有野战综合通信系统。(一)森林部队专用通信网森林部队专用通信网由指挥部司令部统一筹划,各级通信部门以及通信分队组织实行,基本任务有如下五点:保障指挥部指引森林部队作战全局和直接指挥重大作战行动的通信联系;保障林火预测信号和气象预报信息的传递;保障森林部队与有关单位协同动作的通信联系;保障森林部队后方的通信联系;保障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信息传递。(二)有线电综合通信网有线电综合通信网,重要依托国家通信干线,使用电缆、光缆、卫星、无线电接力、散射通信信道,连接若干通信枢纽(台、站)构成的通信网,为指挥部

5、及其所属部队提供多种信道;同步,与上级、友邻及其她通信网互连,以适应森林部队统一指挥和分散指挥的需要。(三)野战综合通信系统野战综合通信系统,是根据现代条件下灭火作战特点及对通信联系规定,在一定的作战区域内建立的以野战指挥所为骨干,与多种通信网络相结合构成的多功能通信系统,用以保障森林部队的作战指挥、协同、后方保障通信。它涉及野战地区通信网、无线电移动通信网、单工无线电台通信网、卫星传播信道和空中转信系统。三、网络管理各级通信指挥员全面负责职权范畴内通信网络的管理。通信网络技术管理中心在通信指挥员的直接领导下,对通信网络实行技术管理。组织实行网络管理,应当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通信网

6、络管理的任务是:一是全面掌握通信网络构造、通路组织、台站设立,以及通信装备数量、质量状况。二是检查监督通信网络运营状况,及时处置浮现的问题。三是组织全程全网通信执勤维护,完毕各项工作指标。四是组织网络内有关单位之间,以及与其她有关单位之间的协调。五是适时组织通信网络管理的技术培训,组织通信网络管理工作的考核,总结推广经验。 第二节 通信枢纽的组织一、通信枢纽的构成与任务通信枢纽是汇接、调度通信线(电)路和传递、互换信息的中心。按照保障任务的不同和设备安装及没置的不同,分为固定通信枢纽和野战通信枢纽。通信枢纽,一般由无线电台群、无线电移动通信中心站、无线电接力站、散射通信站、卫星通信地球站、电话

7、站、综合终端站(电报站、传真站)、数据站、光端站、自动收报站、配线站、电源站、文献收发室、业务调度室、通信值班室等要素和相应的指挥、管理机构构成。各级各类通信枢纽的构成要素和规模,根据保障任务、范畴和技术装备等可以有所不同。二、固定通信枢纽的组织(一)固定通信枢纽的组织领导各级通信站和通信分队的指挥员,在通信部门的领导下,直接领导本级通信枢纽、通信站台,负责执勤维护管理,协调业务关系,充足发挥通信枢纽的整体作用。(二)固定通信枢纽组织管理各级业务指引站和网络技术管理中心,是各级通信部门和通信枢纽指挥员进行业务管理的执行机构。对长途有线电、光缆通信线(电)路的调度及运营实行监督管理,对全程通信质

8、量负责。并执行如下规定:下级站服从上级站;同级站应当积极配合,特殊状况由上级通信部门制定;野战(移动)站服从固定站,固定站照顾野战(移动)站;支线服从干线;区间服从全程;全程服从业务指引站。机线设备调测,电路的开放、停闭、调度、故障解决、质量分析等业务工作,由各级各类业务指引站根据上级批示及有关规定具体组织实行,各有关台站服从指挥。无线电业务站台的管理,必须执行如下规定:同一无线电台网路和专向中的上级电台是主台,下级电台是属台,同级电台是友邻台;属台必须服从主台,主台应当照顾属台;友邻台之间应当互相照顾;固定台照顾野战(移动)台。无线电台、卫星通信电路,经有线电微波电路接转时,全程业务解决应当

9、服从电路转接业务指引站的指挥。(三)固定通信枢纽、台站执勤维护管理,按照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通信台站执勤维护管理规定执行。三、野战通信枢纽的组织(一)野战通信枢纽的组织领导通信站、通信分队指挥员,在通信部门的领导下,直接领导本级野战通信枢纽、通信台站。基本指挥所通信枢纽指挥员,由通信站(分队)重要指挥员担任;其她通信枢纽指挥员,一般由副职或者指派所属分队指挥员担任。通信枢纽指挥员,全面负责通信枢纽的组织领导和执勤维护管理,统一指挥各要素的配备、开设、撤收和转移,协调业务关系。(二)野战通信枢纽的规定通信枢纽的配备,应当便于发挥多种通信手段(工具)的效能;便于要素之间的连接和协作;便于汇接各方向

10、的线(电)路;便于指挥员和指挥机关使用;便于机动;力避多种干扰;并注意安全保密。通信枢纽的开设,应当迅速、安全。一方面建立和沟通重要方向的通信联系,相继建立和沟通其她方向的通信联系。(三)野战通信枢纽的管理通信枢纽各要素与通信台站之间的业务工作,由通信枢纽指挥员负责管理。本级各通信枢纽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基本指挥所通信枢纽指挥员负责协调。无线电台站的业务管理,参照上述有关规定执行。(四)野战通信枢纽撤收和转移野战通信枢纽的撤收和转移,按照指挥所转移方式进行,可以随同指挥所分批逐次转移,也可以一次转移。野战通信枢纽的撤收和转移,必须严密组织。转移前指派先遣通信分队,随同指挥所勘察组前去预定地点,建

11、立部分通信联系。撤收时,应当将转移的时间、地点报告上级,告知下级,通报友邻。转移时,应当保障运动中的通信联系,特别是同重要方向的通信联系。第三节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组织一、构成与任务(一)指挥自动化系统构成指挥自动化系统,是在森林部队指挥体系中综合运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军事理论,将指挥控制、林火检测、气象预报、通信等要素融为一体,实现作战信息采集、传递、解决自动化和指挥决策措施科学化,保障对部队和武器实行高效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按照使用层次,分为指挥部、总队、支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按照功能,分为综合通信、网络管理、指挥控制、文电解决应用和安全保密等分系统。各分系统可以独立运用、有效集

12、成,实现综合运用,保障信息及时、安全地传播到指挥所和相应战斗单位。(二)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基本任务简化作战业务解决流程,提高作战指挥时效,增强作战系统的迅速反映能力和部队联合(协同)作战指挥能力。及时精确地获取各类有关情报和作战信息,并进行综合解决。对所获取的各类信息在分析、整顿和优化的基本上,实时显示战场态势,辅助指挥人员决策,形成作战预案和行动方案。迅速精确地下达命令、批示,对部队作战实行指挥与控制。进行战场管理,监督部队执行命令,及时反馈战场状况。为网内单位提供有效数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二、组织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组织,在各级司令部统一领导下,由通信部门归口管理,有关业务部门分工组织实行。遂

13、行作战任务时,在参谋长统一组织下,根据作战部门提出的使用需求,由通信部门拟制实行筹划并组织技术协调,与其她有关业务部门分工合伙,共同参与系统的组织建立。指挥自动化系统中,上级站是业务指引站。在业务解决上,下级站服从上级站,上级站照顾下级站。(一)主管部门组织指挥自动化系统的重要工作根据作战指挥需求,组织建立与作战指挥体系相适应的指挥自动化系统。拟制建立指挥自动化系统筹划,明确系统使用的目的、原则,重点方向和重要部位,任务分工以及系统的构成、重要配备、原则规定,与有关系统的接口,系统安全保密和装备保障措施等。掌握各系统的开设状况,加强协调,适时组织系统的试运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周密组织指挥自

14、动化系统的技术保障,统一筹划和使用技术保障力量及装备器材,检查和指引系统设备的维护保养。组织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多种防护保障,贯彻各项防护措施。(二)组织建立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规定贯彻统筹规划、分级组织,综合运用、突出重点的原则,建立构造合理、灵便高效的系统。采用统一的技术体制和原则,保证各级各类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综合运用战术技术措施,做好反侦察、反干扰、防计算机病毒、抗电磁辐射等工作。根据作战需求和战场环境变化,适时组织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调节和转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系统设备的维护管理,保持正常运营。三、管理(一)指挥自动化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周密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分系统之间的工作,发挥

15、系统的整体效能。加强作战软件(数据)的管理和保密,当作战软件、重要数据、密码(密钥)的安全受到威胁时,迅速组织转移或者按规定销毁。统一分派信道,制定各类电磁设备兼容方案,协调各顾客关系。掌握信息传播状况,优先保障重要作战方向和重点系统的信息采集和传播。建立健全系统运营的规章制度,并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行。组织检查执勤人员履行职责、系统设备运营等状况,及时解决浮现的问题,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营。(二)指挥自动化系统管理的基本规定 明确管理分工,贯彻岗位责任制,保证系统运营良好。加强设备的维护管理,并对用,设备维护进行技术指引。严格值班制度,遵守值班规则,及时报告工作状况。加强系统安全保密工作,严格执行各项安全保密规定。提高执勤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熟悉操作规程和措施,纯熟掌握设备工作原理和排除故障的基本技能。加强设备维护人员与顾客之间的协调,根据顾客规定,及时组织设备的维修。【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第六章 通信系统的组织第一节通信网的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